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慾望莊園--Brideshead Revisited

故园风雨后/欲望庄园/旧地重游

6.7 / 11,098人    Argentina:133分鐘 | USA:133分鐘

導演: 茱莉安賈洛
編劇: 安德魯戴維斯 傑瑞米布魯克
演員: 馬修古迪 艾瑪湯普遜 邁可坎邦 班維蕭 海莉艾特沃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eeling

2009-09-24 21:01:25

故園猶在,人面何處——《故園風雨後》兩版對比


《故園風雨後》(Brideshead Revisited)改編自英國作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三十年代倫敦近郊布賴茲赫德莊園一個天主教家庭的命運浮沉。1981版的11集迷你劇集當年風靡英倫,佳評如潮;2008年,英國BBC等幾家公司合作,又將它重新搬上大螢幕。
  
  600多分鐘的電視劇變為2小時的電影,劇情必然有大刀闊斧的修改,不過雖有思想準備在前,電影版的某些關鍵性改動還是令我相當無語。
  電視劇版中查爾斯與塞巴斯蒂安的感情大概是全篇最美麗最吸引人的段落了。美就美在曖昧不清,似是而非,捉摸不透。電影版正好生逢耽美盛世,於是同性曖昧順勢發揚光大為徹頭徹尾的BL。更不惜添加一幕同性之吻,將男男曖昧一語道明,落到實處。
  
  不過最讓我難以接受的還是對查爾斯與塞巴斯蒂安、茱莉雅的感情故事的顛覆性改動——原本前後兩段式的漸進發展,變成了同步進行的查爾斯與兄妹二人的三角戀?!查爾斯與茱莉雅十年的滄桑演變,竟然成了初相逢時就眉來眼去的情苗深種。而三人在威尼斯的狂歡夜,塞巴斯蒂安目睹查爾斯與茱莉雅親吻一幕,基本可用狗血淋漓來形容了……
  
  當然電影版絕不是一無是處。故事中涉及了大量的天主教相關內容,我沒有讀過原著,所以電視劇看起來多少有些困惑。電影改動雖多,但還是保留了原片中非常重要的宗教主線,而且如同一本名著的縮寫梗概本一樣,你不能指望通過它就一窺全貌、理解深意,但它的確更為簡潔明朗、通俗易懂;再加上有青春養眼的帥哥美女,有富麗堂皇的莊園風光,美輪美奐,更為順應當今流行風尚。
  
  電影版《故園風雨後》彷彿古蹟重修,光鮮亮麗,可一睹風采,卻無從懷舊。
  這樣的電影好處在於它也許可以團結大多數可以團結的群眾,將曲高和寡的宗教、人性糾結,變為大多數觀眾喜聞樂見的愛情命運悲劇;它的壞處在於恐難免間離知己,那些原著、原劇的粉絲必然會心有不甘地出來挑鼻子挑眼,感嘆好好一部時代悲劇就這樣被庸俗化。
  
  我倒是建議二者都沒有看過的朋友,如果有興趣,不妨先去看電影版,白紙一張,也許會得到更多簡單的樂趣;如果有心深入體味,不妨再去看電視劇、讀原著,恐怕會發現其中意境更有一番天地。
  
  下面來對比一下兩版中的主要人物及演員:
  
  
  查爾斯·賴德Charles Ryder
  1981版:傑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2008版: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查爾斯是本片的主角,這個故事的見證人、敘說者,也深深捲入了這個家族的命運。看電視劇時就覺得查爾斯這人很難完全看透,隱忍淡漠,鮮見波瀾,雖然故事由他之口說出,卻總覺得最多的潛台詞恰恰藏於這個人物之中。
  傑瑞米·艾恩斯扮演此角色時,已經年過三十,還是默默無聞的後起之秀,不過他也正是憑此片開始走紅。這個角色就帶有他經典的失落氣質,他日後扮演的多數角色也都會流露出那種若隱若現的精神失落感,無論外表如何風光,在靈魂深處始終是一個痛苦而靜默的落寞者。
  查爾斯這個角色在我看來多少是有些涼薄無情,電影版里拜三角戀的設置所賜,更加讓人覺得是個瞻前顧後,有漁利之嫌的角色。馬修·古迪頗具傑瑞米·艾恩斯當年的優雅挺拔之感,只是氣質過於溫柔敦厚了些,缺了那麼點韻味。
  
  茱莉雅·弗萊特茱莉亞 Flyte
  1981版:黛安娜·奎克Diana Quick
  2008版:海莉·阿特維爾 Hayley Atwell
  無論是哪一版,茱莉雅在我看來都是個不討喜的角色。說她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也許誇張了些,但現實冷靜的反抗的確同樣命運不濟,只不過她難以引發我對塞巴斯蒂安的那種同情。
  兩版演員初看頗有些相像,輪廓分明,氣質幹練,不過細看來,新版的海莉·阿特維爾樣子更為甜美,氣勢卻過於直露,欠缺黛安娜·奎克那股有點冷冰冰的高傲勁。
  寫到這正好想起片中查爾斯與茱莉雅的所謂激情戲。
  原著里只一句:「彷彿佔有她的纖細腰身的轉讓契約已經擬定並且蓋了章。我作為一筆財產的完全保有者而正在把它記入我的第一筆帳目中,這筆財產我要從容地享用和開發。」
  電視劇里視覺展現了一番,被董橋評為:「電視連續劇把這段小說拍成抵死纏綿的鏡頭,香港電檢處把它剪掉了。」
  董先生如今要是看了電影裡恣肆汪洋、激情四射的一幕,不知會作何感想呢?
  
