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狼族時代--The Time of the Wolf

狼族时代/狼的时代/恶狼年代

6.6 / 8,489人    114分鐘

導演: 麥可漢內克
編劇: 麥可漢內克
演員: 伊莎貝雨蓓 碧翠斯黛兒 巴提斯薛侯 Rona Hartn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豬老三

2009-10-07 21:44:16

悲觀者的囈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某日,閒極無聊,看了口碑不錯的[人類之子],片子終了,倍感睏乏憋悶, 一個在虛弱無力的宏大背景下敘述的英雄救美外加單騎闖關的古老神話. Clive Owen在其中只不過扮演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護戒使者而已.[人]片高舉著科幻片的大旗,卻讓人不由得想起在中國商舖隨處可見的全場2折的醒目標語,細看之後,幡然醒悟,原來後面還有一行小字:快餐.稱其為快餐電影也好,爆米花電影也罷,其共同的特質都是留給觀眾少的可憐的思考空間,或者乾脆就直接強暴了觀眾的思想空間,不留一絲思考的快感,所以我深以為這樣的電影是很能讓人覺得空洞虛無的.[人]片就是一個例子,典型的好萊塢式的提出問題給出假設,到最後卻不加思辨,不留思考空間地把故事扼殺在簡單的大團圓結局中.不過話說回來,許多爆米花電影在特定場合,特定狀態下還是很能讓人愉快的,我承認我也常常很庸俗地陶醉在著如[哈利波特]此類的爆米花里樂不可支,在這裡就只好讓[人類之子]這樣的披著深沉嚴肅的外衣實則言之無物的偽科幻委屈一下,充當一回反面典型了.

     乍看起來,政治鬥爭,移民問題以及種族壓迫的困境把電影填充的挺充實,實則看似內容豐富且深刻卻無一觸及深處,只是在表皮摸擦搓磨一番,就好比用一個棉花塞滿一個枕頭,鼓鼓囊囊,使勁一捏,還是扁的.別和我說Owen片末時的自我犧牲昇華了主題,渲染了氣氛啥的,這根本不能給我任何的想像空間,而科幻電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滿足觀眾的想像,給與觀眾更多的想像.似乎關於未來,唯一可以遇見的可能性就是人類又能如同細菌一樣繁殖了,世界人民恢復了團結,所有矛盾煙消雲散,地球又回復到可持續發展的喜人態勢.

    說真的,在這個人類無法生育的故事大前提下,我還真沒產生多少對末世的恐懼, 人類並不是處在刀耕火種拼命生育以求延續的時代,在這個滿眼是人的時代,我們有試管嬰兒,基因技術.....導演苦心營造的灰暗末世氛圍只是讓我覺得好笑罷了.也許是我境界不夠,沒有積極向上,熱愛和平熱愛人類的崇高思想,對人類和人性抱著懷疑和否定的態度,朝著積極向上的立意肆意歪曲誹謗,可我還是要說,把一個嬰兒等同於救贖,等同於回答我們為何殘酷冷血,麻木貪婪的答案,等同於指明人類走出困境的方向是可笑的.我們不要無來由的,無意義的救贖,我們要的是思考,是對答案的渴求,以證明我們強烈的存在意識.

    寫到這裡,想起另外一本電影[狼族時代],在相似的虛構的末世隱喻下,人類之子成了被戲劇性情節支配的提線木偶,[狼]則一如既往地呈現出導演Haneke的內斂和冰冷的氣質,以及很少的戲劇性.
    從之前的[冰川三部曲]到更以後的[躲避],Haneke一直執著於對人類的溝通問題,對生活和人性本質的深刻探求.那些尖銳的冰冷的和一段段冷漠得讓人幾乎難以忍受的長鏡頭剝開生活編製的精美謊言體系,讓事件,讓生活保持原生的狀態和應有的長度,讓觀眾在單調卻多義的,碎片化的時間片段種找尋映射自我的鏡子,反思,覺醒.

     [狼族時代]繼承了這種品質.簡單的故事情節大體可以用一句話帶過:一個丈夫被暴徒殺死的女人帶著一兒一女,在籠罩末世陰影的情境中度過的幾天流亡的日子.影片中,人物的身份和記憶,以及故事背景是完全缺失的,為了消解時間的深度,沒有任何的哪怕是細枝末節的描述.觀者如同被投放在其中的寒冷荒原,身處黑暗,過去和未來消失,過去是文明社會用謊言架構的空殼,未來只是當下痛苦的無盡複製,唯有此刻的強烈掙扎感讓人感同身受.我們要嘛試著把自己塞進片中的線性時間中體會那種強烈而痛苦的存在感,掙扎感,要嘛因為無法忍受過於枯澀的影像而拒絕.

    電影構造了一個近乎真空化的環境,只有人,只有人的衝突和絕望,脫下所謂文明給予的面具,放大人性的柔軟和醜陋.

     孩子,在片中幾乎有著比扮演母親的Hupert更重的戲份.很多時候,我總是困惑於人們為什麼會對孩子寄予如此多的愛和希望,報以更多的寬容,似乎很難說服人們不去相信孩子代表著明天,代表著美好和希望.可是一直以來,我看見的只是人們一如既往地或是不可抗拒地把孩子們變得和他們自己一樣,一切都沒有改變,只是延續和複製,當我看見孩子,我看見的只是相同的悲劇,這恐怕也是我如此忿忿於[人類之子]那個充滿希望的光明結局的一個原因吧.

