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麥田--Wheat

麦田/WHEAT

5.8 / 362人    108分鐘

導演: 何平
演員: 范冰冰 王志文 王學祈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品客

2009-09-28 12:02:52

勇敢的嘗試——《麥田》


[輕微劇透,請選擇性閱讀]

小廣告
我的影評和電影推薦都在我的影評blog
http://moviefilm.blogbus.com/

我首先必須說,要感謝豆瓣以及保利博納提供的免費觀影機會,能讓我提前一天欣賞到這部影片。然後,我必須聲明,作為一個自由影評者(好裝逼的頭銜),我不牽扯到任何利害衝突,所以以下我的影評代表的是我個人,並且是認為客觀的感受。我對待每一部作品都會很認真,並給予一個客觀和應得的評價,我不會帶入其他額外的感情影響。好的地方我自然會喝彩,我不滿意的地方我自然也會提出意見。

感覺

這部電影,概括來說,是一出史詩舞台劇。這不是拔高或者貶低,史詩是英文詞彙Epic,Epic film是一種電影的類型,簡單的來說是指宏觀背景下的人性戲劇。至於舞台劇,那就十分好理解了,影片的資訊也十分明確,五天內的故事被分割成五幕,既:金木水火土。

攝影

在攝影方面,我也強烈的感受到了舞台劇的感覺,大家其實可以注意看,影片中所使用的鏡頭基本都是固定機位鏡頭,而且大多時間都是在30秒左右或者以上,充斥著舞台調度以及內心獨白。還有,影片中在群像戲中使用的90度直角俯拍鏡頭更是極致,我好幾次在心裡自己跟自己說,該切個正常角度的近景了吧,可是導演卻一直用一個固定的鏡頭將類似的幾場戲拍完。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嘗試,何平的本意可能是想讓觀眾用完全不干預,不帶主觀的站在第三者、旁觀者的角度上去耐心的等待故事的發展。當然,這並非創新,其實許多上個世紀的佳片都使用了這樣的方法,最著名的要數黑澤明了,我特地拉了一下《影子武士》,本片的鏡頭使用,除了攝影技術革新所帶來的變化之外,理念基本相同。全景、中景居多;固定機位的使用以及充滿場面調度;不刻意的追求特殊構圖,講究畫面的均衡性……等等,這些方面的理念都是相同的。而何平與攝影指導趙曉時(有意思的是,和何平導演一樣,他也不是正統學院派出身)都完成的不錯,而且許多鏡頭都拍得十分漂亮,在麥田的處理上更是美無話可說,並無邯鄲學步之感,可以說完成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

劇情

既然談到了本片與天皇的比較,那麼不得不說說劇作。總的來說,我喜歡,不對,是十分喜歡這部電影的故事,秦國的銳士(既是精銳士兵)為了收麥子而逃跑回家,但是卻陰差陽錯的與另外一個二逼逃兵來到了一個趙國的城池,而這個城市中沒有一個成年男子,全是一群丈夫在外作戰而務農的女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各種可能性與人性交鋒的故事,所有導演或編劇都會和這個靈感陷入愛河。

這是一個好故事無疑,但何平在整體的處理上卻有些,嗯,怎麼說,怪異,這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或者褒義詞,我對其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第一幕,一些喜劇的讓我的感覺這部影片在向天皇的《戰國英豪》致敬,一群具有喜感的人通過陰差陽錯的方式打了照面,然後又有《七武士》中菊千代尾隨受僱武士的影子。總體來說,我個人在第一幕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狀態,我總覺得很平(也許是看過類似題材影片的緣故吧)。

但隨後的第二幕,劇作的質量開始回升,我也慢慢的開始進入了何平所營造的戰國世界。一些喜劇感以及戲劇的張力得到了不錯的發揮,很能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尤其是在黃覺向范冰冰編故事的時候,把被活埋的趙括說成了無比強悍的勝利者,填埋了無數秦軍。其中穿插的,具有衝擊力畫面的閃回與現實形成了良好的,同時也是有效的迴響。在其中,我感受到了當年看《變臉》的感覺,黃覺的內心中充滿了自我身份焦慮的衝突,我原本以為何平會根據這個繼續把內心衝突放大,並成為戲劇張力的主要來源,但是我的估計錯了。

