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vanescence

2009-09-28 07:24:43

直面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十七歲的哥倫比亞少女瑪利亞為了擺脫貧困的生活用吞服毒品膠囊的方式幫毒販子運毒品的故事。其中經歷了種種波折,甚至包括同伴因為毒袋在體內破裂而被毒販子開膛而死的遭遇。

並不復雜的電影卻另我印象深刻。在看電影前已看過簡介,知道這不是一部溫情片,講的也不是很溫情的故事。相反整個電影的前半部份都在暗示悲慘的結局,但是看到瑪利亞的同伴被開膛取毒的那一幕卻依然很震驚,震驚與那些人的殘忍。看完回想起也知道這幾乎是必然結果,那些毒販在暴利的驅使下完全沒有人性可言。如果說電影只講瑪利亞的同伴因為毒袋破裂而死亡這部電影充其量只能算一個悲情劇。有了接下來的一幕才讓我們看到真實的殘酷。

這部電影讓我難忘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導演的拍攝手法,或者說講故事的方式。其實這部電影講故事的手法很簡單:平鋪直敘。沒有大衛林奇式的夢幻也沒有我們常說的蒙太奇,整個電影就像一個販毒紀錄片,樸實的講述一個貧困地區的年輕女孩子如何受屈辱,如何遇到毒販,如何在毒販的指導和幫助下吞下毒品.......色調普通,甚至可以說明快,沒有悲情戲裡常見的灰色調或者暗色調,甚至有點刻意欺騙觀眾之嫌。在我認為最悲慘的部份也只是輕輕帶過,跟電影其他部份沒有任何手法或者技巧上的不同。最後瑪利亞和她的另外一個同伴逃離也是去找死去同伴的姐姐,也算有驚無險,順利把毒品還給了毒販保證了家人的安全。

這種近乎冷漠的拍攝手法馬上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大象》,講兩個高中生在一個平常的日子製造的一場校園槍擊事件。《大象》用最平靜的手法講一個最駭人聽聞的慘劇。那不電影裡導演極力刻畫那所學校的普通學生的生活,那些生活越正常越普通越平淡就越反映出槍擊事件的突然和不可理喻。這部電影拍攝的手法越平淡越讓人感到事件的殘酷生活的殘酷。那些少女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也反映出貧窮對人的心理甚至精神影響多麼大。

看電影的時候幾乎同時想起幾年前在收穫上看的陳丹燕的中篇《慢船去中國》,小說講八十年代的一家上海人為出國付出的代價和出國後的生活。這家的大女兒從小就做著出國的夢想,除了英語什麼都不願意學,等到真的出了國卻無法面對美國並不是處處黃金的現實最後精神失常。她的爸爸出國照顧她,為了留在美國不惜故意讓車撞,又把他的小女兒接到了美國唸書。我當時讀這本小說的時候覺得上海人的生活條件算好的了還那麼想出國很不可思議。現在才明白其實什麼樣的人都嚮往更好的生活。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沒有那麼多的理想和抱負,沒有革命家或者科學家文學家詩人們的浪漫和偉大。大多數人都是為了房子車子甚至更多的時候為了吃飽一餐飯而辛苦奔波。我在船廠實習的時候看到有些工人為了並不算太多的工資而在狹小的船艙里燒電焊,忍受著酷熱和焊絲燃燒後產生的化學氣體,一幹就是好幾個小時。有些工人整天用氣槍燒變形的鋼板。這些人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他們干最重最沒有前途的活,最快樂的時候就是每個月發工資後幾個人一起出去喝酒。他們中的很多人十年二十年後還是干同樣的活,只要身體不垮。這就是有些人的生活。除了多讀幾年書我跟這些人沒有區別,都是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由於看到和經歷過太多的貧窮和辛酸,我一般對那些所謂的悲情戲很不屑一顧,拍得假的會讓人噁心,即使拍得很真實又能怎樣?魯迅教育我們要「直面慘澹的人生」。我有時候卻在想直面之後又能怎樣?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革命家。而且即使我們寫出最真實的生活又能怎樣?保羅.策蘭的《死亡賦格》能拯救多少猶太人的靈魂?我有時候又想也許是我自己太軟弱,不願意面對現實。也許我們不應該要求太多,也許我們只要做能夠做的事情,也許我們只要寫出真實。也許我們應該放棄所有的修辭放棄所有的手法先寫寫最普通的生活,最普通的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