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

时光倒流七十年/似曾相识/时光倒流七十年

7.3 / 23,543人    103分鐘

導演: 吉諾‧史瓦克
編劇: 李察曼德森 李察曼德森
演員: 克里斯多夫李維 珍西摩爾 克里斯多夫柏麥 Teresa Wrigh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9-20 07:10:18

奔放的旋律,我們的時光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牡丹亭》

世界上的愛情故事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生死相依,不離不棄。
和你在一起就是生,沒有你就是死。

托克維爾說過,幾乎在任何時代,得以傳世的大部份著作都是主張唯心論的,人類的本性和愛好維護這種學說,而且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把它從危難當中拯救出來,使得倡導它的人士得以不朽。

人心比人們想像的要寬廣的多。

世界上最著名的愛情故事都是在古代產生的。
在中世紀,愛情是和宗教信仰一樣被神聖化了。人們追求靈魂,信仰宗教,同時也歌頌愛情。凡是在理性主義和物質盛行和氾濫之後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強烈的唯靈主義的反抗,在古羅馬的極度物質化之後是宗教的中世紀,在啟蒙思想之後是浪漫主義的輝煌。
而凡是讀過德國浪漫主義的作品的人都要明白,這是中世紀的復活,是德國唯心主義對法國啟蒙思想的攻擊,是逃避所向披靡的拿破崙大軍的日耳曼森林的故事。

所以有趣的是在美國這樣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的標本里,居然同時產生了世界上最多的膾炙人口影響深遠的愛情電影,而美國本身也是一個由清教徒建立的夢幻國家。
這是否是一種人性特有的自覺的平衡呢?

這部影片顯然是受到了浪漫主義文學的深刻影響,它那神奇的故事,浪漫的情調,美麗的男女主角,夢幻的意境,特別是主人公為愛而死的,相會在天堂的結尾,都使我想起自己讀過的霍夫曼,富凱,艾興多夫的小說,那些幽靈,古堡,穿越時空的不可思議,都散發著產生了伊索德和特里斯坦中世紀愛情傳奇的氣息。
這種非理性所能理解和解釋的愛情,就是人們心目中最具有純潔性與浪慢性的愛情傳奇。

愛情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是剎那間兩個靈魂的碰撞產生的奇妙感覺還是似曾相識?我不知道。
有人說,那些寫下愛情的人都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情,因為只要你體驗到了真正愛情的感覺,就不會把它拿出來寫下來,那是只屬於你自己的美妙的體驗,而且很難把它具體的描繪出來,也不想與別人分享。

當那首拉赫馬尼諾夫激昂熱烈的主題變奏響起,當他彷彿被一雙眼睛盯著回過頭來,時間和空間似乎凝固不動了,只有那種天崩地裂的感覺主宰著你。
我想,天崩地裂是最準確的形容詞,那時候,一切都是轟然之後的靜止,只有兩個靈魂的交融呼吸。
那首樂曲,是打動了無數人的,我平生最害怕聽的有兩首樂曲,一是這首帕格尼尼主題變奏,另外一首是華格納的愛與死。
每當我聽這兩支曲子,我就戰慄和恐慌,因為愛情來了。
是對於愛情的嚮往主宰了我的心。伴隨著那發自靈魂最深處的音樂,在奔放的旋律下逐漸的從輕柔到激烈,從夢幻到綻放,從一個人的呼喚到兩顆心的相會撞擊,然後是漸漸的遠去,只留下一片空寂。

音樂呼喚著愛情。
所以這部影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賴了音樂,無論是拉赫馬尼諾夫的鋼琴曲還是影片作曲那悠揚深沉的似曾相識。
那無限的哀愁樂思彷彿是女主角美麗哀傷的悲嘆,我的愛人啊,回到我的身邊!
又像是響徹天堂的仙樂,把兩個誓死相愛的人包圍在夢幻的雲端。

我想真正的愛,一定是所謂不知所起的。
愛情是怎樣來臨的/
是像繽紛的花瓣,還是由於我祈禱上蒼?
一往而深,真叫人以死相許。

一個理性的人不可能真正的體會到這種純粹的愛,就像一個無神論者永遠也體會不到宗教的狂喜一樣。
當靈魂主宰了肉體的時候,當承認了肉體和靈魂毫無共同之處,承認了靈魂的不朽之後,才可以體驗到這超自然的感情。
就像諾瓦利斯說的,混沌的眼睛在世界的背後發光。


君既為儂死,
獨生為誰施,
歡若見憐時,
棺木為儂開!

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眼前出現了你,
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
有如純潔之美的精靈。

寫下就是不朽,
愛過就是永恆。

是誰在那遙遠的地方,
輕輕呼喚我,
一陣陣情思連綿,
一陣陣憂傷寂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