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色緞帶--The White Ribbon

白丝带/白色缎带/白色丝带

7.8 / 77,699人    144分鐘

導演: 麥可漢內克
編劇: 麥可漢內克
演員: Susanne Lothar 歐路奇圖科 布卡.克萊斯納 Michael Kranz Marisa Growald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09-11-21 14:41:37

本片尚在我耐性承受範圍之內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鑒於我很怕大悶片,而Haneke同學是出了名的悶片王,所以電影海報上只要出現伊的大名,其恫嚇作用對我來說並不低於某些業已作古的「大師」。沒想到這片在gaumont撐了一個多月沒有下片,害我誤以為Haneke同學轉性了,於是買票入場。硬撐著看完之後,我先要感嘆一句:這片也只有在歐洲才可能上映這麼久還有觀眾入場去看——而且還不少!(中途計離場兩人)果然在歐洲看電影,是需要不斷接受悶片考驗的。

其實影片的前一半還沒有讓我產生不耐的感覺。除了很好的黑白質感之外,故事由一起有預謀的「意外」開始,這樣的設定多少激發了我的興趣。其實就全片來說,也可以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心理懸疑片」(是說悶X100的希區柯克)。

片名叫做白色的緞帶,根據牧師的解釋,這意味著「純潔」。就在父親給Karla和馬丁重新綁上緞帶時,其實幕後的兇手就已經很清楚了,剩下的問題只是「為什麼」?為什麼是醫生,為什麼是Sigi?是什麼引發了「純潔」的孩子本不該有暴力,是什麼玷污了白色的緞帶?

是父輩。可是父輩的污點從哪裡來的?說到底,有可能只是人性罷了。

而Karla和馬丁——準確的說是Karla——則統率著孩子集團:影片一開始旁白就說得很清楚「那一天,圍繞在Karla周圍的孩子們向村子的出口走去」,在一個集體亮相的背影中只有Karla穿著如大人一樣的全黑長裙。這不是暗示,是明示,表明這個長期封閉的固有的價值體系的崩壞,這個社會將要面臨的暴力。在這個封閉的環境中,父輩習慣用暴力來體現愛——牧師愛孩子的方式是責打他們;醫生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前妻,但是卻在她生前對之施以精神虐待;就連男爵夫人對Sigi也是威逼與恐嚇。女人在這種環境中成了斯德哥爾摩患者,而孩子在與父輩的對抗中繼承並且發揚了這種暴力,在下一代形成了某種新的價值標準(首先就是其首領是個女人)。

當塵埃落定再回過頭來看第一起事故,Anna顯然是造成醫生受傷的原因——成天跟Karla他們混在一起的她不可能沒有看到繩絆,而且這也是在整個故事中唯一一起針對大人的犯案,或者說後面發生的事其實都是這次事故的餘波。Anna告訴了,至少是暗示了,她父親對她所做的事,而她寄寓於父親與其情婦之下,不能做出反抗,於是Karla和馬丁幹下了第一樁「讓村子不安的大事」。孩子們用石頭呼喚Anna露面,也許在影片開頭時還看不出來,但影片結束後回頭想來那似乎有一種「約定達成」的意味。Anna和Karla一樣穿著大人款式的全黑長裙,她們是影片中唯二兩個如此穿著的少女,Anna是被其親生父親剝奪了童真。而Karla則以另外一種方式進入了成人的世界——這個表面看上去溫良恭謹的孩子後來將一步步現出其與年齡不符的世故冷靜算計與殘忍。

