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xt

2009-11-06 09:38:34

當寂寞成為習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現在這世道很奇怪,有什麼季節性憂鬱,習慣性寂寞等新病症,尤其是寂寞著東西,不是說寂寞是種病嘛,而且現在此病還相當的流行,那我可不可以說我寫的不是文章是寂寞呢~~。

    雖然上述口吻有些許戲謔,但絕對不是不正經,更沒有嘲笑之意。動「筆」緣由是因看了部個人覺得不錯的定格粘土動畫,而且我也分享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並且有預感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就會是它。故事挺簡單,講的是兩個筆友間的平常不過的書信交流,穿插再平常不過的各自生活,只不過一個在澳洲,一個在紐約,一個是從小孤僻,內向,有少許自卑的女孩,另一個是有心理疾病,偏執,另類的中年男人,這兩個看似沒有任何交集的人卻被命運偶然地聯繫到了一起,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很寂寞,於是彼此成了好友,通過書信笑談著,或哭訴著,抑或安慰著彼此生活。故事大概就是這樣,不多劇透,點到為止。

    一個人可以寂寞,一群人照樣可以寂寞。很明顯人是最怕寂寞的,也最難耐寂寞,教科書不是經常教導我們人是群體性動物嘛,我們需要時不時地聚在一起,一方面是本性的召噢,一方面是心靈上的宣昭,如果這也做不到,我們也不必擔心,大可相忘於江湖。

    不管是面對面的相聚,還是似乎神交的相忘彼此,這種工作定是一個人無法完成,除非你是人格分裂,否則起碼兩個人(這不廢話)。於是能找到一兩個朋友,知己便可足以,當然朋友也分三六九等,上上等固然是神交相望之類,次之可為一般朋友,無事小聚一番也無妨,而那些戴著面具的下下等就要小心為妙了。但也有一些人,也許註定一生寂寞,他們很多也不是天才偉人,只是你我一般的凡人,與社會主流或某個群體格格不入,他們是悲哀的,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被理解,是他們的錯,還是我們主流的錯,這裡不想談這些,只是希望終有一天他們也許也能找到知音,不論自身多麼的獨特,就像我們的電影主人公一樣,因為人這個字終究還是由兩筆構成的。

    能耐得住寂寞在我看來是一個了不起的品質,方有心淨,淡定無以為之,故常雲寧靜以致遠,致遠絕非名利所至,乃是一種心境,有了這種心境,處人做事自然看得開,心裡敞,活得開心,吃嘛嘛香,這不就是生命的意義嗎。當然別把寂寞當時尚,也別刻意為之,否則落得常年空虛,抑鬱成疾。

    當今是個資訊氾濫時代,網路之便捷簡直令人髮指。比起古人我們的學習資料唾手可得,QQ,MSN,還有手機上的朋友可以拉出一長竄,按理說我們沒理由寂寞,更不會空虛,可偏偏就趕巧了,我們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無聊的一代,空虛的一代,無知的一代,堪比黑暗的中世紀,有人說這個時代個性張揚,我卻有時卻覺得這個時代最缺的就是個性。沒個性裝個性反倒是時尚,無聊+無知攜手挺進,各種炒作謾罵成為亮點。寂寞已演變成空虛,空虛演變成災難,災難的煙花絢爛的綻放在當今無比包容時代上空,但包容不等於寬容。當寂寞成為一種習慣,我們靈動的心早已變得麻木不仁;當寂寞成為一種習慣,朋友知己也早已退變成QQ頭像和電話簿裡的字元竄,當寂寞成為一種習慣,再耐得住寂寞的人也會早晚變成神經質。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如此寂寞呢,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但就是擺脫不掉,像毒品一樣,只是上癮的程度不同而已。

    上班族,學生族,這個族,那個族,不在庸碌中爆發,就在庸碌中死亡,庸碌不等於忙碌,忙碌也絕不等於充實,能有充實的人生還不夠,兼而有快樂相伴那才是完美,這樣的人心靈上不會寂寞,更免談空虛,朋友也不僅僅是擺設。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也希望大家都能成為這樣的人。當然有時寂寞也無可避免,因為那份寂寞是專門留給自己的,擺放自己的點點滴滴,也就是這點點滴滴成就了獨一無二的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