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瑪麗雪萊之科學怪人--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科学怪人/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之科学怪人

6.3 / 59,398人    123分鐘

導演: 肯尼斯布萊納
演員: 勞勃狄尼洛 肯尼斯布萊納 湯姆哈斯 海倫娜波漢卡特 艾登昆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中孤影bb

2009-10-15 04:30:50

《弗蘭肯斯坦》,知識問題


初中畢業時窩在書城讀完了《弗蘭肯斯坦》,但那是縮寫版。此後隨著知識的增長,我一直把它當作科技哲學的問題。即人製造了機器,但並不能主宰機器,反而被機器反咬一口。直到最近讀了完整版,我才知道這部號稱科幻小說之母的小說,包含的無窮內涵並不止科技問題。

小說的情節很簡單。弗蘭肯斯坦野心勃勃地創造了一個奇醜無比的巨人,希望以生命製造者的身份贏得敬仰。但被創造的怪物並不服從弗蘭肯斯坦的意願,反而接連殺害了弗蘭肯斯坦的親人,讓原本沐浴在幸福中的弗蘭肯斯坦身心都遭到重創,最後憂憤而死。這似乎揭示了西方社會發展到現代文明的一大主題:人類無所顧忌地征服自然,渴望改變自然規律,但反自然註定是要遭到懲罰的。我們目前生活的世界被機器所包圍。機器看似無生命,但它卻沒有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內。我們發明的機器就像弗蘭肯斯坦的巨人一樣,有自己的,不被我們約束的意志。汽車帶來了交通便利,但也帶來了車禍和死亡;手機打破了空間的阻隔,但我們從此被騷擾簡訊,廣告和垃圾資訊淹沒。空氣污染、轉基因食品、試管嬰兒和複製羊這些煩惱科技發達帶來的煩惱不斷地拷問我們。科技帶來了生產力的爆炸,但也帶來了大規模失業,讓人的勞動變得重複而機械。我們在向科技瘋狂索取時,科技也像弗蘭肯斯坦的怪人一樣不斷地報復我們。

要說人類史上最大的機器反抗,非兩次世界大戰莫屬。由於有了高科技武器,全球性戰爭成了可能。一次十年的戰爭吞噬5000萬人的生命,這在冷兵器時代根本是不可想像的。科技越發達,我們面臨的危險就越甚。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愈發無法控制的世界裡。這種無法控制的極端,就是人類的家園——地球——被人類自己毀滅,就像弗蘭肯斯坦被自己創造的巨人毀滅一樣。寫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瑪麗.雪萊偉大的先見之明(這應該是偉大的小說之所以偉大的地方——超越時代視野的侷限),畢竟工業革命時代不過是科技的發軔時期,還沒有猖獗到要毀滅人類的地步。

除此之外,瑪麗.雪萊提出了另一個追問。人類的終極歸宿是什麼?或者說,什麼東西能讓我們真正幸福。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有超越本能的意識。我們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意識到自己將要死去。人類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大自然,因此面臨著動物所沒有的不確定性。於是人類感到孤獨、感到恐懼。除非實現與他人的結合,否則我們無法消除恐懼和孤寂感,並最終走向瘋狂和毀滅。弗洛姆在書中提出了簡短有力的總結:沒有愛,我們一天也活不下去。

巨人被創造後的遭遇正印證了這一點。被創造出來後,巨人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但他不知道自己是誰,沒有任何身份認同的歸屬感。因此它極度渴望人類的愛。但由於巨人長得龐大醜陋,無論走到哪裡都把人類嚇跑,甚至不斷遭到毒打,儘管巨人心地善良,曾經勇救落水女童。

為了和人類交流,獲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依賴。巨人躲在一戶人家窗外,日復一日地學習人類的語言和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他了解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了解了羅馬帝國的建立,美洲的發現,了解了各項基本技能。但是,這一切能讓巨人幸福嗎?不能!這一切不過是讓巨人的自我意識和孤寂感繼續加強,對愛的渴望更加強烈。由於它主動和那戶人家交流反而導致被毒打,原本善良的巨人的心理走向了極端。它瘋狂地想要報復創造了它的主人弗蘭肯斯坦,最終接連把弗蘭肯斯坦的親人殺死……

弗蘭肯斯坦的遭遇和巨人是一樣的。野心勃勃地獲取知識,最終破壞了他寧靜幸福的生活,並且終日被恐懼包圍。瑪麗.雪萊的故事似乎和盧梭一樣,是反智力和反理性主義的。這樣的觀點讓我們恐慌。畢竟沒有不斷髮展的智力和大腦,我們今天就無法享受到如此絢爛的文明和豐裕的物質條件。但反理性主義畢竟對我們的心靈歸宿提出振聾發聵的追問。事實上,古希臘人就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拷問。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的故事,可以詮釋成普羅米修斯給愚昧的人類帶來智慧之光,也可以理解為普羅米修斯違反了自然規律,遭到眾神的懲罰。

人類在生存鬥爭中發展了理性和自我意識。但隨著文明發展起來的,是愈演愈烈的不平等,是機器不斷地取代人的作用,侵蝕我們的文化和心靈家園。瑪麗.雪萊寫作小說時正值19世紀初,那正是工業革命的高峰期。在那之前,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一個時期發展如此迅速,生活方式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機器大規模地取代勞動力大軍。人變成機器的奴隸,成了社會這部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都遭到前所未有的扼殺。機器的統治還造成了社會分工和向城市的大規模流動。破壞了原先穩固的農村社區,取而代之的是在城市中相互陌生的原子式的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生產力滾雪球般地提高,知識像核爆裂般增加。但人原先賴以生存的情感紐帶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我們這個時代瘋狂地崇拜財富和個人成就,物質財富的積累史無前例。但這一切回報我們的卻是人與人之間越來越深的隔閡,愈加勢力的價值觀,以及幾何級數級般增長的酗酒、抑鬱、吸毒、自殺。這似乎是對理性和物質財富的價值無情的嘲諷。

不得不說,這部包含著科技哲學,心理學和認識論的小說,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理應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我們今天面對它的拷問,只會比它問世的兩百年前更加無情,將來只會更甚。因為近兩百年的人類歷史,某種程度是我們不斷製造怪物把自己逼到牆角的歷史。兩次世界大戰,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以及目前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升級,都對人類的命運提出了無法迴避的問題。



ps:最後不得不囉嗦一下。雖然,我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上海譯文版的譯者序還是讓我感到吃驚。譯者全部的觀點,都是圍繞著資本主義中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壓迫。弗蘭肯斯坦被描述成萬惡的統治階級,而巨人反倒被描述成受壓迫的人民。事實是,幾乎所有的世界名著的譯序都是千篇一律的反資本主義立場。只要有對立,就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壓迫。就是揭露了資本主義的黑暗。《苔絲》本是個單純的愛情故事。但苔絲的被強姦和被拋棄,照樣被某些中國學者扭曲成資產階級的壓迫。這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世界名著的中國研究者,總要挖空心思證明帝國主義的陰暗以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但他們卻一直享受著資本主義帶來的優越生產力。

不好意思,扯遠了。但為了表達對某些御用文人玷污偉大的世界名著和藝術,扼殺了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想像力的憤懣,我還是不得不囉嗦了一番。很希望各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們,看世界名著的時候,千萬不要看譯者序。有條件的話,最好看原著。一盤美味佳餚參了一顆老鼠屎,當然是讓人作嘔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