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7,524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仙境兔子

2009-11-09 19:19:47

若你找到,我愛你(給親愛的陌生人,還有我的瑪莉 and Max)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親愛的陌生人:

我身邊發生過最浪漫的愛情故事是這樣的,關於我媽媽的一個學生。那時的她,在一所中專學校,家境清貧,前途無望。那個年代,這樣的女孩,梳著清湯掛麵的齊肩發,就像很多小時候內心便藏有孤獨的孩子一樣,枯燥的生活中唯一的安慰,就是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寫文章。寫多了,也就在媽媽的鼓勵下寄去雜誌社,於是她的詩歌和散文,給了她愉悅,也給了她一種滿足。小的時候,她常常幫助媽媽監管我做作業,可是那些煩人的數字和做不完的速算題實在吸引不了我,於是我們就在教室裡談論文字,談論我們都知道的那些古詩。我最喜歡她給我讀《安徒生童話》,不是很標準的國語,但卻真心熱愛著那些美麗憂傷的故事。她總是在講完一個故事之後,說「完了(liao)」,最後那個「liao」字尾音托得很長,我就藏在那樣的尾音裡面回味嘴嚼,看著她藏在厚厚的鏡片後面,那童話一樣的笑容。

後來的事情,很像如今已經老掉牙的電影,但卻真正是生活的傳奇。她寫了一篇散文,發表在一本並不暢銷的刊物上。那篇文章我看過很多次,叫做《鋼琴聲,在遠方》,裡面的句子,依稀記得是這樣的「你旖旎的旋律卻無法拖動我沉重的腳步」;呵,多麼矯情的話,也只有那時候的青澀才寫得出。後來不久,接到上海的一封來信,只是簡短的說,讀到了你的文章,產生了心靈的共鳴。孤單清苦的求學時光,有一個筆友也不錯。於是她便回信,從沒對身邊人講過的事情,可以放心的講給那個遙遠城市的陌生人。後來,他們終於不再是陌生人了,對方回信說:你考來上海讀大學吧,我供你,等你畢業,嫁給我。

多麼簡單明了直接啊,年輕的女孩子,期待而又畏懼。於是媽媽跟她說,你不管,先考,真的去了上海,他要是騙你,我供你。媽媽的一句承諾,就寫就了這個故事的結局,從此,他和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跟她,還保持著聯繫,他們去西塘水鄉過中秋,上峨嵋山上慶新年,也許下次去上海,就問問她,可不可以看看當年的信件,看看結局之前,有怎樣的翅膀,在兩地翩飛來往。呵,「鴻雁傳書」,說的,就是這個吧。

 

我聽過一首很美的歌,來自齊豫,英文叫做《Who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有一次我向不懂英文的朋友解釋,把它翻譯成《若你找到,我愛你》。講的是孤兒院孩子和孤獨的老人之間的友誼。孩子寫了一張紙條,隨著風飄到路旁,被老人撿起來,上面寫著「若你找到,我愛你」。於是他們就通過孤兒院牆角的一個裂縫,交換著彼此的心情。老人給孩子講故事,孩子給老人畫美人。美麗安靜的歌曲最後,老人在滿足和微笑中離去,孩子繼續寫著「若你找到,我愛你」。

我做過很多瘋狂的小事,包括深夜追公車,爬牆進公園,在地鐵里大聲公然指責向我推銷化妝品的陌生人,以及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把手裡的最後一塊錢給路邊唱著《那些花兒》的吉他手等等。其中有一件是這樣的,我看一部電影,記下了裡面的一個非空號的手機號碼。大二那年我單身,過著自己管自己的日子,清淨自在,但是偶爾孤獨。我一旦想到什麼,或者遇到什麼,包括坐車坐過站,刷夜趕論文,討厭某個同學或者是讀了一本書,都會編成簡訊,給那個手機號碼發出去。可想而知,他從來沒有回過信,但是我還是不停地發,不停地發,直到保存那個號碼的手機丟失,而我又懶得再去重新看一部那個電影。只是偶爾會想,那個號碼的主人,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收到這些簡訊,是認真的閱讀,不知道該怎麼回,所以只是默默的充當傾聽者嗎?我不再給他發簡訊以後,他會不會有一點惆悵呢?又或者,他根本不堪我的騷擾,每次一看到這些神神顛顛的簡訊,就罵一句「神經病」,然後刪掉?

 

呵呵,親愛的陌生人,也許你也在罵我是「神經病」了,拉著你絮絮叨叨講這些毫無意義和聯繫的故事。我為什麼突然給你寫信呢?不是我突然想起了那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想結交一個筆友;也不是我突然聽到那首英文歌,想推薦給你聽;更不是我突然想念我神秘的「簡訊筆友」,想說說這段隱藏了心情的過往。我只是想問你,親愛的陌生人,最近有一部黏土動畫片,叫做《瑪莉 and Max》,中文是《瑪麗和馬克思》,是拍給大人看的,你,看了嗎?

