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褻瀆電影

2009-10-25 01:10:44

心靈交友的最高境界——【瑪麗和馬克思】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是改編的粘土動畫,有點蒂姆-波頓【聖誕夜驚魂】的影子,這麼說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部黏土逐格動畫,是因為它們有著同樣的灰暗。【瑪麗和馬克思】里充斥著自殺、酗酒、死亡、性和精神疾病,一個八歲的澳洲小姑娘瑪麗和遠在紐約的44歲猶太人馬克思之間跨越20年的筆友故事。電影最後這對筆友終於見面了,但是馬克思已經死在了自己的公寓了。他們在信件中給了彼此生活的力量,現實中他們也許也不再那麼孤獨。

這部電影怪誕而瘋狂,還有著時下流行的黑色幽默。瑪麗的眼中,她的世界乏味,千篇一律,缺少關愛。暗戀的小男孩只會取笑她,按照【他沒那麼喜歡你】里一開始那個小女孩的觀點,估計是男孩喜歡女孩,現實也往往如此。瑪麗給自己的寵物雞起名字,喜歡諾布斯一家的動畫片,喜歡灰色的下雨天,最喜歡的食物是煉乳,其次是巧克力。這就是瑪麗,有點自閉,特別孤獨的兒童。甚至思考著小孩子是哪裡來的,她的理論是澳洲的Baby是從啤酒杯底出來的,美國人愛喝可樂,所以美國的小朋友是從可口可樂的瓶子裡出來的。

馬克思是一個自閉癥患者,神經敏感,精神分裂出一個臆想的朋友,而且還有肥胖癥。但最愛的食物還是巧克力,自己可以發明巧克力三明治。馬克思沒有愛過別人,沒有做過愛,沒有朋友。他的人生三大目標就是交朋友,有錢,買世界上吃不完的巧克力。當他守了一株彩票九年,他中獎了,他實現了後面的兩個願望,但交朋友永遠是他的障礙。瑪麗的童年在很大程度上是馬克思的翻版,在給瑪麗回信的時候,馬克思不得不去正視自己的過往和童年。

這部電影讓現代人害怕,看看我們身邊,又那麼多年輕人開始自閉,成為宅男奼女,又那麼多年輕人患上猶豫症。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它讓我看到了自己。我曾經害怕認識陌生人,比如說:我是房東,我要打電話催房客交房租,我拿起電話機就開始猶豫自己該不該打,猶豫之後還是撥號了,但我會希望對方沒人接聽,或者不在家。雖然猶豫癥比憂鬱癥輕的多,但還是一種病。

【瑪麗和馬克思】的故事存在於上世界70年代,而當今時代更甚。當科技和網路越發達,原理上世界是更小了,而人心卻變得更孤獨。現代人習慣了談論政治、遊戲、股票、基金,真摯甚至電影和音樂,但談論友誼的人卻少了。我們習慣在網路是交流,而結果QQ、MSN、Facebook和Myspace都快成了全球炮友聯絡集散地!

這是一部內涵豐富的動畫,它探討著人類的額本源。這部澳洲出品的電影,在人物造型上儘管比不上好萊塢出品的美輪美奐,甚至讓你覺得十字架的樹賴和馬克思長的差不多,但至少很可愛,用句山東農村大媽夸人的話叫:長的有鼻子有臉的。在幽默而神經質的旁白里,電影帶給現代人一種溯源的衝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