    再來看[狼族時代],在生存的絕境中,對比自己的母親,女孩伊娃表現得更為堅強.這不是那種用冷酷來鞏固的堅強,比如那個同齡男孩表現出來的與自己年齡不相仿的堅強,恐怕那也是絕大多數人的生存哲學,這種堅強是某種信念,相信美好相信人性的信念.她深愛自己的親人,看得見男孩自尊武裝下同樣孤獨的內心,感受得到音樂的無限美好,也會因為不知名女孩的死而哀傷哭泣. 而母親在舊有的生活體系破碎後,在巨大的打擊下已顯得有些不知所措,這一切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繼續生存下去似乎只是為了孩子,她看不見任何希望,難以給自己找到生存的目的.想來,孩子們確實能看見比成人更多的東西,感知到那些真正值得我們眷戀的,珍愛的,讓人驚嘆的美好事物.也許每個成人都曾經觸碰過那些細微的感受,而現在他們的全部生活都依託於可憐的社會價值觀,他們的心已經被封閉.但更小的男孩本尼則和姐姐截然相反,至於他是自幼痴呆還是性格自閉就不得而知了,這孩子在電影裡始終表現得焦慮不安,無話,情緒壓抑,眼神空洞凝滯,這種沉默帶給人的壓抑感更像是Haneke之前幾部電影裡那種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無望感的延續.這又讓人不禁懷疑女孩伊娃是否是一個過於理想化的角色.

     關於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可能性,Haneke已經探討的足夠多了,[狼]片中,除了爭吵,言語總是讓人感覺如此恍惚,好像話語都是自己說給自己聽的,轉念一想,除了自己,誰又能完全理解言語中想要表達的東西呢.我們滔滔不絕地說著,言不由衷地說著,機械地說著,卻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坦誠表達和真誠傾聽的能力.說得愈多,交流得越少,我們的面孔變得冷漠,如同電子元件般交換資訊以確認自己存在於社會網路中,而不是交流情感和愛.就像電影裡葬禮那一幕,一個固定機位的長鏡頭,葬禮上人們的下半身充滿畫面,喪子女人的哭喊迴響不絕,隨著時間推進,一雙雙腿紛紛離開了視野,最後留下的只有寒夜裡的曠野和女人的悲泣.葬禮僅僅只是一種形式罷了,只能是成為形式而已,無關人們的內心情感.某種程度上,人都是冷漠自私的,他人的痛苦永遠無法化為自己的切膚之痛,我們都是孤立的個體,一直孤獨著.溝通是暫時的,孤獨是永恆的.即使遠離了讓人異化的城市,置身於一望無垠的荒蠻,那種植根於人心的巨大孤獨感仍然揮之不去.

    談到人性,不能不說性這個話題,性在[狼族時代]里無關愛和美好,只是作為純粹到令人髮指的本能而存在.一個夜晚,一個姑娘被人用刀架著脖子發洩性慾,第二天,被人發現已經自殺身亡.人們沒有憤慨,也沒有仇恨,更多地只是麻木地承受這悲痛,面帶絕望的死寂.這種腐朽的死亡氣息讓人感到濃稠的絕望情緒,侵佔人們內心陽光的地帶,於是人性和獸性開始糾纏,變得不分彼此.就好比今村昌平版本的[楢山節考]中所表現的,人與動物毫無二致的,完全由赤裸裸的原始衝動和慾望支配的生活,那種毫無保留地撕去文明偽裝後赤條條的人性展示實在是讓人至今想起仍覺觸目驚心.抑或人類生來就不見得要比其他動物更高等.我們連同類都不能做到有效地溝通,又有什麼資格評判其他生物的等級,支配其他動物的思想.就因為動物不能如人類一搬用語言文字傳遞資訊就認定動物的低等,可人類自己又是否能夠掌握動物的溝通方式呢.人類增減衣物,動物變更毛皮,人類用工具與藥物避孕,動物用發情期控制生育…至少我沒看出來人類高等在哪裡.[狼族時代]里有一短暫卻讓人驚心的鏡頭:人割斷馬的頸動脈放出汩汩的鮮血,只一剎那的鏡頭卻讓人對畫面產生強烈的逃離感,也許人們早已習慣於用支配其他生物的生命來證明白己的強大,證明白己是更具思想,更有感情的偉大的人類.
  影片中的時間進程一直處在看似凝固,實則緩緩延續的狀態中.沒有任何代表新生希望的火車到來的消息,也沒有任何關於對殺夫仇人懲罰的暗示,滄涼的背景下,悲觀無力的人們只是黯淡地生存下去,僅此而已.本以為故事會以這樣一種無望的姿態走向完結,臨近片尾處火與孩子那充滿隱喻的一幕又讓人心念大轉:赤裸的孩子試圖燃燒自己尋求涅槃,被陌生男人阻止,男人抱著孩子,獨自叨念著那些關於明天美好生活的景像,不停地說著.黑暗中搖曳的火的意象讓人看到了重生和救贖的希望,可又彷彿是對人類無休止地的自我毀滅和自我救贖的隱喻.

  影片末,鏡頭讓觀者身處行駛中的火車,漫長地無休止地眺望窗外,彷彿孤身一人流落於漫長的旅途.這部100多分鐘的電影又何嘗不是漫長生活中的一個碎片,你我又何嘗不是身處漫長人類歷史中的一個瞬間.
  記得有那麼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性是薄冰,薄冰下是無盡的漆黑深海,我曾經很以為是,但願這只是像我這樣的悲觀者的臆想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