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甜蜜蜜--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甜蜜蜜/Comrades:AlmostaLoveStory

8.1 / 7,403人    Canada:118分鐘 | Taiwan:116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岸西
演員: 黎明 張曼玉 曾志偉 張同祖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寒武紀

2009-11-09 17:44:31

孤獨心靈的歸屬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不同的愛情,無論你愛的理由是什麼,愛這種情感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在影片《甜蜜蜜》中愛情的真諦到底是什麼,物理作用還是化學反應。總之,它就是這樣在兩顆孤獨的心靈之中發生了。
  
  一、主題關鍵詞:愛情、孤獨、歸屬、奮鬥
  本片是在1996年上映,如果硬要加上政治的色彩,那就算是在香港回歸前導演陳可辛的獻禮片吧,與其說是獻禮片不如說是一部愛情文藝片。海德格爾曾經說過:人,當詩意的棲居。可是哪裡算是一個適合詩意的棲居地呢,八十年代的中國,是內陸還是沿海,抑或是香港。黎小軍選擇從內陸到香港,李翹也選擇從沿海到香港。兩人的目的地雖相同,可是來源地卻不同,來此地的目標也不同。只有前世佛前五百次的回眸,才會換來今生的擦身而過,我覺得兩人前世必是虔誠的教徒,否則怎麼會有如此美麗的今生邂逅。
  黎小軍來到香港姑姑家,沒有朋友,生活枯燥;李翹隻身一人來到香港,沒有熟人,生活忙碌。兩人的交集點在麥當勞,這個無錫人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李翹會說粵語,得到麥當勞的工作,黎小軍不會粵語,不懂英文,通過李翹的介紹上語言學校。平凡的生活似乎沒有蘊含什麼特殊的情感,而大年夜的那場大雨預示著兩人生意的徹底失敗,上帝關上一扇門必然會打開一扇窗,於是兩顆孤獨的心就這樣自動的走到一起,同甘苦共奮鬥,成為兩個人感情的堅實基礎。以致於黎小軍和初戀女友小婷結婚後他這樣告訴小婷:當初來香港,一頓吃三碗,回到家倒頭就睡,雖然很累,但是很充實,如果那時有你就好了。在黎小軍心情最低落,處境最艱難的時候是李翹在陪伴她,所以在黎小軍內心的最深處李翹佔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地位,她像是自己的朋友、知己、親人,她們之間有美好的回憶,有共通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兩個流浪的人都在對方那裡找到了一種歸屬感。即使後來李翹和豹哥在一起,成為了她想成為的人,可到頭來她內心的歸屬感還是無法得到滿足,豹哥從香港到台灣在到美國,何處是家,何時才能安定,這才是李翹追求的最根本的東西。她想生一個孩子,過一種平淡的生活,在奮鬥打拼過後,一種「家」的想法從李翹心底油然而生,也許只有在黎小軍那裡漂泊的心靈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
  黎小軍來香港理想是接無錫的女友小婷來結婚,而李翹的理想是賺錢給家鄉的母親蓋房子,兩人實現的夢想表面上雖不同,可本質上都表露出對擁有一個「家」的渴望。本片中還有幾條複線也體現了這個主題。比如齋滷味和芥藍,兩個人無論之前做什麼,最後齋滷味和芥藍還是回到泰國,那是芥藍最初的家。而黎小軍的姑姑也是憑藉著對威廉最初的愛情而一個人堅持活了大半輩子,她在給黎小軍的遺書中寫到:也許威廉已經早把我給忘了,可是不要緊,只要我記得就可以了,和威廉在半島飯店吃飯是我一生中過的最好的一天。就是這些點滴的記憶讓黎小軍的姑姑在現實中即使過的在難,也永遠擁有憧憬。
  有人說導演陳可辛的片子主題只有兩個字:漂泊。我只是同意一半,我覺得其實漂泊的背後是一種對歸屬感的企盼,但是本質的主題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漂泊的狀態,就像他早年的片子《雙城故事》中也是體現出了對愛情和奮鬥這樣的主題。
  二、結構關鍵詞:點線式和史詩結構結合、開放式結局
   在史詩式結構中有以下幾個特點:一、開放式結局,本片的結局黎小軍和李翹在紐約的街頭相遇了,可是後來他們在一起了嗎,歲月有沒有改變他們共同經歷過的愛情觀呢,導演沒有告訴觀眾,而觀眾只能想也許是,也許答案是否定的,這也正是開放式結局的魅力,讓觀眾在離開電影院的同時還在回味。二、以人物為中心線索,此片以黎小軍和李翹的經歷為線索,為觀眾展現了從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香港人的生活,以及那個時代人的價值觀。不僅有史詩式,還包含著點線式。通過多個情節點推動了整個人的心理活動和劇情的發展。比如麥當勞的初次相見,大雨夜裡賣鄧麗君的磁帶等等都對劇情的發展起了主導作用。以人物為中心,通過「人物」找「事件」。以下是本片的線索圖。
  1986年 1987年初 1987年10月 1990年 1993年 1995年
  李翹黎小軍初到香港九龍 賣鄧麗君的磁帶,互相道出各自身份 世道不好,李翹欠債 黎小軍和小婷在香港結婚 黎小軍在美國做廚師下手 李翹有綠卡,在美國當導遊
  黎小軍工作是送雞,李翹是到處兼職 在賓館527房間身體上發生接觸 李翹開始做按摩工作遇見豹哥 李翹和豹哥在一起生活,成為了自己想做的人 豹哥和李翹在美國準備開始新生活 黎小軍繼續當廚師
  在麥當勞兩人相遇 兩人都秉著友誼萬歲的態度交往 黎小軍買了兩條同樣的手鏈給小婷和李翹 李翹幫小婷找工作,兩人舊情復燃 豹哥死了,李翹被迫遣送回國 在街頭兩人被鄧麗君之死新聞吸引
  兩人從相識到相知並唱起歌曲《甜蜜蜜》 黎小軍改作廚師,香港人開始炒外幣,炒股票 兩人分手,不再聯繫 豹哥犯事,李翹和他離開香港 與黎小軍擦身而過 兩人在紐約的街頭再次相遇
  兩人共奮鬥,在ATM上看存款 相互道出自己來香港的理想和追求 香港人開始移民去澳洲和加拿大 小婷和黎小軍離婚,黎姑姑死了,芥藍齋滷味回國
  