隨後便是將影片轉入了一種假像的逃跑和陰謀論的氛圍中,顯得平淡、無力。而且影片中的主要鴻溝設置得很模糊,黃覺想要回家收麥子的鴻溝似乎有閉合的感覺(鴻溝既是劇中人物面對的達到目標前的障礙,鴻溝越大,觀眾就越會揪心與此,鴻溝越小,那麼人物就會很容易獲得他想要的,便會沒有吸引力)。第三幕和第四幕的界限並不是很明顯,唯一的不同就是引入了一條副情節(我認為這個設定很好),就是盜賊的入侵(很不幸!讓我再度聯想起《七武士》中的情節),原本這個鴻溝裂開的很深,但是在螢幕上,人物跨越這個鴻溝卻只用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這,不應該是這樣的。我能看到何平的取捨,他是想塑造一個完全不同的類型影片,但是在對於這個的處理上,沒有考慮觀眾的確切感受,他沒有給予觀眾想要看到的,只是匆匆一筆帶過。而且,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我簡單的思考過後,也沒有發現這條副情節對於整體的劇情進展有什麼重大的作用,對於人物內心轉變的推動力也不大。我看到的人物還是第三幕的樣子,沒有變化。

在高潮幕,也就是最後一幕中,何平導演仍然給了我一個犯錯的感覺,這和6年前的《天地英雄》如出一轍——爛尾。本身這個設定是十分好的,也是具有極強的人性探索以及諷刺性。但是呢?我基於前面分散而不連貫的四幕,我完全感覺不到劇情擁有足夠的可信度來引發最後的事件,雖然說在邏輯性上,玉珮的情節可以說的過去,但是,我還是覺得無法承擔起這麼大的轉變。

其實從這個結局,喜歡黑澤明的朋友也可以看到天皇的影子,一種戰爭對人性的摧殘所導致的悲劇結局。但黑澤明在這方面的處理就十分小心,他給劇情設置了許多,基本說是無法逆轉的東西,使得最後的結局令人信服,而且在照顧觀眾的情緒上,天皇也是十分小心謹慎,既然是整體的收尾,就必需要讓這種不可逆轉的、悲哀的觀影情緒通過一個合理的節奏一點一點的給予觀眾,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故事的整體衝擊力和本意。但何平導演卻是一股腦的把包袱打開,接受與否全由觀眾,雖然這樣做不是不可以,但由於前面的不連貫性以及薄弱的人物性格,導致這一實驗性的做法徹底失敗了。

談到了人物,我還得補充一小段。影片的主要角色是范冰冰飾演的驪;黃覺飾演的暇;杜家毅飾演的輒以及王姬飾演的祭司。我覺得驪的處理其實是不錯的,但是呢,這個處理的成功是建立在大量的與王學圻飾演的劇蔥大人(對不起!我再度聯想到《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那個角色!)的閃回以及獨角戲之上的,有充分足夠的筆墨去描寫這個人物,但問題是我覺得在其他角色的分配上,卻幾乎是忽略了。暇唯一值得歡呼的內心是身份焦慮以及活埋趙軍的閃回,但其他時候,他的內心和人物薄弱得像一張報紙。輒和祭司完全不知道這些角色的具體作用,難道就是單純的劇情發展推動者嗎?他們的角色連紙上的字都沒有,都是一張白紙。角色得不到信服,觀眾也無法給予相應的情感回報,這也是導致影片劇情上失策的原因之一。

何平導演還有一個地方沒處理好,就是內心獨白的使用。有幾場戲的內心獨白完全是不用展示的,觀眾不是傻子,他們完全能明白角色的想法和劇情的用意,本來這些部份都完成的很不錯,但內心獨白的大量出現,就導致了那種疲軟和不自信的感覺。把思考的空間留給觀眾,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范冰冰在床上的慾望場景卻處理的很有意思,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部份卻沒有內心獨白。難道觀眾對於情慾的思考會大於對理性的思考?

