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魚。

2009-11-20 22:11:50

Love yourself firtst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是對精神分裂症題材的電影情有獨鍾的,總是只有在精神病患者的世界裡,大腦思維才能被一次一次的打開,被種種致命的想像力衝擊。你不知道在你活著的這個世界之外,存在著什麼樣的奇妙,他們超越的,也許不僅僅是你的幻想。

每日重複著無聊的生活,瑪麗和馬克思在不同的空間,卻有相同的喜好,類似的感受。瑪麗的孤獨,馬克思的自閉,他們都有一個不完整的童年,兒時並未獲得足夠的愛和安全,成人以後對朋友的渴望,即是童年渴望愛的延續。無關於年齡的差別,空間的距離,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瑪麗和馬克思開始通信,讓對方感覺溫暖和刺痛的文字,與美味的巧克力,在不同的空間相互傳遞。也許這樣的方式是安全的,瑪麗的愛和好奇,馬克思的解答和傾述,流暢的信件隨著時間的消逝逐漸越來越深厚,他們見不到對方,卻比任何一對朋友都更在意對方。

直到瑪麗開始研究馬克思的病症,並作為學術課題,把自己的書郵寄給馬克思,卻無意間刺痛了馬克思。馬克思無法原諒,這個最了解他的,也是唯一的朋友,竟然用這樣的方式要求他治療他自己。這是無可原諒的,連瑪麗也認為他是「有病」的嗎?瑪麗也和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一樣這樣看待他,他們要他好起來,他們認為他是奇怪的,認為他不是正常人。瑪麗難道忘記了,馬克思曾說過:我喜歡我的「病」,我喜歡這種「病」的一切癥狀。

和以前一樣,瑪麗又一次深深刺痛了馬克思,而這次的刺痛,讓瑪麗放棄了美好的前程,開始對自己產生質疑,這麼努力做出的一切,為什麼反而傷害了馬克思?她開始過頹靡的生活,甚至忽略他心愛的丈夫,她變得和母親一樣,終日飲酒,似乎這是生活唯一的樂趣。

其實,瑪麗小時候不喜歡母親喝酒,她無法理解母親,母親也不能理解她。她從未想過要成為母親這樣的人,甚至憎恨母親這樣的生活方式。可是,依然與世界上大多數母女一樣,即使你多麼掙扎,長大以後,你一樣會成為她的另一個形象。所以可以想像瑪麗在鏡子中看見自己的時候是多麼驚奇,那分明是母親年輕時的神情。她這才想起來,這樣的生活方式,自己竟是如此厭煩,怎麼就這麼不知不覺陷下去。真正的瑪麗究竟在哪?

在另一個空間的馬克思,他的孤獨是深入骨髓的,長期接受心理治療,甚至或許帶有輕微精神分裂症。很多年來唯一陪伴他的只有想像中的好朋友和那條小金魚。不判斷馬克思的病情給予他怎樣的生活,單看馬克思的世界,儘管脆弱封閉,但是足夠他構建一個空間讓自己處於安全的境地,這樣的人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他們不食人間煙火,也就能站在不一樣的高度審視人類,也許他們並不是「異類」,只是比「正常人」站得更高。誰會像馬克思那樣給市長提出建議?誰會像馬克思一樣想出天堂掌管巧克力的辦法?誰會像馬克思一樣因太過期待而被刺痛?……這些感受也許我們會覺得熟悉,幼年時讀過的童話?還是曾幾何時關於成長的期待?當思維足夠理性的時候,那屬於內心的「感受」又在哪裡?是否可以重新關注直接的內心,眼睛看見的不一定真實,可內心感受到的,才是千真萬確。

正如馬克思,脆弱、敏感、封閉,似乎那麼不好的東西,因為他學會去喜愛,也搖身一變,變作支撐馬克思聰明靈感的源泉,Love yourself firtst。他身上的這些東西,有幾個人能做的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