電影訊息
凱爾斯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

凯尔经的秘密/凯尔斯的秘密/凯尔斯修道院的秘密

7.5 / 38,386人    Argentina:75分鐘 | USA:75分鐘

導演: 湯姆摩爾 Nora Twomey
編劇: 湯姆摩爾 Fabrice Ziolkowski
演員: Evan McGuire Christen Moone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蛇彈吉他

2009-09-19 09:39:28

半部童趣半部聖哲


就像前面豆友說的,人物造型天書奇譚風格。色彩簡單,線條肯定。

但是畫面的其他部份,背景和裝飾物,風格比較接近Michel Ocelot,也就是《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Azur et Asmar)的創作者。非常的精密繁複,每一格畫面都充滿無數細節,層次很多,細節之中甚至包含著更多的細節,忍不住要停下來一幀幀推敲。
比如,雪花一片片,每一片都是花形分瓣的;綠葉有葉脈紋理,書中的插圖層層疊疊畫中有畫,但煙霧是老式連環畫中的氣團線,海水又是抽象的,石牆則是籠統的。

雖然靜物和景物是裝飾風格,但是用色很複雜,從傳統的淡彩風格到裝飾紋樣、拼貼、畫框、寫實的質材和質感,都有利用。眼拙,沒有注意到是不是也用到了3D構造....

「我們決定不用透視,因為那個時候(古愛爾蘭凱爾特時期)透視還沒有出現」。----------劇本作者之一Fabrice Ziolkowski對於畫面風格解釋說。

這部動畫的導演用了六年的時間構思和準備「凱爾經的故事」,從動畫專業畢業的Tomm Moore之前沒有拍攝電影的經驗。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動畫。在籌備《凱爾經的秘密》期間,他的作品多和廣告MV有關。
《凱爾經秘密》背後是一個多國部隊(當然在歐洲很常見),大部份資金和人員來自愛爾蘭和法國、比利時,也有巴西和匈牙利參與。

「凱爾經的故事」在Tomm Moore最初構想里完全屬於成人世界的故事,目的是表現凱爾經誕生的那段愛爾蘭歷史時期。主人公佈蘭登最初只是一個出現幾分鐘的小配角。在Fabrice Ziolkowski的幫助下,故事演變出現在的童話色彩。相對於影片後半部明顯表現成長和人生歷程,布蘭登天真爛漫的童年經歷顯得格外突出,也使維京人入侵前後的情節不那麼連貫。不知道這種改動算不算成功。

根據訪談,Tomm Moore說想用故事表現凱爾經和那個時代。但是從全片看來,凱爾經是什麼?凱爾經的內容?凱爾經的影響?就像影片開頭所描繪的一樣,是一個傳奇。直到影片結束,也依然是一個秘密。也許導演在刻意渲染經書之神聖」不可言傳「,也許虛化的」凱爾經「可以用來象徵所有神聖的智慧 ,也許,只是」凱爾經「對西方來說太過熟悉而不需要特指................總之影片的後段僅傳達了一種意象:即凱爾經被書寫,被流傳。並沒有具體答案。

部份凱爾經常識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參照維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Book_of_Kells
凱爾經(Book of Kells)相傳是世界上保存最久遠的手抄本聖經,現於都柏林聖三一學院館藏。其內容部份來源於較早的拉丁文聖經(Vulgate), 據傳由凱爾特僧侶於公元9世紀繪製。其中插圖繁奢複雜,裝飾色彩濃厚。出於對原經書彩圖的尊崇,電影努力再現了這一奇妙的畫風,而且更加精緻,極富想像力。

Tomm Moore認為古愛爾蘭時期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時期,一本經書誕生背後是各種文化交織與碰撞的結合。動畫中展示製造墨水的技術,來源於當時的阿富汗;而繪畫則受到摩洛哥人的影響,再加上凱爾特傳說,當地的異教民風,加上古愛爾蘭的特點,還有之後要展現的新基督教的引入,維京人入侵等等.....綜合形成了一本神聖經書的風貌。這也正是導演想在動畫中表現出來的多元色彩。

