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無我新生活--My Life Without Me

没有我的日子/无我新生活/无我的日子

7.4 / 25,831人    106分鐘 | Argentina:107分鐘

導演: 伊莎貝拉庫謝
編劇: 伊莎貝拉庫謝
演員: 莎拉波利 史考特史畢曼 黛博拉哈利 馬克魯法洛 蓮娜瓦特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淺眠

2009-10-08 06:30:09

生命


紀伯倫的詩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嬰兒並不比垂暮老者更遠離死亡,同樣,也並不更接近生命。我想他的這句話並不僅是對暮年之人或將死之人說的。相反,他的話值得各個生命週期中的人思考。

我曾經看過一本有關死亡恐懼的書,其中提到不同的人面對死亡有不同的反應:有人絕望,讓死亡提前;有人不承認,躲進被子裡;有人沉浸於懊悔遺憾,而不是彌補;有的人卻在得知死亡的臨近之時,重新活過來,有生以來頭一次抓住生命的意義。那本書的作者說,他曾經和許多癌症晚期病人談話,有些病人告訴他,當他被告知晚期癌症之後,忽然感到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活"過。在死亡的黑色前提下,生命首次被理解,被感悟,被賦予含義。

生與死是一對矛盾,彼此依靠,兩極相容。生命的過程也是死亡的過程,死亡的過程也是生命的過程。如果否認死亡,生命將無法被定義,也無法被感知。在忽視死亡的前提下理解生命,就好比放棄冷讓人理解熱,放棄好讓人理解壞,放棄遠讓人理解近。反之,若以死亡為背影審視,人也許更能夠看透什麼是生命。

我曾經看過一部講述一位肌肉萎縮患者的紀錄片。肌肉萎縮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患者全身肌肉將會進行性的,不可逆轉的萎縮,壞死。史蒂芬霍金罹患的就是這種疾病。這部紀錄片的主角,一個32歲的白人男性,身高卻不比一個8,9歲的男孩高。他有一個大的與身體不成比例的頭,四肢如骨架。雖然他現在還可以活動他的面部肌肉和手指,在可見的未來他可能將會面對全身癱瘓的命運。但是,他還活著。這個片子講述的是他到美國尋找曾經在他只有1歲的時候預言他,作為一個典型肌肉萎縮患者,活不過6歲的醫生。最後他找到了。但是最打動我的,還是他特有的,發音奇怪的一次獨白。他說:「死亡是我的老朋友了,我們一起相伴了32年。很多次,他讓我跟他走,我拒絕了,所以我還在這裡。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跟他走。但是最關鍵的是,我現在還在這裡。」

死亡不單單是他的老朋友,死亡是每個人的老朋友。死亡就像生命的反物質。在生命被創造的同時,死亡也被創造。當生命與死亡相遇,物質與反物質相撞湮滅,轉化為純能量。但是,絕大數健康年輕的靈魂並不察覺死亡,並不思考死亡,也更不會說出「死亡是我的老朋友」這種話,雖然事實就是這樣——死亡並不離任何人比他更遠。忽視死亡的好處是可以陽光的膚淺的活著。壞處是,缺失了矛盾的另一端,生命的本質與深度將無法被理解。那位32歲的罹患肌肉萎縮症的人他有他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在他消瘦殘缺的身體裡裝著一顆哲學家的心靈---幻滅,理想,虛無,愛,痛苦,悲傷,但是堅強。這些看起來孩子氣十足的元素可能每本煽情小說電影裡都有不少,但是我知道,越降到底層的東西,會越來越簡單,而不是越複雜。只有經過親身的理解,這些符號才會回歸原本的意義,降到地面,不再飄在天上,僅僅是一個符號。

回歸主題,我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講述生命的電影,我沒有感到死亡排山倒海的傾軋過來,我看到的是生命,以黑色的死亡作為背景,絢爛的綻放。

苦難觸發思考,愚蠢使人安逸。最後,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安逸之年思考死亡,因為,就像紀伯倫說的,死亡並不離你更遠。

更新:

在史丹福大學2005學年的畢業典禮上,賈伯斯講述了一個關於死亡的故事: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活,總有一天你肯定是對的。你瞧,他說對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