何平在劇作上的嘗試無疑是勇敢的,具有創新性的,也是我個人十分喜歡和欣賞的。但是……請允許我引用編劇界聖經《故事》一書中對多幕劇的一段描述,我覺得基本上概括了以上我談到的地方(職業病,太多裝逼術語的賣弄,下面來段簡單的):

「當作者增加幕時,他必須強行發明五個、也許六個、七個、八個甚至更多的輝煌場景。這已成為一項他力所不能及的創作任務,所以他只好求助於那些遍佈於如此之多的動作影片的陳詞濫調。」
(何平導演看來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沒有去用動作場面填充影片,他做出的選擇是聰明的,增加更多劇情,但卻失敗了,因為太多的劇情故事與主線的鴻溝毫無關係。)

「當太多的場景竭力營造滿堂爆彩的高潮時,本來重大的東西就會變得次要、重複,步步下滑,以致停頓。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具有次情節的三幕住情節會成為一種標準。」

表演

一開始我覺得范冰冰的選擇其實有點冒險,但沒想到除了傾國傾城的美貌之外,她的表演作業也完成的很出色。那種悲哀得讓人心碎以及堅強的人物性格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真的覺得范冰冰在《麥田》中的表演很棒。花瓶,好吧,希望你能用這部作品讓這個帶有貶義的頭銜變成過去時。

我的老鄉,黃覺,到你了。很欣慰南寧能夠出來你這樣的演員,說實話,你的表演比起李少紅的《戀愛中的寶貝》有了十分大,十分大,簡直是天與地般的進步,但可惜的是,我感覺你被一個日本人附身了,他叫三船敏郎。你讓我感覺你在重複他的表演,特別是《七武士》中的菊千代,我不由得不去這麼想。三船君那種收放自如的張牙舞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黑澤明在自傳《蛤蟆的油》中都說自己當時看到三船敏郎就被深深吸引住了。雖然說黃覺的表演並不是那種假的刻意,但無奈選擇了一條複製天才的道路,顯然並不合時宜。但你的努力和潛力能讓觀眾感受的到,這就夠了。

杜家毅,製片人其實才是他的主要身份,出演的作品很少,我唯一有印象的是《洗澡》中站在噴頭下才能唱歌的男高音。本片的表現我覺得也不錯,畢竟不是一個專業演員出身,卻能收放自如的在大螢幕上解放自己的天性去完成喜劇段落的演出,著實不易。

至於其他的角色,就一句話概括吧。

王學圻:台詞不錯,氣場十足,老戲骨。
王志文:雖然背後有個電風扇,但演出很搶眼(影志的引用,我覺得很貼切)。
王姬:沒什麼感覺。
李歌:讓我想起了《太陽照常升起》。

總結

其實呢,說了這麼多劇作的問題(只是我個人的拙見),但我個人卻是挺喜歡《麥田》這部影片的。雖然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一部擁有強烈黑澤明感覺的影片,但在劇情和劇作以及包裝風格上的實驗性和獨特性,卻是讓我由衷的佩服與致敬。在中國,或者乃至世界,我們基本找不到幾部類似的電影。

何平導演的野心我是看到了,何平導演的真誠我也能感受得到。比起六年前的《天地英雄》,進步了非常多,尤其是在細節的處理和想像力上,都讓人感受到了中國電影目前所缺少的和沒有的,但無奈六年前的那個錯誤還是犯下了,既是故事的整體性以及結局的說服力上,是在是有些差強人意。

我下面要說的話和我得到免費觀影的機會沒有任何聯繫:
雖然影片交出的答卷並不是那麼理想,但是我無法對於這樣的創新和努力視而不見。中國電影目前真的是太缺少這些在宏觀之下對於人性微觀心理描寫的影片了,而且視覺和影片風格上又是令人驚喜(我之所以對這部影片很期待完全是因為影片的海報所傳達給我的那種特殊感)。所以我給予6.5/10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