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機動部隊:警例--Tactical Unit: The Code

机动部队—警例/机动部队之警例/TacticalUnit:TheCode

6.2 / 253人    Hong Kong:90分鐘

導演: 羅永昌
編劇: 葉天成
演員: 任達華 邵美琪 林雪 林敬剛 劉國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澳胞

2009-10-28 05:27:16

命運的選擇題──談《機動部隊之警例》


原來,有這麼一出香港警匪片,沒有刺激官能的血腥暴力,沒有起伏明快的情節步調,甚至連場景、剪接、鏡頭、人物、構圖、音樂都屢屢讓你想到同類型的前作《PTU》,但你還是心甘情願地把頭紮起來埋進水裡去欣賞它,它的名字叫《機動部隊之警例》。
值得一提的是,《警例》是銀河映像出品,但導演不是杜琪鋒,而是羅永昌。杜琪鋒大部份的黑幫/警匪片都標榜著黑暗外加極奇冷峻的風格,由探討人性權力鬥爭到精神本我不願面對的「心魔」問題,常常給予觀眾或多或少的驚嚇(《神探》、《黑社會之以和為貴》),無一例外地出現在「銀河映像」的每部作品之中。反而,羅永昌作品的格調平實,自然過渡得多,像《每當變幻時》、《天生一對》等,到今次執導的《警例》,主題鮮明,敘事含蓄,不是高深莫測的故佈疑陣,只是水到渠成點到即止。也許就是因為它的處理手法低調,我才覺得它比同類型拍到厭的片種來得清新淡雅一些──它儘管沒有施濃胭脂在臉上的野心,卻有衝著素麵示人的勇氣,尤其當這份勇氣要落實在執法嚴明和人情道義上進退失矩的機動部隊時,我為它找到了這樣的一個詮釋:表面上和私底下的執法尺度雖然存在偏差,體制背後涉及的「權力」也使你無法與之靠攏,但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你卻可以很好很恰與其分地做到絕不勉強絕不為難,在自己特定的崗位上做到盡心盡力就夠了,如果把這裡的「你」置換成「機動部隊」,我相信這就是機動部隊拒向現實低頭又唯一可以做的最佳選擇。機動部隊作為捍衛特區政府的機械化身份一方面是打撃罪惡、除暴安良的前線人員,另一方面又要恪守各種條文繁多的警例,而羅永昌就是想透個機動部隊裡一個私下歐打犯人的案例突出警員辦案處事的兩難境地──進一步不成「仁」,退一步又能「忍」嗎?機動部隊究竟是按著條文遙控的機械抑或充滿七情六慾的人?正邪對立之間存疑的「灰色地帶」,該交由「人治」抑或「法治」來審理較恰當?
《警例》故事背後的意識形態十分沉重,而個中緊密的人物關係網也不過是在一日之間建立──警署高層收到一捲錄影帶,內容拍攝到三名軍裝警員涉嫌在後巷對一名男子施以歐打,為此,警方投訴科的探員們展開跟進這個案件。機動部機的警員李永森(任逹華飾)馬上被審查組拉去問話,他與另外兩個同事故意隱瞞打人的真相,並打算私下找那個被打的犯人「大麻成」解決。與他們同組的警員孖八因財務問題向警隊尋求援助,未果,還得罪了上司黃警官,被逼得走投無路,神智失常。同是警員的肥棠因欠黑幫的債而暗自選擇包庇「大麻成」……這銘銘中彷彿自有主宰的一切都在「那搜查中的三名警員隨時遭沿路追蹤的投訴科探員們揭發」的伏線下陰暗前行,推動劇力的不是多線發展的情節,而是一種波瀾不驚的懸念,一種探索人性課題上的自我慾望。全片關於一眾警員的「追蹤」與「反追蹤」,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孖八首先被鏡頭放大成一個不堪壓力負荷而變相蓄意殺人的標本,當他得知被調文職和被上司勒令交還配槍,回到警局後坐下第一個動作就是反覆擦拭自己的配槍,特寫捕足到人物此刻滿頭大汗,臉如死灰,雙手劇烈的顫抖,內心深處的痛苦掙扎使他失去理智,迅速變成了一頭眼紅的野獸。他持著配槍躲在警局裡侍機報復自己的上司,不料另一場圍捕「大麻成」的行動同時發生,突如其來的一聲中槍逼迫他要重新面對自己抑或繼續執迷不悟?羅永昌在命運的選擇題上設立了這個足以考驗所有觀眾去思考的焦點,一如後來警署高層發現那三名警員確實有毆打犯人,應該嚴肅處理他們,還是乾脆討個臺階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結局很好給了我們正面的答案。《警例》的格局可以更大,節奏可以更明快,但我仍然甚為欣賞它對個別人物刻劃的見微知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