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致命ID--Identity

致命/杀人游戏/致命身份

7.3 / 267,457人    90分鐘 | USA:91分鐘 (alternate DVD version)

導演: 詹姆士曼格
演員: 約翰庫薩克 雷李歐塔 蕾貝嘉狄摩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卡卡同學『弗洛Y德』

2009-10-04 16:22:17

ID可以和諧,如果真的知道SIN是誰的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一度認為在解離性人格實驗小電影上它的存在可以算是一個經典,它的經典就在於那些不經意的片段中也深具挖掘的價值啊,有些細節,重看之後心裡老覺得有趣,那就挖出來扯一下吧。

【D1】那首貫穿主題的小詩的意義

    As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當我上樓時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見一個原本不在那裡的人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裡了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經離開了

它一共出現了3次,每一次的出現都是有其特定意義的,第一次出現在片首Doctor與胖哥們的對話錄音帶中,Doctor問他「你從哪裡學來的這首詩」「I made it up,When I was kid,I made it up」
這句話很有意思,這哥們一句話就給出了兩個頗有意味的地方:一、Doctor錯了,他不是學來的,他自己made up的;二、他made up的時候,是在小的時候。可惜中文翻過來就很難體現那一語雙關的made up的意思了。這句話在開始出現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導演已經給出了答案,不管是對Doctor還是對觀眾,答案已經很明白了,從一開始Doctor就錯了,他認為胖哥們的多重人格是在小時候受周圍人的影響而形成的(這點從他那句「你從哪裡學來的」可以看得出來),所以他才會做這個實驗,目的就是為了消除那些影響後所形成的多重人格,喚回兒時的本我,重塑胖哥們的人格,可惜他錯了,從一開始就錯了,全片的結局也證明了他的錯誤,所有的這些其實在胖哥們兒時的本我期間就已經開始made up的,「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這才是本我的希望,所以Doctor他的死亡也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的,多重人格中必有一重導師性人格起著協調溝通的作用,在這裡Doctor實際上也就是胖哥們的這種導師性人格的借代,他的結局同樣是要被滅掉的。這也和片尾本我的小朋友人格出現時,胖哥們又一次叨叨這首詩呼應了。
這首詩在片中還有一處出現的地方,是胖哥們那個有高度責任感的前警察人格叨叨出來的,當他意識到MOTEL中的謀殺不過是一場人格消亡的實驗,而他是作為劊子手的幫兇存在的,對死者的愧疚感和生存的負罪感導致他會做出與兇手同歸於盡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結局也是註定的,一開始他出場時,不顧一切的決定下車救人時他的那句台詞就說明問題了,「這是我的責任」這哥們太偉大了,他覺得對每一個人他都是有責任的,所以直接和導師人格溝通,同意接受藥物治療的也只能是他了,他是媒介者,是他提供了每一種人格的線索和細節,只是他的這種被信賴的責任感伴隨著倖存者的負罪感,終因造成了其他人格的沒有回應而產生了屬我責任的恥辱感。這哥們的結局,從萊維納的「第一哲學」上來說就是「正是他人的死亡,我必須負責,以致於我自己也必須被包含在這一死亡之中。」
 
【D2】父的形象及其死亡的影射

片子裡頭關於父的形象還挺多的,有兩層原因,一個就是胖哥們幼年時就過上了單親生活,這點從片中繼父哥們形容小朋友離家出走的父親的話可以看出,他的父親就是那樣的,在某一天莫名其妙的就扔下他們母子倆失蹤了,他對父的印象本就是模糊不清的,混淆與移情也是必然的。
另外一層原因來自於他作風不正的Hooker母親(Hooker這詞還真的是充分體現了他母親的劣根啊,偷竊與那什麼)。

那就來看看那些父的形象吧,一、新婚小夫妻中的那個被詐婚的小哥們,這裡Hooker的妙用又一次體現了,偷竊總是伴隨著欺騙的,小哥們會死是因為妻子把他關在了門外,這喻意其實很明白,作為替代母親角色的那位妻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兇手,導致胖哥們幼年時父親離去的真正原因也是因為此,母親的Hooker與Close the door的行為,最後作為父親角色之一的小哥們會那樣的死在corner也是必然的(corner的妙用一在形容父親的困境,另一是在影射父的形象就是個corner man)。
前面提到的胖哥們幼年時父親的失蹤事件在這裡就有了一個延續,父親其實已經死了,只是沒人知道而已,在內心深處,他一直是這樣認為的,這點從後來出現的第二個父的形象也可以看出,就是那個從冷櫃中倒出來的真正的MOTEL老闆,沒人知道他已經死了,除了那個假老闆,就這方面來說,假老闆的形象正是繼承了父的子,是胖哥們作為繼承而存在的一種人格,他有來自父親的繼承,也有來自母親的繼承,譬如此後出現的偷竊過氣女明星錢物的Hooker行為,這種繼承人格的他是深深厭惡Hooker的。