  三、人物關鍵詞:性格鮮明、獨具特色、細節刻畫淋漓盡致
   本片主線人物有兩個:李翹和黎小軍。在這兩個人上又展開了其它複線人物比如黎小軍姑媽、豹哥等。詳情見下人物關係表。
  黎小軍 李翹
  黎小軍姑姑 威廉(姑姑一生最愛的男子) 豹哥(李翹的男友)
  小婷(黎小軍的妻子)
  師傅(教黎小軍的一位廚師)
  芥藍(齋滷味的女友)
  齋滷味(黎小軍的英文老師)
   女主人公李翹是廣東妹的典型代表。她性格潑辣,有一種闖的精神。比如她孤身一人來到舉目無親的香港;她勤勞、不怕吃苦,在香港一人兼多職,在麥當勞當服務生、在英語學校當保潔員、在花店送花等等,都體現出她對生活充滿激情,也表現了她對金錢的渴望和需求;她有經濟頭腦,能抓住機會,她在香港人剛剛認識股票和外幣的時候就開始炒股和投資外幣,在大年夜她租店舖賣鄧麗君的磁帶;她敢於承擔責任,在生意賠本的時候她依然一人承擔;她重感情,即使豹哥出事後,她也依然和他一起浪跡天涯;她孝順、有大志,即使自己生活在艱辛,她也懷抱著自己為母親蓋房子的理想,永不放棄。
  男主人公黎小軍是那個時代大陸人的代表。他初到香港唱的歌曲是《東方紅》、《我是一個兵》這些革命歌曲,這都是那個時代大陸人的烙印。他對待生活積極熱情,即使是送雞這樣平凡的工作他也能堅持到底;他坦誠的對待自己的情感,他和小婷離婚後寫給小婷的信中說:小婷我們在一起這麼多年,走過的路這麼長,我也難過的,我們回不去了。這句話讓我想起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中顧蔓珍對沈世軍說的話一樣,兩個人原本單純的感情被外部勢力撕成四分五裂,永遠無法回到原點,此時的小婷和黎小軍也是一樣,黎小軍從不欺騙小婷自己的情感,這就是他品質中最閃光的地方;他對待自己愛的人李翹忠貞不渝,讓人感動;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使活在社會的底層也依然堅忍不拔,這才是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黎小軍的姑姑作為次要人物也在本片中佔有不可缺少的份量,她一生摯愛威廉,甚至為了威廉而發瘋,她是活在對過去記憶的緬懷中,她對自己和威廉的愛情充滿希望,即使威廉將她忘了,她也自己找藉口說自己已經那麼老了,那麼醜,威廉不來找自己也是應該的。她等了一輩子,也盼了一輩子,最後什麼也沒有盼來,可是在等的過程中她過的很知足,很快樂,記得有人說過: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蒼老,而她寧願活在最初的情感中,這種情感在現在看來仍然歷久彌新,讓人動容。
  齋滷味和芥藍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嫖客和妓女還是有真情實感,我覺得應該是後者,齋滷味即使知道芥藍有愛滋,但依然沒有拋棄她,並和她一起回到家鄉泰國,也許在芥藍生命的最後關頭是齋滷味一直在身邊陪伴著她。兩個人的情感關係已經遠遠超過妓女和嫖客的利益關係。其中有一個寫信的細節,體現了芥藍對她父母的思念和牽掛,說明芥藍還是一個很重情的一個女孩。
  小婷是一個江南女孩,她漂亮、細緻、會跳舞蹈,也是黎小軍的初戀,可是她和李翹比起來她更嬌嫩,需要別人照顧。比如她來到香港,沒有工作,她並沒有著急去找,反而寄希望於黎小軍,自己總是依靠別人而活,後來還是李翹託人幫她找到工作。但是她單純,善良,這也是她性格中好的一面。可是女人的名字不是天生就叫脆弱的,她太過嬌嫩,沒有獨立的生活,不過在本片的最後她離開了黎小軍開始嘗試一個人生活。
