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

可爱的骨头/苏西的世界/死不瞑目

6.6 / 179,837人    135分鐘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艾莉絲希柏德 彼得傑克森
演員: 馬克華柏格 瑞秋懷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5隻小熊

2009-11-12 19:27:36

《可愛的骨頭》和《可愛的骨頭》寫在上映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爸爸的書桌上有個雪花玻璃球,裡面有一隻圍著紅白條紋圍巾的企鵝.小時候爸爸抱著我坐在他的大腿上,他拿起玻璃球,把球翻過來,讓雪花飄落在玻璃球的頂端,然後很快的把球翻轉回去。我們看著雪花飄落在企鵝的身邊,我想企鵝孤單單地在玻璃球里,我真替它難過.我把這想法告訴爸爸,爸爸說:「蘇茜,別擔心,他活得好的很呢;圈住它的是一個完美的世界.」

                     ——引自《可愛的骨頭》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告訴網路上認識的人我叫蘇茜,可以叫我蘇。我並不姓蘇,不叫蘇茜。

 
  前一段時間在網路上看了《第九區》,內地影院上映時間是11月27日,我確信到那天大部份人已經看過了。內地的審查制度和延遲速度也不用我說什麼了,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看的新片,到目前為止是。

  今年下半年錢包縮水,一直在買的某電影雜誌卻在無情漲價,雙重夾擊,我戰勝了自己的購買慾。學校也斷網,我被電影拋棄,至少是被新電影拋棄,跌入靠積攢的老電影和單機遊戲消遣的境地。可是我一直沒忘記,有一部電影會在12月上映。很久以前我就想好了,我一定要去電影院看它,而且要一個人去,選一個晴朗的傍晚,最好我看完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抬頭就能看到星空。

  可愛的骨頭,《可愛的骨頭》。

 

  去年四月,我買了這本書。大概是四月中旬,下著雨,那可能是去年的第一場雨吧。上午我坐車去醫院的路過H市最大一家書店,到醫院做了檢查要等下午拿結果,我往回走了兩站路去逛。那天很冷,我撐傘經過一個駐H市的部隊門口,看到警衛廳站崗的兵哥哥穿著大衣,臉凍得通紅。

  我在兩本書中間猶豫,一本是《可愛的骨頭》,一本是《鐵皮鼓》,最後由於種種原因選了前者。這本書我上高中的時候就在書店看到過,但是沒買,也沒有看過。交錢出來後走回醫院,在等待拿檢查結果的住院處走廊翻開讀了幾頁。

  第一句是:「我姓沙蒙,聽起來就像「三文魚」,名叫蘇茜。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我被謀害時不過十四歲。」書作者是書作者是艾麗斯·西伯德,高中時我沒買這本書,有個原因也是我看到了這句話和書的介紹,還有書扉頁上說她「畢業於加州大學,1999年曾將自己大學時代遭受強暴的經歷寫成自傳出版,被媒體譽為「最具潛力的作家」。我把它判斷為一本陰鬱黑暗的小說。書的開始描述了一個充滿了土腥味的謀殺,雖然明知道如此,而且這一年的際遇讓我覺得自己需要讀一個這樣的故事,但還是隱約有點後悔。

  突然一間病房裡傳來嚎哭聲,醫生護士咚咚咚跑過去,屋裡衝出來一個穿粉色睡衣光腳丫的姑娘,浮腫的胖,披頭散髮,往我這邊跑過來,我嚇得往樓梯口跑。眾人把她死死拉住,她又哭又喊,叫她爸爸。一個好像是她母親的人哭著告訴她說她爸爸買東西去了,馬上就回來。她不依,醫生護士又抱又抬的把她搬回屋裡去了。我驚魂未定,聽著病房裡傳來的嚎叫聲,又好奇的湊過去離得遠遠的看。她躺在地上,她母親按著她,一個像是她奶奶那麼大年齡的老太太跪在地上托著她的頭,護士按著她掙扎的雙手。她一直在喊,嘶聲裂肺的喊,說她們要殺她,她爸爸哪兒去了,是不是不要她了。

