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山--Iron Road

金山/铁路/金山

6.7 / 547人    Canada:95分鐘 (theatrical version)

導演: 胡大為
編劇: Barry Pearson Raymond Storey
演員: 彼得奧圖 孫儷 梁家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扶蘇

2009-10-12 13:57:54

華工海外紀事


我以為我會被感動,可是我沒有。
那一段艱辛拚搏的往事,乍聽到驚心動魄,隨著解說員的話語,心潮起伏不已,酸的想要掉淚。加拿大全境旅遊,似乎唯有鐵路博物館的這一處,令人難過,因為歷史存留下的真實太殘忍。那一條太平洋鐵路,可謂是由華工的屍體鋪展而成,究竟要悲慘到何種境地?!電光石火間,似能看到百餘年前的歷歷情景:他們漂洋過海,孤苦無依的日做夜做,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汗水的耕耘……不容易!可再不容易還是要繼續,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離鄉背井的辛酸,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的,尤其在十九世紀,東西方的結合遠沒有現在的密切幾近一體,跨越了國界線,就等於是另外一個世界。全然的陌生,眼前一片漆黑的摸索,四處碰壁,頭破血流。相信選擇邁出這樣一步的人大多都有著無畏的勇氣,畢竟那前路渺渺,誰又可以保證命運等待著自己的一定是向陽花開?我們憧憬的未來,往往強於現狀。
然而,當足跡真正的落入通往憧憬的道路之時,才會慢慢發現,原來事實並非想像的美好,有時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人生即選擇的加法,一次又一次的結果,已無法回頭。何況那些被招至異邦的華工,本就是在祖國的土地上卑微的活,能有一次博的機會去改變自己甚至於家人的命運,總是一半的成算。懷著有朝一日可以衣錦還鄉的期盼,默默忍受寂寞的煎熬,血與淚在流逝的生命面前,不值一提。
其實這種心思不難理解,就是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里車。所以,在知道有《金山》這樣一部電影時,滿心的期待,而這期待裡面又藏著一種惶恐與害怕,歷史的還原,往往叫人猝不及防的痛楚難當。可惜呀,看完後只覺這是一首有關愛情的亂世悲歌,藉助了華工在金山修鐵路的背景,種種劫難,不過是男女主角在愛情路上的坎坷陪襯。
也許是中加合拍的原因,展現苦難歷程時並不能一味的強調某一方,自然就彌合了很多矛盾衝突點。華工看起來並沒有史載的那般悲慘,與今天修橋鋪路建房等等具危險性的工作一樣,均有人命的損失。可我仍舊相信,即使那些華工知道了危險,還是會有人願意去冒險,就像某些亡命徒,實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在金山修鐵路,至少他們有吃有住,安然度過的每一日,都是向那期盼的目標靠近。當然,這中間不是沒有後悔的,但隔了半個地球的距離,回家就如同是夢,也只能自我安慰於將來的轉折了。
華工在異域的遭遇,與現如今華人在異國他鄉打工的本質一樣,什麼不公平對待,什麼工資的高低,什麼歧視與漠視……隨著時間而變本加厲,多出的,是華人也開始欺負華人了。片中的梁家輝說:只有華人才會幫助華人。世紀前大概如此吧。今時今日在異域紮住根的華人們,現實的程度比起西方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沒有利益,怎麼可能伸出那一雙去幫助的手?
他鄉遇故知,不如不遇!
因此,也就不可能被這樣的《金山》感動,故事所講述的悲慘,不過是常聽到的,常看到的,習慣了,麻木了。而真正應該被感動的那部份,華工間的患難與共,相互扶持都被影片淡化了。一筆帶過的互助情誼,是不是要為跨越國家與民族的那段愛情騰出空間?抑或是接近三小時的影片太長,全部用來講述華工的苦難史奮鬥史,太過單調。內容要豐富,還有什麼比愛情的佐料更具備票房的號召?
小虎的愛情,是美國式的,開放、前衛。她女扮男裝的去金山尋找父親,最後終於圓了夢,儘管是一場破碎的夢,可也在圓夢的同時,得到了她追求的愛情。花樣年華的少女,受到異性的吸引,動了自己的真感情,沒什麼不正常,只是不要忘記,《金山》這一影片所限定的歷史年代。十九世紀的中國,還處在封建王朝要求女子必須三從四德的荼毒中,特別是像小虎那種出身的女子,很少會有那樣的意識,可以被感情驅使著任由慾望爆發!也許小虎就是例外,但她和詹姆斯,一如好萊塢所有的愛情夢幻,相遇相知後必然要用床來解決彼此的愛慕之情。前面所有的鋪墊,彷彿就是為了這一情節,以致於弄不明白,是發展的必經階段還是賺錢的功利需求?
如果《金山》是單純的一部商業片,的確不錯,情節人物掌握的都可以,最起碼僅看鏡頭就引人入勝,至少火車轟鳴過後,是壯闊無邊的美景,沿途風光如畫,孤墳的點綴更顯流落異鄉的無聲悲涼。偏偏這影片給戴上了紀念華工的一頂大帽子,想要表達深一層的歷史意義,那真是打了大折扣。就像是趙寶剛的那一部《別了,溫哥華》,浪漫的彷彿天堂裡的處處笙歌,離真實生活太遙遠,把一切詮釋的都是那麼簡單,再也沒有了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淒涼。
也可能是對《金山》的期望值太高了,所以才會如此的不能接受裡面竟有一段異國苦戀,還是一段三角形的苦戀。不過《金山》的題材確實很好,有關加拿大的早期中國移民的故事在電影中極少被涉及,正如影片結束時打的徵人頭稅的那幾行字幕,幾乎是被湮滅的前人往事。可也總認為對那段移民歷史的挖掘就算不靠愛情渲染,也能又深又到位,反倒是加進了愛情,大把大把的鏡頭都浪費在這兒了!
華裔女作家張翎有一部同名小說,不知道與電影有沒有關係?希望沒有吧,畢竟她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留學加國,再現這一華工歷史應該也不會像電影般的商業化。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