與Sigi的受虐有直接聯繫的事件似乎是農婦的死亡。與其他的父親一樣,農民老子直接將矛頭指向兒子,表面上這是父子間一次公開的對抗,但這不過是Karla和馬丁與父親的對抗的符號化表達而已——Sigi是被藤條打傷的,而在此之前Karla與馬丁剛剛挨過藤條的打,當然,還戴著他們的白緞帶。兩個孩子將痛苦轉嫁到了可以像徵父親的對象身上——男爵像是某個村子的大家長,是這個大家庭的權威。與之產生對比的則是農民的兒子去破壞男爵夫人的捲心菜地——成年男子即使對權威不滿卻只敢通過傷害女人的菜地來發洩,雖然儘管他看上去敢於向父親宣戰,魯莽粗暴,但實際上仍然是在這個封閉的價值圈子裡的——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父親死了之後他回去參加葬禮,正趕上棺材出來,他先是站在棺材的旁邊與眾人對峙的位置上,但幾個握手之後(只有兩個人躲開了,卻沒有推走他),他便回到了人群當中,且佔據了最前首中間的位置,摟過小弟弟的肩膀,儼然是新一代的家長誕生了(嗯,這一段也可能是我誤會了,要看過德國史大概會清楚一點吧)。

而與倉庫起火事件相聯繫的則是馬丁的手淫。眾所周知縱火是性發洩的一種表達方式。牧師因為自己的兒子手淫就把他的手綁起來(這一段對話說得極其隱晦,德語聽不懂,光看法語字幕我一開始真的不懂他們在講什麼,直到有個鏡頭很故意地帶到馬丁背後牆上的十字架我才知道是在討論這個~~~),而倉庫的大火則意味著父輩表面上的成功與實質上的失敗,同時也很清楚的表示了這不止是Karla和馬丁兩個孩子的叛逆,而是與村上幾乎所有孩子都有牽扯——包括Sigi在內,在醫生發生意外之後他在母親面前晃來晃去心緒不寧就是因為知情卻又不敢說,可惜他的母親更關心舒伯特勝過他,此事就不了了之。而Sigi之後挨打的直接原因就是這個,所以後來的小女孩只敢說她做夢,打死也不肯說出真相。於是為什麼是由馬丁第一個發現起火,又為什麼在起火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要弟弟解開自己,其象徵意味就非常明白了。可以說雖然推翻了父輩,但一個新的控制者與受控者的模式也形成了。後來一而再地拍孩子們集體在教堂唱聖詩,尤其Karla和馬丁身上那刺眼的白緞帶,簡直就是一種諷刺。

對於孩子的反抗,大人其實多多少少是知道的。如同農民直接懷疑到自己兒子身上一樣,牧師最初如此嚴厲地懲罰Karla和馬丁撒謊,並不單指他們晚歸家的事。後來在學堂里他更是揪著Karla的耳朵把她單獨地拎到最後一排背對著所有人——這樣一來在念禱詞的時候彷彿她背叛了上帝一般。父輩一開始還企圖用上帝用暴力來恫嚇孩子,但先是農民死了,接著Karla用剪刀插死了牧師的鳥並且張狂地在桌上擺出十字架的形狀,這場戰役勝負已定。小鳥死後,曾經嚴厲地訓誡小兒子「等它長大了就要放走它。從現在開始你就是它的父親與母親,要承擔起這個重責」(有趣的是緊接著下一句是「準備好籠子來接待你的新病人吧」,說明於牧師而言父親與母親的責任就是用籠子裝起小孩,直到它們「痊癒」了——也即能永遠繫著白緞帶了——才能讓他們自由)的父親,卻要接受小兒子的憐憫,這是上一代已然由下一代所推翻的證明。在教堂里。如果說當馬丁在獨木橋上行走只是在考驗上帝的存在性的話,當牧師餵Karla喝下聖水時,上帝確實已死。

這種與父輩暗中的對抗漸漸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直到哨子事件,終於由男爵夫人說破了關鍵。她要離開的並非男爵,而是這種封閉的環境,和在這樣的環境下這樣的價值觀引導下一代傳給一代的冷暴力最終發酵而成的暴發。從義大利回來的Sigi有一個義大利女僕,會說義大利語,已經不再屬於這個環境了——不是哨子,而是這種「逃離」將他推下水的。而當孩子的哨聲囂張地在房間內響起,父親拎著藤條衝上去時,那響起的不止是哨聲,而是挑戰的號角,是新秩序要衝破與推翻舊秩序的宣言。即使明知自己女兒可以乾下何種恐怖的行為,卻依然堅稱孩子們潔白無辜的牧師,害怕的是承認自己失敗,承認上帝的死亡。