 

對了,你現在聽到的這首歌,是一首很老很老的英文歌,叫做「Que Sera Sera」,意識是「隨他去吧」。動畫片裡面,這是那個叫做瑪麗的小女孩的背景音樂。「當我還是個小女孩,我問媽媽未來會怎樣,媽媽回答我,一切都會變成應該變成的摸樣,就隨他去吧。」在這樣的旋律和歌詞里,我很容易頭腦打結,想起過往的事情,前面囉囉嗦嗦講給你聽的故事,就是邊看電影,邊聽音樂,邊發獃的時候想起來的。我的男朋友說,我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子,親愛的陌生人,你還是個孩子嗎?聽這樣的音樂,我會想起下面的一段話,是一本很好的書里摘出來的,如果你想看,我就全部寫給你:「神秘還未啟明的童年,和容易生氣的父母,當他給你一件禮物而你不明白的時候和離奇變幻的小孩子的病,和在一間靜穆而緊閉的房裡度過的日子,海濱的清晨和海的自身,和那與星斗齊飛的高聲呼號的夜間的旅行——而單是這些猶未足,還要享受過許多夜不同的狂歡,聽過婦人產時的呻吟,和墜地即瞑目的嬰兒輕微的哭聲,還要曾經坐在臨終人的床頭和死者的身邊,在那打開的外面的聲音一陣陣擁進來的房間裡。」

 

忘了告訴你,瑪麗和馬克思,也曾經是陌生人,瑪麗是個澳洲海邊的小孩子,她面對的就是「神秘還未啟明的童年」。她有泥土顏色的眼睛和額頭正中一塊可愛的胎記。她的父母不陪她說話,她也沒有小朋友一起玩耍,她自己思索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小孩子是從哪裡來的,未來要買下一座城堡結婚,還有,愛是什麼。

呵,這並不是奇怪的問題,我比瑪麗還小的時候,就想過了呢。可是我的時間比她少,因為我還要和小夥伴們去沙堆里玩,去操場上奔跑呢。可是瑪麗沒有,她怎麼辦的呢?她在郵局的地址薄上找到了遠在紐約的馬克思,一個暴食,失眠,並且有社交恐懼症的……我們現在叫做「怪蜀黍」。但是地址薄上可沒寫這麼多。其實他們是一樣的兩個人呢,都愛看同一個動畫片,都愛吃巧克力和甜食,都有最愛讀的單詞,都沒有朋友。其實他們都是脆弱孤單的小孩子。瑪麗給他寫了信,告訴她自己的長相,年齡,還有一些孩子氣的問題,對了,還給馬克思寄了她自己最愛吃的巧克力。馬克思呢,收到瑪麗的信之後,也很認真很認真的回信了呢,解答她的問題,誠實的寫自己的情況,並且在不經意之間流露自己的苦惱。沒有傾訴對象的話,可以放心的說給陌生人聽。於是他們彼此寫信,各自變老和長大,生活有很多的變化,中間也出現了了波折。但用信件傳來傳去的友誼,對兩顆心的安慰,即使遭遇到矛盾,也不能夠間斷。瑪麗總是在信丟進郵筒的時候,揮揮手期待的道別;而馬克思總是在把郵包塞進郵筒的時候,用猶太人的希伯來語祈禱一句,「平安到達」。馬克思因為心裡問題,流不出眼淚,於是瑪麗把自己的眼淚裝在糖漿瓶子裡寄給他,馬克思就把這些眼淚抹在臉上;街上的小孩給了馬克思一塊心形巧克力餅乾,上面寫著「疼愛自己」,於是馬克思就把它寄給瑪麗,於是瑪麗在媽媽的葬禮上,也沒有那麼傷心了;馬克思不會區分人的面部表情,自己畫了一本書,來區別人是生氣還是高興,瑪麗畫給他的自畫像上,有一個大大的笑容,於是馬克思也學著瑪麗的樣子,露出了好看的牙齒;馬克思帶著一頂猶太人的小氈帽,本來是黑色的,瑪麗給他一個紅色的小絨球,放在帽子上,所有的東西都可愛起來……我看這個電影之前,很多人跟我說過,看完這個片子,會很難過,很壓抑。但是我沒有,最後,瑪麗在安詳離去的馬克思身邊坐下,看見鏡子裡自己的畫像,台上自己眼淚的瓶子,馬克思給自己寫信的打字機,和天花板上保存,裝訂並且儲存好的每一次通信,我看著這兩個可愛的人,為這塵世間小小的美好微笑著,淚水漣漣。

親愛的陌生人,你有這麼好的朋友嗎?你看過這個小小的故事嗎?如果你看過並且感動,也許我會把我的眼淚寄給你,你也可以把你的眼淚寄給我。也許你會對我的自言自語不予理會,但是我想你會為瑪麗和馬克思微笑的,如果你也愛生活,也愛那些美好的小幸福。

希望你一切安好。

                                            雨珈

P.S. 我的朋友說,眼睛很久沒有這樣為一部動畫片出汗了。

P.S.S 我很想念所有不在身邊的朋友們,還有你,親愛的陌生人。

P.P.S 若你找到,我愛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