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螢火蟲之墓--Grave of the Fireflies [Animation]

萤火虫之墓/再见萤火虫(港)/萤火挽歌

8.5 / 326,226人    89分鐘

導演: 高畑勳
編劇: 高畑勳
演員: 辰巳努 白石綾乃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hoenixDFN

2009-11-03 17:08:19

這個片子一般,不夠真實和深刻


這個動畫片感覺非常沉重……有點過於沉重了……看下來反而覺得輕浮了,我個人不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那種人性對生存下去的掙扎並沒有更好,更恰當的表現出來……我能看到的只是人的自私,我直到最後那個男孩的糖果罐里出來了他的妹妹和他俯視著這座城市才掉落幾滴眼淚……因為唯一痛苦的人只有這個男孩而已,不管是誰,在這個片子裡都沒有他承擔的擔子重,這使得這個故事有些失真了。

 

其實每個人在戰爭的年代都會有很多失去的東西,也許被炸彈炸死的那些人是幸福的,痛苦是留給了留下來了卻看著自己親人一個個死去的人。但是從這個男孩的身上我還是看不到足夠的成熟,他是個稀里糊塗就這麼過的人……如果我有個妹妹,在那種環境下,我不管做什麼,怎麼乞討,祈求,丟盡一切尊嚴,丟棄一切快樂自由,只要我妹妹可以活著,做什麼不可以?活下去才有未來,不管別人多麼不希望我們給別人添麻煩,我們要活著,這是人類最起碼的要求,我們想活下去,寄人籬下受點屈辱算什麼?戰爭時代人人自危,姨媽多為自己的家人考慮點也許並不是罪過的事,要去寬容這一切。妹妹病了,快死了,我他媽不管怎麼樣也要找到能治她的人,求求姨媽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還有富人的家裡在需要冰塊呢,到了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給妹妹治病的程度了嗎?他有試過所有的辦法嗎?不管怎樣,只要當地還有人有富餘的資源,就一定要爭取過來,給妹妹活下去的權利!不管為那些富人做什麼,出賣自己身上能出賣的一切去滿足那些有富餘的人的慾望,只要能為愛的人爭取到希望這就是值得去做的,這才是愛。如果僅僅只是為了自己,那麼尊嚴、自由、快樂也許都比生命來的重要;但是,如果是為了一個我愛的人,那麼我就能把這些我最珍貴的尊嚴、自由、快樂全部去換他/她的幸福!這才是那種情況下該做的。妹妹不懂事,不願意住在姨媽家受氣,但是這只是孩子的任性而已。死皮賴臉,不管怎麼樣也要賴在姨媽家不走,才是為了兄妹倆能生存下去做的真正的努力。忍心讓妹妹被蚊子咬嗎?忍心看妹妹得病嗎?忍心讓她一個人留在家沒人照看,自己亂吃東西嗎?忍心看著她也為了生存而勞動嗎?她不開心,不自由,受委屈,這些比起生存下去更重要嗎?一個那麼小的孩子,還有未來,只要她活著,我活著,就最起碼有希望去再找回快樂,找回自由,找回一切。等戰爭結束了,一切都有希望。那麼點時間,就算忍氣吞聲,被人剝奪了吃的穿的,那些都不重要,妹妹那麼嬌小的身體在山洞裡能養的活嗎?留她一個人在山洞裡,可能安全嗎?

 

戰爭年代,他們兄妹倆短暫的自由和歡聲笑語聽上去那麼奢侈……人人都承受著無比巨大的痛苦,他們沒有理由快樂,在這個時期享受快樂的代價就是死,除非是非常有錢有勢的人,能夠有足夠的實力去逃避災難性的現實。像他們這樣的弱勢群體還尋求快樂和自由怎麼看怎麼不現實,窮人孩子早當家,更別說是戰亂中的窮孩子了。哥哥的天真箇性不但不使我感動,只讓我覺得是導演編劇對人性得劣質粉飾,在很多情況下粉飾其實是很失敗的,孩子天真是很普遍的事,很普遍的事就不具有大寫特寫的必要,刻畫一個天真的孩子怎樣被戰亂逼迫改變天性才是普通中的特例,特例才是藝術,不然隨便拿個白菜放桌子上也是一個行為藝術了(本人最看不慣當代藝術,搞得弱智都可以做他媽的藝術家!)。從追求現實的角度來思考編劇和人物劇情設計,也是很牽強的,因為從始至終這個男孩居然沒有被戰爭改變得堅強哪怕那麼一點點,成熟哪怕那麼一點點,就算是在愚鈍的人,也不會這麼弱智吧。

 