再來看第三個父的角色那位教條主義的繼父,教條主義與實際無能的他的存在明顯是帶著一種戲劇化效果的,也正是因此導致了胖哥們的道德虛構主義情節,一方面他不相信所有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言談,因為認識到了它們都是荒謬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仍保留著原來的那些道德判斷和

道德要求,並且像演戲一樣假裝這些道德言談都是真的,這哥們玩的就是那種喬依斯式的道德虛構主義策略啊。這點有假警察這一角色充分證明了,假警察是作為他道德虛構主義情節下的人格產物出現的,從頭到尾就是在演一出逃犯假裝警察的戲,警察的喻意太明顯了,就是社會道德,而前面提到的那位責任感強大的媒介者曾經也是個警察,這個細節很有意思,這裡想表達的是即使只是胖哥們他人格的一部份,但曾經他也是個有道德的人士,只是不被認可而已。人靠衣裝,大眾的判斷依據還真都是這樣的,披了警察的皮再怎麼樣的衣冠禽獸都被認為是道德代言人了,假警察他是個戲劇性人格啊。

同樣都是作為反道德的存在,那位始終套囚服、戴著腳鐐的真小人殺人犯哥們,他的人格形像在胖哥們心裡就得寵多了,因為片中曾給了他一個很有意義的鏡頭,那就是逃離,MOTEL被甩在了身後,這個鏡頭很有意思,那就來看一下它有意思在哪裡吧。

【D3】MOTEL被甩在了身後的鏡頭
它一共出現了兩次,分別是出現在兩個不同形象的人身上,可以說是兩個極端的代言人,一個就是代表罪惡的殺人犯哥們,MOTEL甩在身後這個鏡頭出現的時候,誰都覺得他幾乎是要逃離成功了,可後來他居然莫名其妙的又繞了回去,他是無法逃離MOTEL的,既然無法逃離那他的命運就註定了只有消亡,他的被殺就是緊接著發生在被逮之後的,這沒什麼懸念,在胖哥們的心裡對他這人格形象其實是挺遺憾的,逃離也意味著解脫,某種意義上來說,死亡也同樣有這份意思的。
至於他被殺的手法,這是個亮點,為什麼要用棒球棍插在嘴裡這種手法而不是直接爆頭呢?一層意思可能也是因為他是個真小人,言行一致是真小人的特點,但如果他真的這樣做了,就會嚴重影響到假警察這類偽君子形象的光環,他是必須得死的,那意思很明白,禍從口出之前他就已經因此而死了,封口嘛。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隱喻了胖哥們在口欲期發展階段中「固著」了,這種沒有得到解決的心理衝突導致了此後他的人格缺陷問題,注意他是個「胖」哥們,這個細節很有意思。

MOTEL甩在身後的鏡頭第二次出現,是在那位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媒介者哥們身上的,也可以說他代表的人格特性就是善與道德的一面,而MOTEL代表的意思就能有意味了,到底是胖哥們內心的精神世界呢,還是泛指這個社會呢?不管是哪一種,都有共存與棲息依賴的意味,而它的悲劇性就在於不可逃離,唯有死亡才是真正的逃離。
MOTEL,簡直太讚了,怎麼能不讓人想到Hotel California呢?

   And she said"We are all just prisoners here 她說,在這裡,我們都是囚徒。
  of our own device". 為慾望而自我囚禁著。
  And in the master's chambers. 在主人的臥房裡。
  They gathered for the feast. 他們為慾望的盛宴而聚在一起。
  They stabbed it with their steely knives. 他們彼此間用鋼刀相互揮刺。
  But they just can't kill the beast. 但卻殺不死心中的惡魔。
  Last thing I remember. 我所記得的最後一件事。
  I was running for the door. 就是我拼命跑向大門口。
  I had to find my passage back. 我必須找到來時的路。
  To the place I was before. 回到我過去的地方。
  "Relax",said the night man. 守夜人說「放輕鬆」
  "We are programmed to receive. 「我們不過是照倒在接納一切
  You can checkout any time you like. 你想結帳任何時候都可以的
  But you can never leave" 但你卻永遠都無法逃離

