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弗萊貝希

2009-10-31 01:10:53

孤獨的憐憫


有過去時的《飛屋環遊記》,還有現在時的《阿童木》,我想,這部電影是不會在家門口上映了——作為聖丹斯電影節的開幕影片,《瑪麗和馬克思》,一部粘土定格動畫片,過於原始而粗糙。影片人物幾乎沒有台詞,故事講述全靠畫外音,但其中的情感,卻宣洩的最為酣暢淋漓,其中的問題,也揭示的最為深入淺出。《飛屋》的皮克斯不是好萊塢動畫片的救世主,動畫片的畫面再細膩,情感卻永遠粗線條,《變形金剛》、《阿童木》還停留在打打殺殺的發洩效果層面,難道動畫片的細膩只能永遠去日本尋找?亞當•艾略特說:不,到野性的澳洲來吧。
瑪麗是個居住在澳洲鄉下的八歲女孩,外表不怎麼可愛的她總受夥伴們的欺負。母親是個酒鬼,父親有著古怪的癖好。鄰居中一位老伯有室外恐懼症,另一個希臘小伙子是他的暗戀對象。還有,她很孤獨,沒有朋友。一個偶然的不能再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她的筆友,馬克思。四十四歲的馬克思是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自閉症、些許強迫症和暴食症的過度肥胖的猶太男人,居住在亂糟糟的紐約。
故事本身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只是二十年來瑪麗和馬克思的信件往來,各自講述著自己的生活。瑪麗的父母均死於非命,她也終於和暗戀的希臘小伙子結婚,在大學期間,她學習精神病學,並寫了一本關於馬克思的書,因為這個,她險些失去了這位她生命里唯一的朋友,馬克思的信與禮物拯救了即將自殺的她,在瑪麗最為失意的期間,那位希臘小伙離開了她,奔赴紐西蘭與另一位小伙一起放羊。馬克思仍舊定期去看醫生,參加暴食症匿名研討會,但他仍免不了一天天的發胖,因為瑪麗的信件不時會使他壓抑,他只能通過暴食來緩解自身的壓力與焦慮。七八十年代的紐約,似乎永遠沒有晴天,一如馬克思的生活,晦暗,骯髒,充滿了錯亂與裂痕。
故事裡的情感卻複雜得不能再複雜。兩個有著巨大差異的人,延續了一場二十多年的友誼,直至馬克思的過世。這樣單純的情感,這樣長久的跨越,只因他們,都是孤獨的。彼此的憐憫與友愛,全是出於對生活的真誠——他們一道努力的活著。正如馬克思在信中所說的: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愛自己;每個人的生命就像很長的人行道,有些很整潔,有些就像我的,有裂縫、香蕉皮和香菸頭,你的就像我的,但沒有那麼多裂縫,令人興奮的是,有一天我們的人行道相交匯,我們可以分享同一罐煉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最後,瑪麗隻身來到紐約,看到了馬克思,他的魚,他的貓,他的鳥,他的打字機,他的電視機,還有她寄來的所有信件,貼在天花板上,而馬克思,就那樣望著天花板,微笑著,死去。忘記說了,由於馬克思長期患有神經性疾病,他根本無法分辨表情,自己也無法做出什麼表情來表示內心的情緒,但他的確是平靜的微笑著。
作為一部粘土動畫片,沒有光鮮的色彩,沒有可愛的人物,只有黑白的灰暗,只有偏執的寫實,泛著些黑色幽默的泡沫。在這部片子裡,人們放屁、酗酒、偷東西、吸菸、亂丟垃圾,世界骯髒、混亂、嘈雜,生活醜陋而糟糕,這晦暗的世界裡,這醜陋的生活中,唯有瑪麗的髮夾、馬克思的帽花,是那麼的鮮艷,紅潤,恰如他們的友誼。
今天寒潮來襲,陰冷無比。而我的眼前始終晃動著馬克思的紅帽花,世界依然在亂七八糟的運轉,我們總是懷揣起那份無以言說的孤獨,到頭來,尋找的,不過是一通傾訴,一份感動,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