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7,524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

2009-10-30 09:09:53

縱使渺小彷如微塵,仍可棲身幫愛人呼吸。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些天,身邊的朋友沒一個是開心的,一屋子人都被各種事折磨。而我的折磨,是我不知道我爲什麽覺得折磨。
   近來,宅在家裡的時間佔了大半。看書,寫字,看電影,發獃,焦慮,再平靜。我沒覺得很糟糕,但S說,我要是繼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真的會變白痴。呵,管他呢,要繼續活著就要接受生活的某些後遺。
   S給我寄了張《UP》的碟給我,附帶一張她刻的《瑪莉 and Max》及一封信。不是很久沒收信了,只是很久沒收到長達8頁紙的信,我愛讀信,手寫的,當我觸到因為下筆而停留在紙頁上的凹痕,當我聞到不同墨水散發各種莫名其妙的味兒,當我想起這寫信人低頭皺眉,飛快寫字的樣子,我就會很快樂,這種快樂,對於我,是最最單純的。還記得S到北京我倆去看《UP》看到用光身上所有的面紙時還忍不住掉眼淚的情形,傻得很華麗。S信上說,你趕緊看完《瑪莉 and Max》,看完給我寫10頁紙的信……
   粘土動畫。小小的粘土房子,小小的粘土BBQ爐子,小小的瓶瓶罐罐,無人前來認領的孤獨身體。世界上始終有這麼一種人,被生活半路撇下,受那無風無雨卻實際風吹雨打的折磨,時刻在等待著天使護蔭,等待著轉世再生。瑪莉和max的世界本來是黑透了的天。老人和孩子,無人拾遺的族群,幽在渺小的屋子裡,做一粒微塵,即使無數個深呼吸之後,留下的還是孤獨,幽閉。
   除了都有點胖之外,瑪麗和馬克思是如此地不同,他們中的一個是只有8歲的澳洲小女孩,另一個則是44歲的中年美國男人,可是他們通過信件交流的關係,卻整整維持了20年。原來世界上,可以存在最有默契的陌生人,而這種靈魂里無法割捨的另一個自己,將會成為一生最珍愛的朋友。
   這電影線索很簡單,卻涵蓋了我不可預期的生命力量。兩個擁有著巨大的差距的人成為筆友之後,發展出了一段超出期許的友誼,來去20年。什麼樣的友情可以如此長短,而且是在忘年交的身上。不是我震驚,只是我活到至今的年歲四捨五入也不過20年。
   講述mary的部份的色彩是溫暖的,小mary的外公告訴她她是從啤酒杯底下出來的。而mary那粗鄙荒唐的母親卻是個重度癮的雪利酒嗜者。mary爸爸很沉默,工作時和茶袋為伍,下班後就躲到地下室做鳥標本。我在想,這個孩子或者並不是某場熱戀的後遺。所以,不因愛而生,怎有愛來活。被忽視的小mary唯一的朋友是只運往屠宰場途中倖免於難的公雞,還有對門恐同症的老頭Len。除此之外,唯一讓她感到溫暖的,就只有遠在美國沒有見過的筆友Max。而max贈她的安慰,超越了她的身世。
   講述Max的部份永遠是灰色的。Max是個性情激烈的肥胖的猶太男人,他因為患有埃斯博格症候群(為此我翻出了很久沒看的書)。而讓自己在紐約的生活陷入了徹底的混亂當中。離群索居,膽小懦弱,神經緊張。在認識mary之前,他緩解對這世界恐懼和焦慮的唯一辦法就是暴飲暴食,對他最有用的藥不是百憂解,而是巧克力熱狗。他曾經一次吃掉36個熱狗巧克力;其實,人們不開心的時候都喜歡各種撐。mary看起來是他生活中不多的一抹亮色,就是他頭上猶太帽上小小的紅花,永遠照亮他灰色的充滿裂縫,香蕉皮和菸頭的道路。所有的傷痛,也將從沉溺中結疤。那抹紅至今讓我覺得溫暖,也許,是因為,那是唯一一點有色彩的生命。
   他們寫友情、自閉症、事態本質、精神病治療法、酒精中毒、媽媽為什麼會生下小孩、肥胖症、盜竊癖、性別差異、信任、狗的交配以及陌生環境恐懼症等等,裡面傳達出了太多看似純真實則俗氣、世故的資訊,可能會讓道德觀念保守的人產生一些不自在的感覺,尤其是這部影片採用的還是動畫的表現形式,帶來的自然也是更大的情感落差。但我卻很享受這種感覺,這種表其實是很自然地讓人們了解到黑色童話裡的表達規則。
   在這個充滿裂痕的世界裡,mary和max盡力並且真誠地做著水泥森林裡的另一類人,他們不被愛戴卻彼此愛戴,他們活得冰冷,卻死的溫暖。友情、自我和對自我的剖析,是牽引著人們默默看下去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其實只是生命中最最原初的力量,只是現在的人類惦記外太空多過地球本身。
   與up不一樣,這次我並沒有太多地掉眼淚,我只是太過專注,在尋找,那抹不經意的紅,在黑灰的世界裡,到底怎樣才能,持續地存在。清冷的世界裡,如果只有一點點溫情,也將會無限放大,以棲身於苦痛的黑白灰之間,輕聲告訴那些你愛著惦記著的人,被世界遺棄不可怕,我眼裡依然可以盛放著,你頹廢中的媚態。縱使我只是活在單行道裂縫裡的微小塵土,也在棲身的絕小空間裡,為你的存在而呼吸。這就是朋友,最難遇到,和最容易失去的人。
   房間的檯燈不太亮了,或者就是天已經又黑了一圈。我無比疲憊和睏倦地想立刻躺在床上睡死。S,我很想念你。我會好好地去寫,那十頁紙的回信,願你和我一樣,收信快樂。我想等我們老了,把寫過的信都糊在四面牆和天花板上,伸手可及的幸福,會送我們走向另一個天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