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雪夜無邊

2009-09-21 03:48:13

深情是一個血色的悲劇——《血色入侵》


我不喜歡電影一個中譯名,叫什麼《生人勿近》,相比之下,它的另一個譯名《血色入侵》更具詩意也更容易令人遐想。

為什麼叫生人勿近?大概想吸引一些百無聊賴的恐怖電影狂熱fans。當這一大批人帶定了金嗓子(怕尖叫完喉嚨痛),抱好了毛娃娃(以免驚嚇過度捏壞了旁邊的無辜朋友),興緻勃勃地圍坐在一起準備膽顫心驚之時,卻發現這原來是不折不扣的愛情電影。應了某位親親影評人的話,這段感情,從超自然角度來看是一段吸血鬼和人類的愛情,從外表上看是男女小朋友之間朦朦朧朧的早戀,從性別上看是同性戀情,從年紀上看是兩百歲的老頭和十二歲的小孩之間的亂倫之戀。想想fans們當其時那被忽悠了卻只好無可奈何的可憐的表情,你會埋怨天底下最壞的事不過於改錯名字(或是譯名好有問題,《生人勿近》涉嫌中文譯名坑害了廣大人民群眾),電影如是,書亦如是,人也如是。

《血色入侵》和電影的英文譯名——Let Me in / Let the Right One in,都有「進入」的意思。它向我們交代了一個事實——eli進入了oskar的生活。有一個情節,電影裡出現過兩次:eli去找oskar。eli在進屋之前都會問他可不可以讓她進屋來,oskar都答應讓她進來——雖然第二次oskar因為生氣一開始對她有點嘲弄,但最後oskar還是let it in了。這當中「進入」,是eli的請求呢,還是oskar的心甘情願呢?這當中的「進入」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呢?導演在敘述過程中一直沒有表態。不過,如果這種「進入」是「入侵」,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血色入侵,你會不會聯想到更多?

影片故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的斯德哥爾摩郊區,北歐地區陰冷無比、令人生畏的氣候條件為一個驚悚愛情故事的發生提供了天然的背景。

因為孤獨,所以有點悲慼。

於是——很冷,oskar的臉很冷,eli的手很冷,而紅色的血,似乎是唯一令這種寒冷稍稍不那麼錐心入骨的實體工具兼心理安慰了。當你看到冰雪皚皚中的鮮艷奪目紅,會不會誤以為是冬天裡驚艷的花,從而覺得有一股滾熱的暖流從心底里湧滿全身?而熱血被陰冷的天氣冷卻之後,又是一陣懾人心魄的寒冷。我想的是,這不僅是電影的背景,也是他們愛情的最後的結局。

創造與再創造

電影改編自瑞典小說家約翰•林德科維斯特(John Ajvide Lindqvist )2004年的同名暢銷書,電影劇本由原著作者約翰•林德科維斯特(JohnAjvide Lindqvist )親自參與改編。

小說作者與電影編劇是同一個人,但電影就一定要按照小說的一切走下去嗎?文本有再創造之說,電影也可以。這個再創造存在於作者與讀者之間,也就是所謂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於作品,不同的理解,同的詮釋,反而豐富了作品本身。所以不必偏執於電影一定要遵循原著,它也是可以再重新組合的。

影片的諸多細節的表現與原著有著一些不同之處,例如小說裡面說那個跟eli在一起的她在外人面前稱為「爸爸」的老頭是戀童癖,eli從來沒有喜歡過他;電影裡面沒有做此介紹。他的戀童癖跟她的兩百多歲比起來,真是不提也罷。當老頭採血失敗,eli向他發怒的時候,老頭並沒有為自己辯解而只是說了一聲「對不起」。從老頭可以為eli送命毀容這個情節我們可以看出,他是真心愛eli的,他為了她,甚至可以把自己的脖子伸過去讓她給吸血。

而eli愛他嗎?

或許吧。多多少少還是有感情的。

從頭到尾,老頭都是心甘情願地位eli採血的。

「也許你不該和我一起。」eli一次這樣說道。

「那你還能去哪!」他這樣說。「能為我做點事嗎?今晚別去見那男孩。」

eli沒回答,只是輕輕撫摸著他的臉。

原著當中說明了老頭就是實實在在的戀童癖,而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分明覺得他是前一任的oskar。當年,他也像oskar一樣,是個十二歲的小孩吧。面容隨著時間老去,他卻只能做她的父親。

另一個較有爭議的就是oskar的父親到底是不是gay。導演說oskar父親與朋友喝酒的場景純粹就是覺得鬱悶,他並不是gay。而在我的再創造看來,他如果不是gay的話,那個演員也演得太gay了,回想一下他那個朋友的曖昧的眼神……這樣看來就是oskar老爸的同性戀基因影響到了oskar,所以oskar才有可能喜歡上被閹割了的eli。

愛情與陰謀

oskar與eli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個悲劇。

eli有永恆的生命,而oskar沒有。

所以,無論eli對oskar的愛,是陰謀還是真正的愛情,等待他們的,都是一個悲劇的結局。

陰謀論說——eli只不過是選擇了oskar成為下一代採血人,就像是當年她選擇了那個深愛著她的老頭。只有這樣,她的採血人才會無怨無悔地為她採血。

愛情說——eli對oskar,擁有真正的愛。這種愛跨越物種、跨越性別、跨越時間的限制,是最為純粹的愛。

我依然堅持我的再創造原則,就是相信你相信的。如果你相信愛情,你看到的便是愛情。假若你認為那是陰謀,那它就是陰謀。

所以他們的悲劇結局因而產生兩種版本:一、oskar終有一天會老去,他不能再為eli採血,eli看上另一個人,會像殺掉老頭那樣吸乾oskar的血,讓那個人接替oskar成為新一代採血人。二、oskar終有一天會老去、死去,eli悲痛欲絕……結果都是死,你想選擇怎樣死?你的選擇對於你來說,可能微不足道,但對於oskar卻十分重要。

不過,這既然是帶有驚悚成份的電影,應該是越恐怖越吸引。它這種恐怖不是那些人為的恐怖場面,而是在於潛伏於心底的一種自然的恐懼。當你完完全全的相信這是再純真不過的愛情,但其背後只不過是一場早有預謀的陰謀,而且是殘酷的、冰冷的,無邊的黑暗會將你吞沒:毫無預料的驚悚才令人直打哆嗦。

其實,電影中其他人物的結局何嘗不是悲劇的呢。

像是老頭,他只不過是對自己的愛人忠貞不渝;像是那個被eli咬過的女人,她只不過不想成為禍害他人(特別是她的丈夫)的吸血鬼;像是那個女人的老公,他只不過是想為了妻子報仇……但是,深情,就是一個血紅色的悲劇。它註定是悲劇的原因,是因為它有時間的限制,它無法永恆,即便你多想它可以永恆。你付諸一生去爭取的東西,它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瞬間,它在你人生之中可能稍縱即逝,一閃而過。深情的悲劇還在於,你對一個人深情,就意味著你對所深愛的人本人或其他人殘忍——老頭對eli的深情讓他可以成為一個冷血殺手,危及無辜;女人對她丈夫的深情,意味著她會給他最痛的傷害;男人對妻子的深情,意味著他要去殺掉eli。一種深情,相對而言,就是一種傷害!

但你會因為某個原因放棄對一個人的深摯的愛嗎?或者它只是一種相愛的可能。

一切可以預料的悲喜,在於你手。

我們的出生,就意味著我們的死亡。我們難道會因為死所以不生?

不。

答案就是這麼簡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