  馬奇曼侯爵夫人Lady Marchmain
  1981版:克萊爾·布魯姆 Claire Bloom
  2008版:艾瑪·湯普森 Emma 湯普生
  對比兩版的多款海報就會發現,電影版與電視劇版的最大差別不是二人行變成了三人行,而是艾瑪·湯普森的身影無處不在。當然,她算得上是這部電影中最具知名度的演員,由此就擔負起影片明星賣點的重任。
  馬奇曼侯爵夫人是故事裡的重要一環,這個家族的每一個人的一生都生活在這位篤信天主教的女人的陰影中。舊版的克萊爾·布魯姆風度高貴,乍看溫和親善,實則冷若冰霜,那種控制兒女的強勢陰影逐漸顯現。而艾瑪·湯普森的戲份倒不算多,但氣場則更為強大,甫一出場,咄咄逼人的氣質瀰漫在畫面的每個角落,不過也許是順應新版改編,她也比舊版人物流露出更多人情的味道。
  
  馬奇曼侯爵Lord Marchmain
  1981版:勞倫斯·奧利弗 Laurence Olivier
  2008版:麥可·剛本 Michael Gambon
  電視劇的後半部份略顯沉悶壓抑,馬奇曼侯爵的重歸故里算是一個亮點,讓後半部份多了不少看點和玩味之處。勞倫斯·奧利弗的精彩表現讓他獲得了當年艾美獎的最佳男配角。新版電影裡的演員麥可·剛本也是老戲骨了,不過受篇幅所限,這個角色多少有些稍縱即逝的遺憾。
  
  塞巴斯蒂安·弗萊特Sebastian Flyte
  1981版:安東尼·安德魯斯 安東尼 Andrews
  2008版:本·威士肖 Ben Whishaw
  我要把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塞巴斯蒂安放在最後來寫。
  「他是迷人的,帶著女性美,這是一種極端年輕的美,高唱著情歌,遇到頭一陣寒風就凋謝了。」
  原著里查爾斯這樣形容塞巴斯蒂安的美。
  雖然以今日的名聲,安東尼·安德魯斯也許比不上傑瑞米·艾恩斯,不過出演此片時他已經是名滿英倫的當紅小生。而且據說兩人是自願互換角色,不然我還真有點難以想像傑瑞米·艾恩斯演塞巴斯蒂安會是什麼樣子。
  安東尼·安德魯斯眉目顧盼生輝,步態搖曳多姿,當真演出了塞巴斯蒂安魔法師般的魅力。特別是他的肢體語言,晃悠的步伐,妖嬈的腰身,透露出的那種驕傲、任性、可愛非筆墨所能形容,光看圖片也很難體會,但我想所謂風情萬種,大約就是這個樣子吧。
  更可貴的是,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的流露,斷然不會讓人反感,反而會讓你不自覺的就被他的魅力所吸引。「無論他走到哪裡,都可以獲得人們的愛,這是永遠伴隨他的東西」。
  直到這次看《故園風雨後》,我才真正知道安東尼·安德魯斯的名字,但人早前就熟悉,因為多年前在電視裡他的身影並不鮮見。看過他和簡·西摩爾演的《愛情與王位》,他就是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早幾年央視放的《大衛·科波菲爾》里,他扮演可惡的Murdstone。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二戰系列劇,他演的男主角是一位拆彈軍官。這劇現在譯作《拆彈組》,當年電視上放肯定不叫這名字,只是我完全想不起那時的名字了。
  安德魯斯這張面孔,反正於我是斷不會用英俊、美麗之類的詞來形容的。不過這張臉卻混合了奇妙的魅力,既可以如《拆彈組》中那般的剛毅深邃,也可以如《故園風雨後》里這樣的媚眼如絲。結果一路看下來,就會心悅誠服地認定他是位英倫美男,這實在是魅力、氣質、演技等諸多因素的完美融合吧。
  塞巴斯蒂安大約是兩版里差別最大的角色。本·威士肖黑髮深膚,與安東尼·安德魯斯的金髮雪膚,截然兩樣。電影明確將塞巴斯蒂安定位於gay,舉手投足間不免有點娘,連帶著泰迪熊也如同本·威士肖的身材一般瘦小起來,隨之而來的就是那種活在童年時代的純真感的流失。本·威士肖略顯陰鬱的形象也許更符合如今的審美吧,不過我依舊覺得安德魯斯的塞巴斯蒂安才是不可複製的經典。
  
  我覺得自己看《故園風雨後》,更多看的是那種氣質,那種氛圍,那種盛極而衰的繁華落盡,那種無力回天的物是人非,那種舊日英帝國高貴矜持的風骨與日後頹敗寥落的慨嘆。
  所以,最後全部用來懷舊吧……
  
  (本文完整圖文版見:http://www.mtime.com/my/176879/blog/167608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