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盜電台--The Boat That Rocked

海盗电台/出位乐人谷(港)/海盗电波

7.3 / 116,103人    135分鐘 | USA:117分鐘

導演: 理查寇蒂斯
編劇: 理查寇蒂斯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比爾奈伊 潔瑪雅特頓 肯尼斯布萊納 艾瑪湯普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檀柒

2009-09-28 06:12:59

他們的青春如此漫長


以「20世紀60年代」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不出意外的話,你會發現大量的條目中包含這下列詞語:搖滾、嬉皮士、迷幻、頹廢、民主運動、自由主義、垮掉的一代……

眾多奇妙富有魅力的詞彙,構成了這樣一個讓人無法忘懷的時代。生活在這樣的年代裡,你可以放肆乃至放縱,可以徹夜狂歡,可以在LSD製造的幻覺里享受天堂般的快感,可以背上背包穿越森林和原野在路途上縱情歡笑,可以蓄起披頭長髮參加各式Party和集會,可以彈著吉他隨便親吻路上的姑娘。

60年代的全世界,都燃著不羈的煙火。

在美國,克魯亞克的一本《在路上》犀利地插入每個不安份的年輕的心臟,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忙讓所有人都變得躁動,而LSD更是助長了這樣狂熱的情緒,霎那間,整個新大陸變成了嬉皮士的樂園,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由,蔑視傳統體制和道德,對政府更是有著徹底的不留情面的批判。隨著1968年馬丁路德和甘迺迪的相繼被刺殺,頓時將整個社會推向「革命」的浪潮。反越戰遊行、民主民權活動層出不窮,嬉皮士們的激情已燃到沸騰,紛紛將滿腔熱血灑向社會活動的火堆上。

法國的年輕人也不甘示弱,一場「五月風暴」將國家大大小小學校裡的學生盡數席捲其中,漸漸波及到所有社會群體。風暴的主題依舊是民主,法國人的浪漫註定了他們對「民主」這一概念的理想主義,對這場革命,有一句很浪漫的表述,「不為麵包,只為玫瑰」。

與此同時,南美洲叢林中的切格瓦拉也正進行了屬於他的風暴,他的革命更加具有浪漫主義英雄主義的色彩,他的鬥爭不同於美國的遊行和法國的文化風暴,切格瓦拉麵對的,是真正的戰爭——為自由而戰,為解放拉美人民而戰。題外話,這個神奇的人物近年來突然一躍成為中國大批青年的偶像,他的頭像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T恤、背包、打火機甚至水杯上。

而當時的中國,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正轟轟烈烈地展開,有些年輕人變成了魔鬼,對他人肆意加以暴虐的殘害;有些則默默離開了課堂離開家鄉,走向了山野田間。這些,就不多說了。

前面說的這麼多,其實我只是想說一部電影而已,它的名字叫做《海盜電台》。
任何一部電影,如果能了解其時代背景,對劇情的理解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更何況,這部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60年代的英國。沒錯,激情四射、不可思議的60年代,民主和自由的精神之光照耀著整個西方世界,英國也是一樣。而在當時,搖滾因其旋律中的自由和宣洩,成為一群年輕人心中堅不可摧的信仰。

故事講述的是一群人,在一艘船上辦起了一個搖滾電台,播放當時最美妙的搖滾樂。顯然,他們當中有些人已經不年輕了,但我想,音樂一定具有令人保持青春的魅力,它保持了他們的純真和簡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權威的不屈不撓。而,海盜電台,承載了所有有關音樂和自由的夢想,名副其實是這幫嬉皮士的精神烏托邦。

六十年代的英倫搖滾有極迷人的旋律,拿我鍾愛的beatles說,他們的音樂中有種極簡明可愛的質樸,對愛的無盡嚮往渴望,歌詞通常直白而熱情,偶爾憂傷起來簡直像心臟嚥下了一口檸檬汁,酸得擰起來。我電腦上有Beatles的所有專輯,每次亂七八糟的音樂聽到膩的時候,我可以將beatles播上整整一天。《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裡有大量他們演出的片段,有幾個畫面,看臺的歌迷大聲尖叫,激動的歌迷甚至拼命與保衛衝撞欲爬上舞台,更有甚者,在演出時激動到昏倒被人抬出看臺。

雖然很誇張,但我完全能夠明白他們的心情。音樂本來所具備的直擊人心的力量,可在不設防時輕易攫取人的靈魂和理智,你能感覺自己在旋律中的爆炸,遠遠超出心靈的震顫和精神上的感動。這正是我時常會把音樂視作某種宗教的原因。

對於海盜電台的每個成員,音樂無疑就等同於宗教,等同於生命,等同於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值得去捍衛和奉獻,值得付出所有。我不得不說,我真喜歡這些傢伙,那些他們生活中的細小片段,因不間斷的各式各樣音樂變得閃閃動人。每個人的性格都極具魅力,看起來貌不驚人的傢伙們,當戴上耳機開始對著話筒播音時,幾乎閃爍著神一般的光彩。
其中一個細節,沉船前,鮑勃的唱片被水淹沒,情況危急時,這個一頭亂七八糟頭髮、滿臉胡茬的老頭兒,第一反應並非逃生,而是沉入水中挑選鍾愛的唱片,直到找到唱片後,才心滿意足地浮出水面,一臉明媚笑臉。我突然對這糟老頭子充滿難以言表的敬意。

與泰坦尼克的沉船不同,鐵達尼號的沉船在電影中實質上是對傑克和露絲感情的一種渲染,以此為背景的愛情顯得更為壯烈而悲愴,沉船淪為悲劇愛情的背景和鋪墊。海盜電台的沉船,則是一個符號,《聖殿春秋》裡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一個權威能夠擊倒一個持劍者的罪行」(這裡的權威,是指宗教力量),同樣,也沒有一種力量,能遏制掌權者的控制欲。電影裡,當局對海盜電台的封殺計劃可謂無所不用之極,詭計、污衊、專制,在「海盜」們陷入絕境時不施予援助,任其自生自滅。

很高興看到導演的浪漫主義情懷在影片最後得到徹底地展現,千帆齊聚,人們自發駕駛著自己的小船,到海面上營救自己的英雄。「海盜」們的絕望消失無蹤,只有不可抑制的興奮和激動,在海平面上搖擺。

作為一部英式喜劇電影,必須說,這個結局比簡單的大團圓結局更振奮人心。而昆丁從水下突然冒出水面,振臂一呼的那句「Rock'n'Roll!」每個人都歡呼起來,簡直太他娘的震撼了!這一刻,我堅信他們感覺到的是從未有過的自由,從內心最深處噴薄而出。

想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話:「當你真正渴望一件東西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幫助你實現」。果然,全世界都動員起來,拯救了海盜電台關於音樂的夢想。這正是電影所要展現的最珍貴的信念。

六十年代是神奇的時代,哪怕它充斥了毒品、亂糟糟的性、暴力,哪怕當時的人們不可避免要面對的是迷惘、頹廢、不能逃離的抗爭。八零後的我們,也經過過迷惘和痛苦,但我們太快被社會同化,太早屈服,我們面對幾乎能一眼看穿的人生,聳聳肩就放棄了抵抗,青春從此泯滅。

而那一代人的青春,因為激情和理想而無比漫長,而有些人,整個人生都是青春期,如約翰列儂,如米克賈格爾,如克魯亞克,如金斯堡,如「海盜」中的昆丁、鮑勃、加文,他們的激情如此令人感動,他們的青春如此漫長。正是他們漫長激越的青春,點亮了奇蹟般的六十年代,而那一時代——我們都知道的——再也不會重現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