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崖亂步

2009-11-04 06:58:24

《瑪麗和馬克思》:質樸雋永的黏土動畫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瑪麗和馬克思》:質樸雋永的黏土動畫片


  
  
  這幾天一直被動畫片包裹著,剛看完《飛屋環遊記》,沉浸其中的感動還沒有消退,《瑪麗與馬克思》這部澳洲產黏土動畫片就接踵而至,同樣給人以莫大的心靈悸動。
  
  一如對於「皮克斯出品,必出精品」優秀動畫片品牌的認可,本片導演也是一位將納入「優秀動畫片締造者」盛典。2004年,本片導演亞當•艾略特製作的《裸體哈維闖入生》就在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並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影片開篇營造出的鄉村環境讓我有了一種仿若具有中國田園式鄉土氣息的錯覺。一來,雖然黏土動畫片是第一次接觸,但是生於80年代紅旗下中國人都不會對此類動畫片感到陌生,因為他像極了國產的橡皮泥人,小泥人之類的玩偶。我們不僅在電視上看過,小時候每天還都玩著橡皮泥,用五顏六色的橡皮泥捏成一個小屋,捏成一個小狗,捏成一個小人之類。從此種程度來說,前階段上映的《機器人9號》與此也有著非常相似的材料屬性,9個小布人玩偶機器由拉鏈、紐扣、別針和麻布頭組成的。二來影片中有著密密麻麻的農舍,屋頂的瓦片,磚牆等司空見慣的鄉土元素,映入眼簾,身臨其境,照進現實,感同身受。同時電線桿上拴著足球鞋,空中的飛鳥,晾衣架上的內衣等多處細節特寫,使影片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真實。
  
  影片主人公瑪麗和馬克思,一個是澳洲的小女孩,一個是美國紐約的44歲單身猶太人。就這樣相隔千里,分屬於兩個世界的人卻因為相互寫信聯繫將彼此深深捆綁在一起。通過寫信的方式聯絡,在現在看來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記得小學,中學時特別盛行交筆友,好朋友之間也經常通過信件互吐衷腸。自己寫出了一封信之後就特別期待對方的回信,而這份裹挾著濃濃期盼和焦急等待微怨的情愫也離現代都市人漸行漸遠,彼此之間的掛念也伴著高節奏的都市生活也越來越淡漠。影片也由此引出了本片的一個主題「城市森林中的都市病」,看似繁榮稠密的都市光鮮背後卻是人與人之間冷淡漠視。這個主題在《火線追緝令》與《通天塔》里也被反覆訴求。大都市中的馬克思,本身是不幸福的。而澳洲鄉村中的瑪麗也是不幸福的,因為她的家庭環境惡劣,她有著一位狼外婆凱薩琳女巫般的母親。瑪麗極力想得到外界的消息,得到外界的幫助,於是她很偶然的得到了身在大洋彼岸馬克思的地址,於是她寫信給他,傾訴自己的經歷,詢問自己的疑惑。
  
  她寫信與他,問他:「你可曾受到別人的捉弄?」因為這是他們兩痛苦的共同根源。她寫信與他,問他:「我要愛別人了,你有愛過人嗎?」老男人馬克思因為小蘿莉瑪麗的這一問更加焦躁不安。其實這兩句話,不僅僅是影片中小蘿莉瑪麗詢問馬克思的話,而是小瑪麗詢問我們每一個人的話,也是我們每一個都應該捫心自問的話。
  
  兩個小刺蝟在寒冬依偎在一起是為了取暖。而因為彼此身上的針刺而不能依偎在一起。但是為了取暖,他們又不得不嘗試靠近,因為彼此依偎是他們活下去的勇氣與保證。瑪麗和馬克思就是這兩隻小刺蝟,雖然他們有著共通的性格,相似的環境,但是人無完人,誰又能苛求苛責對方是十全十美合乎自己心儀的人喃。於是他們之間和諧共生的同時,戰爭與憤怒也相伴始終。這也許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最為真實的一面。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君子之交。相識,相伴,歡笑,吵鬧,這些都是人生旅途中最為基本的要素,關鍵在於兩條平行線終於有了交匯的那一天。
  
  馬克思因為瑪麗的來信,從孤寂、焦躁、神經質走向了寬容、安詳、笑容滿面。瑪麗因為馬克思的郵件,從苦悶、心灰意冷,痛苦絕望找到了希望、平和與歡樂。
  
  影片中經常會提及各種物什的味道,比如信封紙張的味道,寵物的味道,城市的味道。如此,我也感受到影片散發的質樸雋永味道,一如結尾處,瑪麗回憶馬克思說他聞起來像甘草還有舊書的味道。
  
  2009-11-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