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強制資訊時代

2009-11-07 07:30:44

兩種被遺忘的心靈——《瑪麗與馬克思》


影片一開始,將女主人公瑪麗所在的一個澳洲小城市如向陽花般呈現在我們面前。
就像我的一位老師當時在某年班級晚會動員會所說的那樣,不要怕出醜,越是出醜,你們以後會越覺得有意思,有印象。如果讓你們達到專業水平,也不現實。「丑能給人帶來深刻印象」同樣適用於本片。
在真人電影裡,很難出現的場景都被搬上螢幕。一雙鞋晾在電線上,內褲晾在室外電視天線上,這種大雜燴式的鏡頭混合著生活的樂趣與超現實的戲謔感,使觀眾注意力隨之被吸引。

這是一位朋友強烈推薦的動畫片。這是一部講述邊緣人的電影,它在網上有超高的人氣,眾口一詞地叫好,看過之後,覺得這種類型的電影能被追捧,其中的原因發人深思。
它沒有常見的描述情感的電影裡,要嘛突出坎坷經歷,要嘛流暢勵志的俗套,也沒有錯進錯出的喜劇感。從頭至尾充斥著黑色扭曲氛圍的電影,讓觀眾觸及那些生活中曾經有過的,不願過多提及或早已忘記的灰色心靈經歷。
兩顆處於社會邊緣的心靈由於一個偶然機會,相識相知,並因此在生活中找到了互相溫暖的光亮。十幾年之後相見,怎奈只差一步,生死遙望。那些無言告別的情感,未經告別的心靈體驗原已消失在平凡的生活長河裡,現在這部電影重新喚起我們在生活的暗流中對過去的種種回憶。

電影兩個主角一個是44歲中年人,他的情感世界自我封閉,肥胖與孤獨陪伴著他的整個生活。一個是十幾歲女孩,母親酗酒成性,她混亂的生活成為女孩心靈的陰影,直到馬克斯與她通信產生矛盾,瑪麗沉迷於酒精之中,不能自拔。後來,丈夫和她離婚,跑到紐西蘭與一位放羊的同性戀生活在一起。

電影所關注的正是社會形態中兩個邊緣人群的代表,他們的生活狀態最終產生了這樣一部情節並不曲折,卻不時呈現黑色疊加效果的影片。孤寡老人與家庭不幸的青少年使這部泥塑動畫電影,成為一部探討社會邊緣人群心理,並極具實驗色彩的電影。如此非主流的題材成為叫好的電影,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也許影片創作人員也沒有想到。按說個性化的電影很難成為市場的寵兒,結果這部電影成為劍走偏鋒的經典。這是一部極具思考空間的動畫電影,它所包含的文化社會內涵,與普通動畫電影的娛樂形象大相逕庭,電影被賦予了極深的文化藝術深度。

以前有一部電影《老無所依》,英文名《No Country for Old Men》。從情節上看,是說一個人無意中撿到黑幫火拼遺留在現場的巨款,亡命天涯,最終被殺的故事。《老無所依》里,並沒有多少關於中老年心理的研究和探索,與中文「老無所依」的語意不太相襯。根據電影情節,中文譯名「走投無路」等等,或其它名語意接近的電影名,會更準確一些。

《瑪麗與馬克思》作為動畫電影,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古怪醜陋,心理因為生活生活環境造成扭曲,但內心深處渴望交流,他們有著不為人知的善良、古怪的念頭。
與世隔絕程度深的人多少都會存在古怪的念頭,因為他們不能經常用社會常識規範所認可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言行舉止,但是在現代社會中,沒有人能隔離於社會獨立存在,因此這類人物難免會產生悲劇般的情感與痛苦的生活方式,這是人們說他們「古怪」的原因之一。另一種產生原因是利益幫派內部競爭與同化的過程中,有一些人不與各利益幫派過多糾纏,當他們因為某些錯誤,成為多方非議恥笑的對象。這些「異類」被利益幫派因為認識差異、經驗差異,成為打擊其它利益幫派「借物喻人」、「借人喻事」的犧牲品,結局可想而知。

現代社會在高度體制化、利益化的驅動下,沒有比謠言跑得快的社交手段,沒什麼壞心眼的「異類」還有升級成為鬱鬱寡歡「怪人」的可能。從「異類」到「怪人」,這些眾口鑠金式的唾沫星子隨時可以讓人言行變異。

所以,現代人需要虛偽,均衡隨時都能發生變化的利益形勢,為了消除「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分裂方程式,就極其需要一見如故的熱情,需要各種各樣的試探與防禦,從而攫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提前佔據最高點的人才能正常,有缺點的人才能正常,不同這些人情世故的人往往成為行事異於常人的「怪人」。很多信奉公正事理的人,最終被現實中眾人的態度同化,或者更深層次地隔離,成為孤家寡人。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不是那滿屋頂的信,對這種有節制的煽情手段部份觀眾有點免疫力。關鍵在於,電影怪異壓抑的氛圍使我們內心深處不願提及,平常也很難觸及的,經過沉澱的黑色情感,成為推動戲劇發展的力量,這就是《瑪麗與馬克思》的偉大之處。

PS:借用《黃金三鏢客》的故事補充兩句,現如今社會做壞事多的不是好東西,做點壞事並給他人留有餘地的算是生活中的正面角色。
這次電影沒騙我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