  醫生要護士去取鎮定劑。我聽到有人喊,你總算回來了,你姑娘又鬧了,正找你呢。回頭看到一個穿黑衣服的瘦小中年男子,胳膊下夾著一張鋪床的海綿墊子,低頭快步走過看熱鬧的眾人自動讓出窄道進屋去。我看出他並不慌亂,臉上又種被眾人注視後自然的窘迫,進屋後丟下墊子,去扶他女兒,讓醫生幫忙抬她上床。她卻好像認不出他一般,不停掙扎、嚎叫。她終於被抬上床,醫生給她注射的鎮定劑,慢慢的安靜下來。

  我取了檢查結果後匆匆搭車走了,我很害怕。我來醫院一是為了做檢查,二是為了看看這個醫院病房環境,然後決定是否在這個醫院住院,我買書也是為了住院的時候看。我並不是害怕她,我怕的是我自己。我怕我有一天像她一樣,在病痛無法控制後,也無法控制自己。她母親的淚奶奶的白髮父親眉間的愁苦深深刺痛了我,我有點想哭,卻沒哭出來,覺得很冷,手裡還滴水的傘也很重。

 

  那時候是四月。一月的時候,我得知我得了永遠不會痊癒的病,二月的時候,我在某醫院檢查的時候被一個猥瑣的醫生佔了小便宜,三月的時候,我外婆過世了,我剛出生三天她就把我拉扯到三歲的外婆,我卻在她下葬後才知道。

  冬天已經要過去,我還是很冷。太多的變故,得知外婆過世的時候我剛打完那天的第二針吊瓶,我哭得快要暈過去,媽媽在電話那邊說,你別哭了,我們不告訴你就是怕你傷心,你身體又不好。第二天我拒絕朋友陪我去打吊瓶的建議,我沒有說我前一天為什麼哭,她們也猜到了吧,堅持要陪我去。我不哭了,我很傷心,我快要傷心死了,我不敢想她,我也夢不到她。我又傷心又歉疚。

  四月什麼都還沒發生,我過得唯唯諾諾,深恐又有什麼不幸降臨。我又害怕又難過,以致於公交車坐過站。我打消了馬上住院的想法,一是請假難,二是,我覺得我還沒有做好準備。

  我祈禱過身體健康,我詛咒過惡人必有惡報,我每天求神佛讓外婆安息。可是一點用也沒有,身體不算什麼,內心的折磨真讓人瘋狂。

  那時我還不期望一本書能帶來多大改變。

 

    我帶著嫌噁心看完前兩章後,快速的把這本書看完了。它的開頭讓我不舒服。看到後面卻停不下來,剛看完又從頭看了一遍。蘇茜受的侮辱、死亡,她和家人相互的愛,讓我釋然,給了我安慰。很神奇,我好像忘記了一直折磨我的屈辱感,對死亡的恐懼,和永遠的離別的傷痛。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不要盲目相信評論,不要看簡介,但是我依然因為這些原因暫時錯過了這本書。但是我並不惋惜,有人說要在對的時候遇到對的人,同樣,也要在對的時候看到對的書。高中時無憂無慮的我,看這本書會看到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以前的我會為她的死憤怒,會討厭她媽媽,會為找不到她的屍體耿耿於懷,會對這個故事有種種不滿。肯定不會這麼喜歡,說不準還會給出個不咋地的評論。

  看完後我把這本書推薦給朋友,她看了幾章就放一邊了,說慢慢看。後來推薦給別人的時候我就會說,如果你覺得你處於情緒低潮,那就讀吧,讀不下去以後再讀,但是一定要讀完。我好像一個熱戀中急於讓旁人知道我的戀人又多好,我又多幸福的花痴女子。我忘記了別人不是我,忘記了一萬個人心裡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原本我是那種人,某些我喜歡的東西我覺得別人可能不會理解或者喜歡,我就不會推薦給他,我有一種奇怪的私心。唉,罷了罷了,難得痴一回,隨自己去吧……