緊緊伴隨著孩子們的勝利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志民族的暴力走向世界的第一次嘗試。

醫生——也即是第一個受害者,這一切後續的主要原因——與其情婦及私生子消失了。這似乎是影片最後留下的一個謎團,父親離家診所停業而Anna卻還在學校且什麼都沒有說,而母親似乎也不會拋下殘疾的兒子自行出走。她為什麼不敢向老師說出原凶是誰?為什麼出門前要如此仔細地鎖好門窗?為什麼說去警察局報案最後卻沒有回來?真的要我來猜的話,醫生、其情婦還有那個殘疾的孩子大約都死了罷——因為在醫生剛剛出事之後,Anna就和弟弟進行了一番關於死亡的對話,而影片最後旁白在述說關於他們消失的留言時鏡頭只是定格在教堂上,一格一格地推遠。至於那個殘疾的孩子是否喻示著日後納粹口中的「劣等民族」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所謂象徵「純潔」的白色緞帶已然染滿了罪惡,那些清澈的眼睛與優雅的舉止只是欺騙而已。

始終以旁觀者的身份經歷了整個故事的老師結果倒是順利結了婚並且離開了那裡。老師在本片中是另外一種父親形象——他去向Eva提親時,Eva的父親有一句話就是「你都可以做她父親了」,正是指出了他與Eva實際上是兩輩人的關係——因為是沒有結婚的大齡青年,可以說他介於孩子與成人之間,成為一種特別的紐帶。他之所以能全程以旁觀者的身份袖手而立,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沒有進入那個世代相傳的價值體系,他可以說是全片唯一一個不使用任何形式的暴力的成年男子,在他帶Eva出去野餐時,Eva害怕的反應足以說明她生長的環境是如何充滿了暴力——即使她這樣天真的女孩在將來的丈夫身邊仍然不能放鬆,難怪老師只是一個在我們看來再平常不過的溫柔遷就就如此感動她,Eva也主動吻了老師,這是全片中唯一一女方主動向男方表示愛意,且舉止輕柔的動作(醫生跟伊情婦做的時候感覺完全只有單方面享受快感而已)。老師的這種特性,使得他與孩子們之間沒有衝突與對立(老師也從來沒有受到過自己學生的傷害)。

就Haneke同學來說,這片子悶的程度尚在我的忍受範圍之內。而且能將黑白片拍出這種質感也確實難得。我一直很pf這位同學對光影的運用——特別是在Rundi撞破自己父親強〇自己的姐姐時,Anna身上的光打得太漂亮了(他一直把Anna拍得很漂亮,有一幕是Anna與弟弟吃飯,就一直從她的側影拍到特寫,每個角度都拍得好像油畫一樣,不知道導演是對這個演員有愛,還是對這個角色有特別的憐惜)。還有敢在現代電影中如此長時間的定住鏡頭不動——而且還是好幾次——考驗觀眾的耐性,也確實是很難得的。馬丁他們挨打那一段,先是房門關上,然後馬丁出來取藤條,房門再度關上,鏡頭就這麼瞪著房門,觀眾也屏息凝神,過了好幾秒才從房間內傳出發悶的叫感。確實我也明白如此費事來拍挨打這個動作是為了用以表徵封閉的表面上看來平靜堅實內中卻傳出被父輩凌虐的孩子們的痛呼的環境,也知道之後但凡再出現這種不動的鏡頭就表示說Haneke同學是在做「符號化」動作,不過~~~總歸是挑戰我的觀影習慣了。我以後看到這位同學的名字,還是儘量繞道走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