孤單一人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可以很坦然,可以很瀟灑,可以不掙扎,但是如果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我愛的人需要我活下去去保護的話,何止是偷東西這種事,任何事,出賣所有,陪笑,欺騙,挑撥,所有的手段我都可以昧著良心去做,因為放在天平的另一邊的是自己妹妹的生命,所有即使是任何一線希望,我都可以賠上一切去爭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姨媽的女兒,丈夫那面沒有試過,富人家沒試過,退一萬步,拉著妹妹試著死在姨媽面前,她可以放手不管嗎?她可以躲過輿論對她的攻擊嗎?堅持自己的尊嚴有什麼用?如果真的愛著妹妹的話就有理由利用一切,即使害死別人也要讓妹妹活下去。

 

這部電影還是朦朧在一個還存在些許道德的基礎上,粉飾在一個所謂兒童的天真美好純潔無瑕的套子裡,彆扭地像一個文人拿著步槍耍。其實作為一個身上有那麼太重擔的男孩子,早該比故事裡的這個要男孩成熟很多了。我們所看到的是兩個孩子在無知中,不自覺中,悄悄地死去。作者過於強調了他們的無助,和戰爭的無情,這使得故事一邊倒,沒有一點點摩擦力,沒有火花。人性中對於生存下去的渴求並沒有刻畫得入骨三分,而這正是戰爭片裡應該重點刻畫的東西。本片試圖利用他們短暫的歡聲笑語去對比戰爭地無情。但是這樣的表現手段是過份理想化的,兩個小孩真的可以像片子所描述地那麼過下去嗎?住在小河邊?還有蚊帳?捉螃蟹吃?換米?是魯濱遜漂流記的再版嗎?魯濱遜當年是因為在四面環海的無人荒島上,他們是在日本,當還有社會群體近在眼前的情況下,孤兒的生存應該更多地與他人掛鉤,如果單單只是記錄一個現實孤兒的慘死的話我們感動的東西還是十分單薄和膚淺的,和看著一個螞蟻被一腳踩死有什麼區別?沒有很多的痛苦,很快就沒有抵抗力地死掉了,因為螞蟻和人的腳根本不是一個力量級別的。人和人之間在戰亂中鬥爭以爭取活下去的機會是完全不是一面倒的局勢,每個人都有執念生存下去,即使是個孤兒也有掙紮著生存下去的強大力量。作者給了我們太多同情的感覺,我更想要一種敬畏的感覺,去敬畏那些勇敢地生存下去的人,而不是去憐憫那些為一些戰爭年代根本沒法生存的弱者。人在那種情況下,弱小就必須死去,這是很自然的法則,我更覺得值得描寫的是當人類失去一切,面對死亡時那種弱小中迸發出的強大的求生慾望,不擇手段得活下去的信念。這些不是通過男孩那樣被暗示離開就離開,被拒絕醫治就帶著妹妹走人,吼兩嗓子發洩情緒,偷人家東西被抓去警察局喝杯茶出來抱著妹妹哭這樣一個形象就可以體現的,作者賦予兄妹倆的美德和含蓄太多,我不相信正常人在那種狀況下還會那麼含蓄,那麼克己,害怕給別人添麻煩。求生的慾望本就是赤裸裸的,根本沒有害羞和扭捏這麼一說,而是拋棄一切尊嚴的完全的出賣和交換。



墳墓埋葬去的是那些曾經那麼美好的,含蓄的人。墳墓外的,說著「一切又回到從前了」的,繼續聽著音樂的小姐們,是那些自私的,沒有同情心的人。這些的確讓人覺得很悽慘,但「一切又回到從前了」確是一句實話,誰讓哥哥的愛沒能強大到維繫住妹妹的生命呢?還是他的愚昧與不覺悟造成的?去感嘆這個戰爭時代其實是無聊的。日本人為什麼被轟炸?我們去想想,他們的父親為什麼失去了生命?一切源於他們的貪婪,二次世界大戰的主題是掠奪侵佔,日本無疑是發動這些罪惡的民族。我們可以赦免日本那些無辜的老百姓,他們其實也是受害者。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明明是貪婪自私挑起的災難,承擔責任的卻永遠是美好而含蓄的靈魂,那些同樣具有貪婪和自私的靈魂的人,確是被赦免的對象。



他們的靈魂坐在山坡上,俯視著那些因為「自私得當」而活了下來的人們一代代繁衍著,他們的靈魂寬恕了這些對他們見死不救的人。這些人毫無疑問可以就這樣繼續墮落,繼續存活下去,沒問題。到了哪天貪婪再一次膨脹,戰爭再次被他們挑起,被戰爭篩選下來的,活下來的人還會是那些自私貪婪的懂得保護自己的人。 這就是人類可悲的循環,以戰爭的形式,淘汰出一代又一代可悲的,自私的貪婪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