  裡面的祖父說的:蘇茜,有時候即使你心愛的人已經過世很久了,想了還是會傷心掉眼淚。這句話讓我得到一種溫柔的撫慰,一種善意的讓人心平氣和接受的勸慰。過了很久的七月,我終於夢到了外婆。或許是因為這本書,或許是因為地震後真正理解了人有多渺小,或許兩者都有。醒來我哭了很久,卻像是得到了少少的原諒,和小小的救贖。

 

  看完書後我上網查詢,得知彼得.傑克遜相中了這本書,改編的電影正在拍攝中,初步定於2009年末上映。那幾天,除了小時候盼望長大外,我從來沒有這麼急切希望時間快點過去,快點到2009年末。

  看書的時候我擔心過,這本書如果被一個不咋地的導演相中,拍成了不咋地的電影怎麼辦?(這種擔心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冷山》,我看書的時候還沒看過電影,但是電影已經拍出來了,書的封皮上是電影的海報,我不由自主的代入了人物的臉。最後看了電影后卻發現,電影似是而非,刪除了我愛的大多數橋段,編造雷人的惡霸看上花姑娘劇情不說,那年憑魯比一角勇奪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蕾妮·齊薇格的演繹更讓我摸不著頭腦,難怪看書的時候代入不了她的臉[生氣]。似是而非,雖然情節相似,但已經不是同一個故事了。)

  老天保佑,幸好彼得.傑克遜先下手為強。我非常喜歡《魔戒》三部曲,也為《金剛》鬱悶反思過,今年看的最喜歡的電影《第九區》他是監製。我真想拍他肩膀告訴他,你辦事我放心!

  寫到這裡我心情突然開朗起來,回憶前面的某些段落的時候,我可是差點又掉淚的呢。我居然敢把只有我自己知道的難以啟齒的秘密寫出來。我承認我是個傷疤不好就能忘了疼的人,但這本書或許真的有魔力吧。

  盼望、期待、想起來就會心情好,真像是日本漫畫裡描述的戀愛啊。我喜歡這個故事,喜歡作者,喜歡她對天堂的解釋,喜歡蘇茜,喜歡琳茜,喜歡露西,迷戀霍爾,喜歡塞謬爾,喜歡盧安娜,雷·辛格,喜歡艾比蓋爾,喜歡她弟弟,喜歡她外婆,喜歡她爸爸,甚至喜歡她家的狗。這或許就是戀愛吧。(依然是日漫的語氣)

  八卦新聞(百度百科……)說:「《可愛的骨頭》定於今年12月11日在美國公映。影片原本打算在今年3月13日上映,但製片方擔心這個糟糕檔期放映會『浪費』此片,於是推延到了12月11日放映,以爭奪第82屆奧斯卡的相關獎項。」我知道期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對盼望了兩年的這個電影想平常心卻是不可能了,連八卦新聞都來參一腳,只能是再說一遍,難得痴一回,隨自己去吧。

 

  「蘇茜,別擔心,它活得好的很呢,圈住它的是一個完美的世界。」

  這的確是一個完美的世界。雖然生離死別不盡人意,雖然悲歡離合反覆無常。

 

  居然寫了這麼長,驚嘆。矯情的說,我猜沒人能耐心看完吧……

  另外,別看百度百科的簡介,我看到還以為我看的和他看的不是一個版本呢,這應該不是我情人眼裡出西施。

   我等了好久的,2009年12月11日上映——根據《可愛的骨頭》改編的《可愛的骨頭》。可能我不會全球這麼早在內地的影院看到它,可能我看到的會是閹割版本,我可以等,而且網路也能讓我補齊。

   感謝網路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