影片能看出Tomm Moore和創作團隊的努力。但劇情在如此龐大的背景和表達野心下未免有些指向飄忽、敘事籠統。

除了結尾布蘭登回到修道院,影片的前半段和維京人入侵後的情節幾乎沒有統一的情感關聯。布蘭登的決心、意志、個性在離開修道院之後的敘述里也沒有再提及。布蘭登在洞穴里得到晶石之後與」阿詩林「的聯繫也不加解釋地回到了簡單的」人與獸「之間。

如果說影片前半部是以一種迪斯尼的快樂精神在表達童真和童趣,那後半部遭遇現實的挫折時就表達得過於嚴肅和莊重了。

當維京人入侵時,按照傳統的敘事,我們都會內心期待阿詩林帶來森林的守衛,代表神秘的力量拯救人們。但是,故事駛向了與之前的童話作風完全不符的現實方向------------平民被屠殺,院長被砍倒,布蘭登和畫師在火光中落荒而逃。

不光逃跑,布蘭登還逃到了天涯海角,從此譜寫偉大的經書。這些智慧的象徵當初並沒有救苦救難,結尾也並沒有給布蘭登帶來傳統意義上的幸福和團圓。

對一部有一半兒童片色彩的卡通電影來說,所有理想化的期待都會落空。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另類的故事。主角儘管實現了夢想,但是夢想具體是什麼?夢想能給人帶來什麼?一切都指涉不明。而在這個過程中遭遇的苦難,卻是具體的,真實的,並在故事結局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這是從傳統角度,尤其由影片前半部的童話視野展開而得到的概貌。


--------------------------------------------成人思維如下-------------------------------------


很明顯,Tomm Moore不夠圓滑地思路更多是面向成人的。他側重《凱爾經的秘密》所帶來的思考,還有象徵性。

正如他所說的多元文化,在古愛爾蘭,在一個處於進化中,尚不發達的歷史時期,可能會顯現出來的矛盾和聯繫,這部電影中都有交代。

阿詩林可能是布蘭登的想像,在孩童世界,是想像力,是青春期。但是外在看來也是神秘力量,一種對大自然的崇拜,也是凱爾特文化傳說對當時人們的影響。阿詩林後來指引小貓盜走鑰匙的段落時響起一首美麗動聽的凱爾特民歌,彷彿一種催眠的力量(插舌:影片配樂優美令人難忘,愛爾蘭的音樂向來令人神往),和後面的洞穴段落一樣,有獨立於全片的妖異氣氛。
神秘的森林和森林裡神秘的洞穴則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有力量的象徵,也有邪惡的象徵,不是征服就是被征服。

院長修建高牆可能沒有實踐過,也沒有經驗,但是出於一種現實考慮。他像那個時代的智者、領袖,擁有足夠的力量而不是智慧,要用有限的手段面對未知的威懾.......當和弱者的觀念發生衝突時,就只有強制執行。

同樣的衝突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在延續....

經書的傳說相當於一種」精神指引「,給思想貧瘠的時代和人帶來光明。同時傳入的還有」科技「(墨水象徵)、信念(完成經書)和」理論指導「(畫師的叮嚀,傳教),只是缺少院長這樣權威的實踐派去執行。於是布蘭登作為一個有創造力的後生填補了這個空缺。

一個剛剛」對外開放「的時代,智慧和實踐還沒有完美結合,付出代價似乎必然的。

於是維京人入侵了.....杯具蔓延......

以上,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依然延續.......


正因為智慧和信仰處於一種蒙昧狀態,技術落後,人們還保存著原始信仰。被那些代表著功利和擴張、技術更先進的維京海盜搶掠似乎命中注定是不可抵擋的。
選擇逃亡,保存」智慧的種子「,繼續文化傳承,這是《凱爾經的秘密》中比較肯定的態度。儘管智慧可能在偶然的情況下,被迫流傳下來......可很多動人的歷史往往不正是這樣造就??

這是Tomm Moore賦予凱爾經的傳說。

彷彿前後不搭,角色付出沒有回報,看起來無解的《凱爾經的秘密》實際上暗示著歷史必然,人類進化。只不過因為指涉過於寬泛而無法準確定向於不明真相的觀眾還是別有用心的觀眾.............

以上,在任何一個時代也還在延續.....................

===========================================

圖片和設計稿欣賞可以參考這個:
http://www.mtime.com/my/inside/blog/1990522/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