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代舞者--Mao's Last Dancer

7.3 / 6,770人    Canada:117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USA:117分鐘

導演: 布魯斯貝勒斯福
編劇: 強恩索狄
演員: 曹馳 布魯斯格林伍德 凱爾麥克拉蘭 陳沖 愛曼達佩舒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art

2009-10-23 04:23:19

澳洲人拍中國人在美國的故事——Mao's last dancer觀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公交站廣告牌上Mao's last dancer的海報佈滿雪梨的各個街口,噹噹地的華人報紙爭相的報導這部電影和採訪真實人物做訪談,當越來越多的華人,甚至西人都在議論這部電影——一部由華人寫作的暢銷書改編的,同時是澳洲人拍攝的一個講述一個中國人在美國的故事——當然,拍攝場景是我們熟悉的雪梨的時候;

我承認,我被那個Mao給噱進了——中國人喜歡毛,西人也喜歡毛。而這樣一個在毛時代最後一代舞者,也就是當時毛夫人提倡的革命芭蕾舞演員的最後一代的故事,是這樣的平凡又傳奇——李存信。

他 ——曾經的中國人眼中的叛徒,一個自私自利,不顧父母兄弟死活,及祖國的一心栽培,投奔了萬惡的資本主義;卻又是為了愛情勇敢付出,為了家庭義無反顧的吃苦耐勞,為了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freedom",又為了芭蕾舞的事業不甘背上罵名而數年不得回國見父母。他是時代的產物,可以說是時代的幸運兒,又是時代的杯具。

李出生的貧寒而被毛夫人點中進入舞蹈團,從此表演樣板戲式的中國芭蕾是不幸中的幸運,但此時的政治開放程度,使他不能完整的像現在的人們來去自由。導演在開篇很聰明的敘述出了中國當時的社會教育的環境,和美國的對比,那段芭蕾舞學徒們在上政治課上提問美國是什麼樣,老師把美國形容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快要滅亡的事態,以及同時在美國的拍攝,反應出很強的矛盾——教育上信仰上。中國人積極幹活,為的是共產主義,不圖任何東西;美國人呢,管什麼,我幹事為了買房買車娶老婆養孩子,我努力賺錢,就為了更美好的將來,而美國人有良好的政策,那些努力和汗水打多到最後都成為了現實。

78 年改革開放,四人幫被捕,毛夫人失去了勢力,那些舞者回到了傳統的芭蕾舞台,外交開放後,美國人來華交流芭蕾舞。而李存信憑藉努力和毅力,得到了美國人的認可,是他幸運也是他應得的——他獲得了前往美國的機會。在美國,他遇到了他愛的人,他見到了他所未曾想像到的即將「滅亡」的國家——一個提供他機會,認可他的成就的地方。可此刻,他又成為了悲劇,一個被當時的政治鬥爭夾在當中的無辜的藝術家。原本藝術僅僅是藝術,可對立的政治,使純粹的藝術伸出支爪來。對於一個20多歲,只是想追求愛情和事業的人來說,政治這譚混水太深了,但作為中國人,又不得不涉及。這樣一個20歲,窮苦慣的人,義無反顧的留在了美國,成為了當時的叛徒。5年內都沒有機會回國見父母,心底里埋下的是隱憂,不知父母是否被政治迫害等等的苦惱,卻一直深深的伴隨著他。

政治——沒有血的戰爭,看不見摸不著,卻一觸即發。而藝術,只是純粹的藝術。幸運的是,改革開放之後,人們對於很多事物的認識逐漸的全球化,政治上很多對立矛盾也正在統一,事實上藝術,從來都是共鳴的。片子的結局,也歸於美好,最後的主人公定居澳洲。這才有了後文

片子裡有意思的一些細節,卻能反應出很多問題:一是當李存信被中國人扣押時,美國記者立刻就到了,在外要求採訪,而中國人就對美國律師要求把採訪記者趕走,並套用中國的老思路,通知上級去趕走他們,美國人的回答是:即使是總統,也沒有辦法趕走那些記者。可以說是嘲諷了中國媒體輿論的新聞自由度。
還有一點,當李存信被扣押後,很多他的同事朋友第一時間就站出來,幫助這樣一個與他們沒太大關係,而又是從敵對政局來的人,體現了美國人好正義,愛管事的人道主義。這點,在百萬富翁中也有一小段體現出來過。


澳洲人難得拍出一些令人深刻的電影來,從歷史書上的澳洲電影的光榮史來看,也區區的就幾部反應歷史題材的作品發人深省,但除了像《加里波利》那樣反應澳人在他國為和平英勇獻身以及當時的澳人所具備的幽默氣質,除此以外也很少有作品能反應澳洲的特色了——除非哪位導演能讓觀眾看遍地的牛羊而不睡著。但這部改編自真實紀傳體小說的作品,卻能反應和美國大同小異的價值認可。這樣一部作品,我看——真誠——至少電影院裡,在看到李存信在時隔了7,8年之後在舞台上見到了自己的父母,身邊的鬼佬不禁掉下了眼淚,就足以說明這部作品的情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