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7,524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jo

2009-11-07 05:47:17

其實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很久沒有看黏土動畫片了,一開始你會以為字裡行間的敘事是種幽默,可看到一半的時候,才意識到,動畫片只是以另一種方式給了你一個悲傷的故事。
縱然兩人通信之初,似乎找到了傾訴的對象,但其實,他們仍然是迷茫的自我。瑪麗因自己的胎記而自卑,酗酒的母親和麻木的父親,孤獨地看著電視機里那部熱鬧的動畫片;而馬克思,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缺失,他拒絕一種真實的交流,當他真的中了頭彩之後,先是實現了人生目標中的後兩個,然後才去實現第一個——擁有一個朋友,並不是因為它不再重要,而是因為它最難達到。他們有著自己的困惑,試圖從對方那裡獲得安慰。可是當矛盾真正到來時,也許,只有自己才能解決心中的那個結。馬克思看著打字機上的M,他故意跳過這個字母,可他遏制不住自己的憤怒,因為M讓他想到了Marry,那個自八歲起就和他通信的筆友,她曾問他,美國的小孩是否是從啤酒瓶里冒出來的,該如何改變別人對自己的戲弄,下雨後綿羊會縮水嗎,如果計程車倒著開是否可以不收費……直到她告訴馬克思,她用他的案例寫了一本書。
具體過程不能再詳細複述下去了。只是那個結尾,還是讓我哭得一塌糊塗。馬克思最終原諒了瑪麗,他在信里說:「人無完人,我是如此,你也是,然而我們卻能夠選擇自己的朋友……你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瑪麗自殺未遂,是那個包裹,那個滯後的原諒還有Len最終鼓起的勇氣救了她。播放時間顯示只有四分鐘了,瑪麗站在了馬克思的樓下,她生下了寶寶,拎著行李打開了馬克思家的門,她坐在沙發上,環視了一圈,看到馬克思向他提過的金魚,她曾寄給他的眼淚,還有天花板上,所有瑪麗寄給他的信,他將它們用熨斗燙平,放在了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天花板。那天早晨,在瑪麗抵達之前,馬克思仰著頭,安靜地走了。是的,他是抬著頭,在失去知覺的那一刻,他應該還能看到天花板上的那些信吧。
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馬克思告訴瑪麗,他總是不能適宜地流眼淚,鏡頭裡出現了馬克思用沖水馬桶沖走了N號金魚,可他就是哭不出來。瑪麗收到信後,便取了一個玻璃瓶,使勁地想那些悲傷的事情,然後將自己的眼淚搜集好寄給在紐約的馬克思。上面貼著「Tears for max」。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片子讓我想到了《小王子》,並不是所有的動畫片和童話故事都是讓小朋友來看的。當你與朋友經歷聚散離合,當你意識到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缺失時,你才會明白打動自己的是什麼。它糅合了很多道理,卻又伴隨著俏皮的節奏與般配的音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