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一夜风流/NightBus/EsgeschahineinerNacht

8.1 / 112,367人    105分鐘 | West Germany:65分鐘 (cut TV version)

導演: 法蘭克卡普拉
編劇: Samuel Hopkins Adams Robert Riskin
演員: 克拉克蓋博 Claudette Colbert Walter Connolly Roscoe Karn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10-29 07:21:17

一部永恆的傑作和一次無聊的翻拍——從《一夜風流》到《羅馬假日》


一部永恆的傑作和一次無聊的翻拍
                            ——從《一夜風流》到《羅馬假日》
1934年法蘭克 坎普拉拍攝了《一夜風流》。這部被當時的許多影評人認為僅僅是優秀的喜劇商業片,卻出人意料的在那年的奧斯卡上打敗了《埃及豔后》和《瘦子》這樣的種子選手,獨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劇本五項大獎。二十年之後,威廉 懷勒拍攝了一部及其相似的《羅馬假日》,被當時的觀眾,特別是中國觀眾奉為經典,並且也獲得了最佳服裝、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劇本三項大獎。而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前一部被所有的電影學院作為研究的經典範本,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永恆的印記,而後者,卻成為各種被高估的電影榜單的常客。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1934年的時候,神經喜劇正進入高峰期,在海斯法典盛行的那個年代神經喜劇作為一種「沒有性的性喜劇」被處於大蕭條時代的壓抑美國,所普遍的接受和歡迎。而《一夜風流》作為神經喜劇的第一步傑作,自然也是具有極大的開創意義。在片中,對於男女關係和愛情的隱晦暗示和描寫,在當時都是一種真正的開創。即便當時的影評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層重要的意義,但看看後來的所有的經典神經喜劇,如《我的高德富里》、《育嬰奇談》。似乎都有《一夜風流》的影子。而到了1954年的《羅馬假日》基本上就是完全抄襲了《一夜風流》的整個故事架構。即落跑的上層社會的千金小姐,與一個落魄記者由互相利用,到產生愛情的故事。

但同樣的故事,二十年過去了是否會有更好的改變呢。答案是:沒有。

從人物設定,到故事的發展,《羅馬假日》似乎摒棄了一切神經喜劇時期所留下的優點,回到了簡單的商業童話故事之上。

讓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是如何將《一夜風流》的神經變為不疼不癢的童話的。首先故事的開始,由奧黛麗 赫本所扮演的公主因為忍受不了無聊的生活,而選擇出逃,電影花了很大的筆墨描寫一個公主的無聊繁忙的生活,這也是她選擇最終出逃的唯一原因。嚴格來說,這種原因其實是一種毫不迫切的沒有原因,也是將角色簡單化,臉譜化的童話選擇。畢竟,在一個童話中,太過於複雜的角色,是沒法讓孩子理解的。而《一夜風流》卻聰明了許多,開頭只用簡單的幾場戲,就表現出了女主角為了和愛人結婚而逃離貴族家庭的前因後果。顯然是更加聰明更加複雜的處理。

緊接著,《羅馬假日》里派克的出場,也顯得毫無特點,一場簡單牌局,無法明顯的交待人物的性格。我們只是簡單的看到了一個帥氣的美國記者。僅此而已。而《一夜風流》卻更漂亮的使用了一場電話的戲,讓克拉克 蓋博飾演的記者形象,一下子就鮮明了起來。而這一切只是用了掛完電話後的幾句話而已。而且蓋博的記者其實有著更充分的動機,他需要錢,也需要這個報導。而派克卻僅僅是一次無關緊要的賭局。

接下來,順理成章,兩個人都選擇了抓住這條新聞。自然兩人有墜入愛河,但不同的是《一夜風流》是一種對抗式的戲劇發展,而《羅馬假日》卻只是悠閒的片段發展。當然,羅馬的生活片段是很浪漫,很美好,但這種潤色的美好,又怎能和層層深入的劇情故事想比較呢,要浪漫的氛圍很簡單,帥哥,美女,再加上一個異國情調的地點就可以,《羅馬假日》正是這麼做的,而《一夜風流》用的是對抗,誤解,以及隱喻,高超的藝術手法,讓《一夜風流》更勝一籌。

經過一場歌廳的鬧劇,《羅馬假日》達到了它的高潮戲,而在這樣的一段戲中,更是直接使用了一句《一夜風流》的台詞(看過兩部電影的,應該很容易能找到)。而《一夜風流》卻由於絕無冷場的戲劇衝突,讓全片都處在高潮之中。

結尾是兩部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法蘭克 坎普拉借用耶利哥牆的倒塌,達到了性暗示,和壓抑情感爆發的高潮,但卻有些好萊塢電影的俗套,但這個結尾也恰恰是,神經喜劇所必須有的類型特點。而惠勒的作品,卻故意和坎普拉走相反的套路。但卻落入了另一個俗套,讓女主角毫無徵兆的找到了公主的責任,最後又因為現實而讓男女主角無法打破那一層牆,讓浪漫增加了一些現實。雖然不能說是不好的結局,但刻意的走反經典神經喜劇的路數,確實也是太過明顯了。

總體來說,《羅馬假日》是一部漂亮的浪漫電影,有著美麗帥氣的男女主角和一座浪漫的可以發生愛情的背景城市,雖說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但和《一夜風流》比較起來,卻少了那分神經和複雜的氣質。何況《一夜風流》拍攝在《羅馬假日》的20年前。當《一夜風流》越來越成為影史的一座標竿之時,中國的影迷卻把《羅馬假日》放在了更高的位置,這也確實是某種文化和對藝術鑑賞甚至是歷史的差異造成的。也許是因為中國引進《羅馬》在一個正確的時間,成為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或者是因為長久的奴性封建社會,讓中國人,對於美麗公主的愛情,有著某種特殊的情節,覺得高高在上的主子,註定是無法和奴才走到一起的,而又無法接受《一夜風流》中那種窮小子迎娶千金小姐的美國精神,這又有誰知道呢。不過,想到另一部在國外被公認為爛片的《茜茜公主》,也成為了中國觀眾眼中的永恆經典,也許,這其中也有著某種聯繫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