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50cent1989

2009-10-07 04:17:57

未知死,焉知生…… 一首和美的清明奏鳴曲 —— 評電影《入殮師》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聽著久石讓給《入殮師》量身定製的配樂,
回想影片中那一幕幕如同自己感同身受的入殮儀式,
心中不斷湧起一段段的傷感,對逝去親人的回憶的思緒如流水般不斷湧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此刻心中只留下一個希望,活著的人好好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快樂,你的悲傷…… 四季如歌,人生如戲。 用雨水洗滌你的身心,用淚水洗盡你的靈魂,在那悠揚的大提琴聲中傳達對 過往的眷戀,寄託對未來的希望……


  未知死,焉知生……



  《入殮師》這部電影就如同一杯清茶,不溫不火,不緊不慢,像一縷和煦的清風吹打著你的靈魂,震撼著你的內心。

  起初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頒給了日本的《入殮師》的時候,我就在想一直以動漫為特長的日本影壇究竟是靠怎樣的一部電影,用著怎樣的法寶征服了西方的影評家?
  看完電影后我終於明白了,這樣一部看似平淡無奇的電影其背後蘊藏著卻是一種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影片用一種極其和緩的節奏向我們娓娓道來的卻是一種日本民族乃至整個東方民族對於死亡的態度。用一種極具人文關懷的眼光闡述著一個極其簡單的人生哲理。一種對於死亡充滿感性和智慧的探討……

  影片以一個新上任的入殮師的眼光去看待在發生在他身邊的生離死別,影片以日本傳統的入殮儀式為主要的介紹對象,讓西方社會好好了解到了來自東方世界中最淳樸最莊嚴的一種儀式。死亡是人的一生中必定要經歷過的事情,但是對於逝去的生命,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都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和心態去面對的呢?而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是 大和民族對於死亡所舉行的一種莊嚴的儀式——入殮,一種普通人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和了解,甚至不願意去提起的…… 影片的男主人公也正是因為一次陰差陽錯走進了入殮這個行業,他也曾經有過不解,有過徘徊,有過偏見。但是當他真正進入這樣的一項工作時,將他的所聞,所感融入到這份工作時,他所看到的,他所經歷的則和我們觀眾一樣感覺非同尋常,入殮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帶有晦氣,那樣的低下,相反我們通過入殮師的手所接觸到的不單純是一具具冰冷冷的屍體,而是一種生人對於逝去親人間一種無比真切的關愛與慰問。死亡並不可怕,因為死亡能匯聚親人間難得擁有的真摯情感。對已逝去人的體貼與關懷就是對於生命的敬仰與尊敬。


  在逝去人的面前一切的爭論都已經微不足道,一起的分歧也都將會迎刃而解。因為生寄託在每個人的內心,通過給逝去人的整理容裝,通過死者家屬輪流給逝去的親人擦拭面龐,我們看到了是一種對於逝去生命的尊重,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在與遺體告別的過程中,到場的親人們往往會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在寄託著不限關懷和思念中,一聲再見, 感情得到昇華,通過一場入殮儀式我們不僅僅傳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懷念與感激,對死亡的敬畏,對生命的珍重,更重要的是自己就如同重新經歷過了一個完整的人生一般,與死亡說再見的過程也正是自己重新認識自己,重塑自己生命的過程……



  當一切的一切的都已不再存在,
  當曾經的曾經都已成過往雲煙,
  當永恆的永恆不再閃現光芒,我們只能低頭默哀。


   日本人用他們最真摯的情感譜寫了一章對於生與死的舒緩協奏曲…… 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就只針對這樣一點我覺得日本人民那種富有武士道精神,對於死亡格外重視與莊嚴的態度還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 而中國人雖然也有清明拜祭親人的習慣,當總感覺缺少莊嚴的魂魄。最起碼別個國家不會像我們中國一樣在電影《非誠勿擾》和《瘋狂的賽車》充斥著對葬禮和墓地的玩笑與惡搞,因為本身就是一種對於生命的不尊重,對於生命的褻瀆!

  影片中不斷縈繞在耳邊的感情加大提琴協奏曲給本來一部舒緩的電影增色不少,久石讓不愧為亞洲第一配樂師,他的音樂總會讓人感到心靈的震撼,達到精神的共鳴。影片中那幾段大提琴獨奏曲再配合上影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的不斷變化。顯得是如此清透人心,震撼心靈。在感人之處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影片中所描述的幾場入殮儀式,導演拿捏得都恰到好處,我們在親人送別故人的過程中,都會得到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就彷彿置身於曾經自己逝去親人的入葬現場,不斷勾起我們對於逝去親人的深深懷念中…… 以致於看到電影中的人物哭泣時自己也不自然的為著屬於自己的一份傷感而掉淚。 每一部有關生與死的電影,都不會僅僅只是關於生或死,而是一萬個讀者心中都會有著一萬個哈姆雷特…… 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隱藏著一股淡淡的憂愁和輕輕的思念……

   影片並沒有具體描述裡面人逝去人的死因,而是重點刻畫在逝去過後,其家人的反應。這是一種超出生死範圍的探討。就如影片中那顆石頭般,是生人對於逝去人之間的溝通理解的過程。但可悲的是為什麼只有失去之後才懂得去珍惜,才理解其原本的良苦用心。用一生去理解,用死亡的代價去溝通。我覺得這是不划算的……



   又一個清明時節到來,我們面對曾經熟悉的此情,此景又都會呈現現出何種精神狀態呢? 或許你們看了這部《入殮師》 後都會得到自己的答案……



 每個人都會送別別人,最終也會被人送別,送別親人、送別朋友、送別死亡,這不是長亭外,古道邊別過的優雅,而是人世的最後決別,也許每個人在送別的時候心裡眼裡流淌著淚水,心裡是否想:嗨,還會再見的,你在那頭等著!
  
  死亡不過就是一道門,所有的人最後都會從這裡穿過,回去,有時候我們只不過是在門邊看著他從那道門進去了,揮灑著淚水和手,看著那道門關閉又打開,打開又關閉,不停的有人進去。然後大拇指按動按鈕,烈火起來,瞬間化為灰燼。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讓一切的不解和誤會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吧……
  敬畏生命,感懷生命,體驗生命所給你帶來的一切……
     快樂的活在當下……


                                                                                                               By H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