前面說的殺人犯哥們的人格形像在胖哥們心裡得寵也由此可見一斑了,在內心深處,他其實是想讓殺人犯哥們逃離MOTEL這個意味深長的地方的,他一共給了倆個人這樣的機會,極端的善與惡的代言人,因為在他看來也只有這兩人是有資格逃離的,可悲的是,最後的結局卻並非如此,無法擺脫唯有死亡,而他們的死亡也正是現實中代表導師人格的Doctor所要的,片首出現的Doctor的那些叉叉已經明確的把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存在給否認掉了,Doctor的價值觀也代表了這個社會的價值觀,胖哥們認可的這兩種人格之中的任何一種都是不被社會所承認的存在,一種作為反道德的惡被否認掉了,另一種雖然是善與道德的但卻同樣的不被承認,關於這點片中也有提到的,他說他曾經是警察,但後來這代表道德的身份被取消了,他被否認是因為他生病了,Doctor的治癒是以抹殺他的存在價值為目的的,既然代表善與道德的Ego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就遵從代表慾望的Id吧。

【D4】Identity的致命ID之處
Identity在心理學上有著「同一性」的意思,從主觀方面來說,埃里克森哥們關於自我同一性是這麼定義的,「一種熟悉自身的感覺,一種知道個人未來生活目標的感覺,一種從他信賴的人們中獲得所期待的認可的內在內信」,當然「同一性」也是有危機存在的,「自我同一感」就是解決這種危機的精神和諧狀態了,如果軀體、自我和社會都運行良好,那麼,那種心理上的Well-being就會出現了,埃里克森哥們認為從功能的層面來說,這是最佳的心理功能的一個方面,Doctor作為這哥們的門徒,很顯然他也是這麼認為的,他是多希望能和諧一下胖哥們的ID啊,讓他能找到那種Well-being的感覺,問題是到底是哪裡運行脫軌了呢?軀體、自我還是社會呢?
Identity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身份的象徵了,中文翻譯就是根據這層意思來的,挺有意思的,胖哥們的每一重人格作為一個獨立身份的存在確實是ID重重,片尾的小朋友ID也挺符合那種致命的意味,ID也是一種縮寫,根據老弗的理論ID就是本我,避苦趨樂的它是不怎麼理會社會道德和外在行為規範的,作為ID的小朋友,他也只有自我的準則,「Whores don't get a second chance」嘿,這小哥們還挺有原則性的啊!為了凸顯他的頗具ID特點的原則性,導演就給幾個他的殺人片段,也算是解釋了一下最後存留下的他才是真正的殺手一角,雖然這解釋有點牽強,ID再怎麼衝動,再如何原始獸性爆發也要考慮一下年齡和發育情況決定的力量相差懸殊的問題啊,但是考慮到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心理實驗,謀殺也是建立在非BODY層面上的,這點基本上也就可以忽視了。

這語言遊戲玩的很有意思啊,真有一套,這片喜歡玩這種PUNS還不是一點,譬如說各種出場人格的姓氏就分別代表了美國的13個州,還有五月十四日這個極具代表性的生日,老美的第一個太空站就是那一天升空的,太空站的名字能有意思,叫作「太空實驗室」,這片子所講述的也就是個人格實驗的故事,五月十四日出生的胖哥們,他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人格實驗室」,還有那高度責任感的媒介者哥們臨終遺言對Hooker大姐說的那個「STAY」,可惜作為她兒子的形象存在的ID小朋友沒有給她這個chance,小朋友還是給她發牌子了,因為是母親,所以更無法原諒。
從一開始他想殺的第一個人就是母親的角色,母親的車禍正是他的原因導致的,他下意識的認為他的悲劇就是母親所造成的,始於此那便也終於此吧,所以最後殺的也是母親。
三個代表母親形象的角色也都深具意義,第一個母親是家長權威型的,習慣了從自身利益出發將孩子的他看作是附帶品,這點從她在車中的訓話和再婚一事可以看得出來,她和那位繼父共同孕育了胖哥們的道德虛構主義思想,她不出點狀況情節還真沒法發展;第二個母親是詐婚的小妻子,欺騙型的她導致了父親角色的死亡,所以她是得死的,她的死也處理的挺有意思,在代表道德的媒介者哥們的促使下,她和ID小朋友一起跑向了汽車想要逃離MOTEL,這裡可以理解為若是沒有「道德」的促使她是絕對會不管不顧ID小朋友的,火化的連渣子都不剩就成了她的結局,看來胖哥們的怨念很深啊,確實,最後ID小朋友都追出來殺第三個Hooker型的母親角色了,可見怨念有多深了,對他來說這就是個「the Sin of the Mother」的問題,呃...有感於老蘿蔔哥們那什麼「the Sin of the Father」
這Sin,Doctor哥們沒找對,但我怎麼覺得關於這片的很多評論裡也讓我難苟同啊—____—
算我扯好了...苟有所感,故而扯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