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於確鑿
2009-11-05 04:37:37
MK錯覺
MK錯覺
──《旺角黑夜》的影子延伸:《新宿事件》
容我們想像:把《新宿事件》「道歉!道歉!」封面劇照撕去成龍朝二時方向握拳的肖像,換上方中信拳起手搶與眾對峙的背影,大約就是《旺角黑夜》劇照的另一版本了。《新》黑幫班底脫自《旺》,那種MK氣息怎不考起經驗觀眾──鏡頭若不往上晃動半分,大家根本分不清背景是日本還是香港,是新宿還是旺角。大家對《新》的急促節奏大惑不解,香港仔之死更淪為運動話題(怎會這麼巧合地準確?),甚或因何導演狠心剪去阿傑(吳彥祖)在預告片中「東京這個地方啊」的異鄉美言、鐵頭(成龍)因何沒使出本事,打個落花流水……諸如此類。我們不得不懷疑,《新》是《旺》於「異鄉」(來福和鐵頭)這主題的第二部曲。
《旺》最沉悶的部份,就在來福(吳彥祖)與丹丹(張栢芝)甜蜜的時候吧。來福和鐵頭邂逅新歡或重遇舊愛的方式,明顯有更成熟的編排:《旺》那些乍看可充作讓觀眾看得輕鬆的呼吸位,在《新》幾近零,觀眾以為最輕鬆的(晴天岸邊的約會)竟演成鐵頭「要兄弟還是要麗麗(范冰冰)」的人生兩難抉擇,要不就成了日語翻譯機器,在大雜院與北野(竹中直人)討價還價。最令女性觀眾掃興的,相信是鐵頭婉拒麗麗繼續翻譯的無禮了。那麼,我們當然懷念來福的眼神和柔情了。
導演在《新》廢掉舊角影子的決心這麼大!要女性偶像吳彥祖甫開場就失掉手掌、末節淪落為助人自助的吸毒拆家,這種情節安排只為豐富鐵頭走上末路的主因而已,可憐阿傑僅是成全鐵頭形象(情義兼重)的大配角,相信沒有女生因此不討厭鐵頭的。在黑幫世界難以成全愛情。別怨幸福被人殘忍地定義為生存得安好,鐵頭雖有「勾二嫂」之嫌──當然,二嫂本來是他的愛人,但也見秀秀(徐靜蕾)不再是秀秀,還改喚結子與江口(加藤雅也)誕了女兒,有什麼話好說。忘不了「二嫂」,只是陰差陽錯的結果,情有可原,電影沒有為此大發議論,鐵頭卻不見得因此善待麗麗。《旺》的丹丹和《新》的麗麗同是/曾是妓女、異鄉情人,角色名字連韻母也一致,命運卻迥然不同:前者因愛人被殺而回鄉去也,後者則被鐵頭拋棄而沒被捲進黑幫的循環仇殺,繼續當酒吧老闆娘。
《新》本地警與異鄉匪的患難之交,異鄉匪謀生方式還是與《旺》一般,欲暗殺黑道要人。《新》鐵頭「冧友」節奏一閃即過,第一場裡應外合,第二場街頭問候,比《旺》的來福不斷逃避警方成功得多。令人過目不忘的是,北野幾度放過鐵頭,二人互相利用的惺惺相惜,比起《旺》非黑即白式的警匪臥底主從關係更奇妙。在此,不得不提林雪。還記得陳木勝《三岔口》中只出場三幕的牟偉彬(林雪)吧。第一場他答應孫兆仁(郭富城)搜集情報時,鏡頭CLOSE UP他咬蛋撻、喝奶茶、鬍子隨嚼左搖右擺的典型MK中坑 LOOK,第二場他在法院門外把一迭照片交給孫,第三場他伏屍碼頭旁靠近的石屎樓梯。他的死亡在《三》鏡頭下是柔和得令人吃驚的。從杜琪峯的提拔,到陳木勝、爾冬陞的起用,林雪成了警匪電影約定俗成式的黑白演員這廢話當然不用再說了。老六在《旺》穿那種在花園街可隨手購得的花恤衫數銀紙、純粹斂財的形象,到了又是老字行頭的老鬼在《新》大雜院中發揮於香港觀眾陌生而新鮮的天津腔,從出現到消失的悄然襯托,突如其來冷不防香港仔(錢嘉樂)一刀割喉,成了全場最可怖、最值得同情的死狀。香港仔在株式會社樓上出其不意殺了老鬼,樓下圍堵者恰巧準備宣戰,拋個石頭進去,擲中了正向「鐵頭」成龍警告「阻我發達?」的香港仔前額,應聲倒地;石頭紛紛湧至,鐵頭一撲倒地,一跌一碰的往老鬼、香港仔處爬,回魂乏術。從老六到老鬼,同是黑幫核心區域混飯吃的角色,《新》明顯要與《旺》有所區隔。說到底,爾冬陞還是同情於都市不得不落草為寇的異鄉人。
再看本土人所創作的「新宿事件」:《城市獵人》孟波在「美女新聞報導員」系列揭發新宿黑道與政要合謀的不文英雄形象、《20世紀少年》少女迦南在新宿一家中國餐館兼職期間巧遇中國和泰國江湖紛爭並成功制止的新英雄形象,爾冬陞明顯據旺角經驗拍攝新宿,就算只屬個人影子的延伸,同代許多創作人還是只有望塵的份兒。畢竟,異鄉這主題,當該由編劇出身的異鄉人演繹。
(錄於《大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