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馮晗 Phil

2009-10-08 01:11:00

《死亡詩社》:個人主義在悲劇中永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 THOREAU(1818-1862)

威爾頓預備學院的教育是我們所受教育的專業升級版。正因為我們小學中學的洗腦式教育太成功,在我上大二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竟然沒有覺得這種僵化、死板的威爾頓預備學院教育有什麼不妥,甚至對它美麗的校園和莊重神聖的氛圍帶有深深的羨慕。但從磨滅個人主義萌芽、對孩子進行集體主義洗腦的角度看,這種教育和我們的教育沒有本質的區別。

社會學有一個觀點,一個社會每一代兒童的到來都像一群野蠻人對現有文明的入侵一樣,所有的教育體系無一例外選擇了對新一代進行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洗腦;肯定有其合理性,但又值得深度探討這種洗腦的方式和程度。教育口口聲聲說是要把我們培育成改造世界的人,但連基本的批判性思維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都少之又少!

而故事的主角Mr.Keating則是體制中的異類,卻是這些幼小心靈的拯救者。他一出場,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句話語都泄漏出他的自由主義光輝。他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讓他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在天台教他們在集體無意識的群體中走出屬於他們自己個人的腳步……

而以Neil為首的學生們,在青春荷爾蒙和基丁老師的雙重作用下,同樣給我們上演了一出出卓越的個人發展戲劇。

作為一個由這麼多個性鮮明的少年組成的集體,重新組建的死亡詩社承載的是自由和夢想。這兩者看似離這些少年近在咫尺,他們在梭羅和莎士比亞的光環下狂歡,卻看不到即將到來的各方阻力會將詩社連同自由與夢想一起葬送。

無法想像那個內向、有點口吃的Tod 安德生(補充一句,89年的Ethan Hawk 太萌了。。。)是頂著多大的壓力在大夥面前讀出他寫的詩句,當他閉著眼將它的想像和內心的潛意識向周圍世界發散時,同時從他內心溜走的還有恐懼本身……

帥氣的Knox Overstreet受著「Carpe Diem(抓住現在)」的蠱惑,歷盡千辛萬苦追求Chris未果,嘗到的不僅是拳頭的滋味,還有初戀時那嚴重的自尊受挫。但在影片的末尾部份,他的真誠和勇敢終於打動了Chris……

接下來就是這部影片最大的衝突——Neil了。他來自於家教十分苛刻的中產家庭,優等生;與其說是基丁老師的思想影響了他,不如說是這種家庭環境下早就了他天生的叛逆血液,而在基丁老師這裡得到了更加強有力的鼓勵和驗證。衝突看似很小:Neil想課餘出演一部戲劇,因為了解父親一定不准他參演,只有瞞著父親排練和演出;他向基丁老師詢問對策,基丁老師一如既往的鼓勵他發展自我,但他沒有採納基丁老師與父親溝通的建議。演出結束時,父親因為Neil不聽話而憤怒,提出了讓Neil退學……

但Neil內心的衝突十分嚴重。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當晚,他選擇了自殺來結束這一切。之後,家長鬧事,死亡詩社被封,而基丁老師當然成了最大的替罪羊而被學校開除。

悲劇已經無法阻止。個人主義當真就這樣以悲劇收場嗎?


個人主義與個人發展


個人發展的道路向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的內心中充滿了羞愧、內疚、冷漠、悲痛、恐懼、慾望和憤怒各式各樣的負面情感。當你暫時逃避他們時,它們看似和你相安無事,但就像是埋藏在你靈魂內部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何時就會將你前進的道路炸得粉碎;當你與它們交戰時,它們像頑固的幽靈,死死纏繞著你,你越掙扎就越無法擺脫;可是當你接受了它們的存在、帶著它們向光明前進時,它們又像你背後的影子,那麼虛無,根本無法阻止你的腳步。

個人發展最大的遺憾是,就算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早就度過了這些負面的情感而掌握了理性和愛的力量,Neil、Tod,你和我,每個人,還是要把這所有親身經歷一遍。別人的方法無法遺傳下來,你我只能沿著前人的腳步,以你我獨有的姿態走過同樣的個人發展之路。

而Neil的生命,卻在中途終止了。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我恨死了Neil的父親和家人,恨死了這整個環境沒有任何辦法去緩解這衝突。但又能改變什麼呢?

那麼,是個人主義本身的問題嗎?基丁老師錯了嗎?這些把握現在,鼓勵學生追求理想,活出自己獨特生活的理念錯了嗎?不是。個人發展到了追求理性和發展無條件的愛的新的階段,個人主義是必須的,這樣才有勇氣屏蔽外界的干擾接受自己的人生使命並發展下去。但是,如果沒有正視發展中的個人處於羞愧、內疚、冷漠、悲痛、恐懼、慾望和憤怒等等各式各樣的負面狀態中,而一味服用個人主義的猛藥時,竟然會造成這麼慘烈的個人災難。。。

我甚至能體會Neil臨死前的無盡絕望。多麼羞愧於背叛了自己,又因為自己無力改變這一切而冷漠。他需要的是一個心理醫生,細心聆聽他充滿活力外表下的痛苦內心,讓他接受現實,然後慢慢增強個人的力量,尋找進一步發展的時機;而不是需要一個個人主義的代言人,鼓勵他扛著整個外界的壓力繼續「把握現在」「追求夢想」……

通過自我認知對自己現實的把握是個人發展的關鍵所在!


個人主義的永生

影片的結尾,基丁老師最後一次進教室拿走他的個人物品,當他出門時,所有的學生一個個站了起來,一個個以基丁老師傳授的方式站在桌子上,不管校長的阻攔吼出他們心靈的吶喊,也代表了他們將個人主義的旗幟傳遞下去的決心……

基丁老師應該有深深的遺憾,但也應該滿足了。悲劇的產生無可避免,但不能否認他的理念和方法。有時候,正確的方法還是有得出錯誤結果的機率。隨著學生們心智健康成熟,他們一定會理解「Carpe Diem」的意義,一定會勇於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和理想。個人主義是勇敢者的遊戲。個人主義者為了勝利,能夠承受失敗和犧牲;他們是角鬥場上的戰士,永遠不能和那些不知勝利為何物也不知失敗為何物的冷漠膽怯的人相提並論!

原文連結:http://www.fenghan.net/2009/10/06/4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