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s

破浪/破浪而出/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

7.8 / 71,905人    159分鐘 | USA:153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尚馬克巴爾 艾蜜莉華森 卡琳卡特莉吉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碧落亦然

2009-10-23 05:52:06

美麗的謊言:奇蹟因犧牲而誕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凝視著貝絲那剔透的雙眼,你可以在裡面找到種種複雜的情緒,或驚恐或喜悅或不安或興奮,很多時候更是交雜纏繞,可貝絲傳達出來時,你會同時感到有一份濃重的情意於此,關於愛,關於亞恩的愛,關於對父親的愛。

整部影片,猶如一部小說的敘述,細分了5個章節,讓每個章節與章節之間用平和且預示性的畫面來舒緩和調整整部影片的氣氛和節奏。開篇的換了到中間的陰霾到結尾的解脫與昇華。印象最深的是第4章和第7章:第4章Jan's Illness出現的章頭畫面是呈現陰暗霞光的村莊之上,一道彩虹在渾濁中漸漸清晰明亮,正如亞恩在傷病的痛苦中,貝絲一次又一次送去的甜美的親吻和真摯動情的微笑。而第七章Bess' Sacrifice則由地平面上或幽藍或銀白的月光與紅紫交加的霞光印染下形成一幅矛盾而又美好的畫面,兩個畫面都有一種混亂卻難以掩蓋的美,而正如這兩章的內容一般糾結卻又順理成章似地進行著,衝撞的情節衝擊著貝絲的心房,衝擊著人們的觀念也衝擊著我們的內心。

我們是否都認為貝絲是個蠢透了的姑娘?怎麼會有人這樣對自己自言自語怎麼會有人這般對愛難以捨棄,怎麼會有人這般毀滅自己?是的,貝絲是個傻姑娘,她是多麼純粹的傻姑娘,一心一意只是為了愛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不可置否,貝絲這種熱烈地愛的方式失去了自我在她看來她如同把靈魂賣給了魔鬼為的是從魔鬼手裡贖回她可憐的亞恩,這份愛的力量使她掉進了漩渦之中,她不但沒有掙紮著游出漩渦,反而一頭紮了下去。從小失去父親的貝絲不願意失去亞恩——失去這一份在她看來是父親送給她的完美的禮物,她一刻也離不開亞恩,她害怕像失去父親那樣永遠地失去亞恩。最終,美麗而單純的姑娘把自己最後的美好獻給了魔鬼,堅定而不回頭,她離世時那副蒼白卻印染著血跡的面孔露出了一絲驚恐「我害怕」她抓著小「嘟嘟」叫道,漸漸失去了她的生命,而就在這一刻我回想起影片的開頭,老人們嚴厲地問貝絲「你想過有這樣的價值嗎?」而貝絲一臉天真爛漫地告訴老人們「值得」。耳邊響起都是「嘟嘟」嘶聲裂肺的哭泣聲,而貝絲的母親,認同自己女兒被村里驅逐的母親也掩面痛哭起來。是啊,正如她母親所說,貝絲是一個弱女子,新婚丈夫離開她幾天便魂不守舍開始頻頻地鬧情緒的弱女子,她是有精神病史的弱女子,她是在惡勢力的男人面前哭泣求饒的弱女子,她是面對母親把家門緊閉崩潰敲打的弱女子,她是最後死去也無法獲得村里原諒的弱女子。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極度脆弱的女孩她是哪裡來的力量去面對癱瘓的丈夫樂觀地說他活著就好,她是哪裡來的勇氣去找男人做愛好求魔鬼讓丈夫活下去,她是哪裡來的力氣從「嘟嘟」的懷裡站起來去完成她最後的犧牲。她僅僅是個弱女子,更是精神有些錯亂的可憐的弱女子,可是她在衝進教堂去與老人們辯駁的那一刻她的堅定,她的執著她的勇氣是讓所有人都難以忽視的,正如最後醫生對她死因的裁定時,他心裡明白貝絲最後是為愛而死的,而不是那所謂「正常的結論」——因為丈夫病症而引發精神分裂導致性慾異常增加。坐在醫生旁邊的貝絲親人們心裡也清楚地知道貝絲真正的死因。

命運或許就是這樣愛捉弄人,是的,貝絲死了,但是亞恩活下來了,並下了病床不再完全癱瘓如爛泥,貝斯最後的願望實現了。其實或許貝斯不做這般犧牲亞恩也會好轉起來,可貝絲還是選擇去做這次和魔鬼的交易,即便丈夫的本意是讓她去尋找新的幸福。可執著的愛讓貝斯看不清前方的路,她只知道自己要為此負責,她只知道自己深愛著亞恩,只有自己才能救他,不顧一切捨身投入火海之中,即使自己如何地難受,如何地痛苦,她也只有一個目標:為了讓亞恩活著。

事情即便如此扭曲卻已經發生了,一切不可逆轉,當亞恩的奇蹟發生,活著的人們都更願意認為,這是貝絲帶來的奇蹟。貝絲覺得值得的犧牲,給悲痛的故事帶來溫暖的色彩,就像片尾那來自天堂的鐘聲和許久不見的陽光。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