  豹哥是一個黑社會老大,但是他並沒有像其它黑社會那樣強暴,兇殘,反而有一些他人不具備的情感,比如他聰明,知道李翹心裡在想什麼,他重感情,對李翹很好,給她買貴妃雞腳吃,他有責任感一人做事一人擔,從不拖累別人,但後來還是被美國的一群黑人小混混給打死了,也許冥冥中就註定了他會死在血雨腥風中,只有一死他才能永遠得到安定。
  四、細節關鍵詞:真實、感人
   本片主人公一共經歷了兩個城市,一個是香港,還有一個是紐約。八十年代的香港大家都在忙著掙錢,香港成為一個淘金地。每次黎小軍和李翹去ATM取錢的時候總會經過一個銀行,前兩次還大開著門,後來世道不景氣,門可羅雀。通過銀行這個細節,我們可以感受到香港當時的經濟環境。還有在炎熱的夏天兩人在排隊,有很多人在討論期貨,還有一對夫妻因為錢的問題發生了爭執,這些小細節也體現了當時香港人的一些價值取向。九十年代的美國在片中被豹哥形容成像香港三十多年前的油麻地,街道窄窄的,人又多,店子小小的什麼都買得到,有茶餐廳,有路邊攤。通過語言,真實的反映出當時美國的情景。
   背景音樂的的使用在本片中起到關鍵作用,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始終貫穿整個影片,無論是做背景音樂,還是被兩個人親情演繹,都顯得真實自然。這首音樂在不同時刻出現,也體現了黎小軍和李翹不同的心情。
   道具的恰當使用也為本片添了不少亮色。黎小軍去飾品店買了兩條一模一樣的手鏈分別送給兩個不同的女人,而小婷把它一直掛在手上,甚至最後為了表示對李翹的感謝要把愛人送自己的禮物送給李翹;而李翹卻始終沒有帶,因為她把手鏈放在了心裡。李翹開始做按摩工作時,黎小軍送她貴妃雞腳吃,後來黎小軍當上廚師也一直做貴妃雞腳給客人,直到豹哥給李翹去買貴妃雞腳時,李翹說真的很好吃。她當時並不知道這就是黎小軍做的,就因為自己以前做按摩工作,黎小軍說以形補形才開始學著做。
  
   五、結尾:昇華、循環式
   結尾兩人是否在一起了,只能留給觀眾自己去思考。但是當導演把兩人當初來香港的片段再次回放時,觀眾明白,兩人來時是背靠著背坐在一個車廂的乘客,只是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方向和時間不同而已。再次昇華了主題,是你的終究跑不了,不是你的怎麼也追不到,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愛情觀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通過對人物的架構,我覺得導演似乎在傳遞著一種女人當自強,甚至人人當自強的向上精神。在李翹和小婷的對比中我們不經發現,李翹的奮鬥不僅在為生活,甚至也為愛情創造了機會;小婷總在依靠別人反而讓本該屬於自己的愛情也溜走了。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在愛情的探索中,沒有對錯,沒有失敗,只有自己不同的感悟而已。我被李翹這個鮮活的人物所折服,她身上那種一往無前,認定目標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如果相遇是一種魔咒,那每一個在愛中的人都是被施上咒語;黎小軍和李翹在香港相識、相知再到美國相遇,即使要走很長的路,即使要翻很高的山,但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愛的力量促使他們相遇在一起。友誼的淳樸加愛情的甜蜜,希望能相伴永遠!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