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2009月球漫遊--Moon

月球/月劫余生(港)/寂寞月影

7.8 / 376,888人    97分鐘

導演: 鄧肯瓊斯
編劇: 鄧肯瓊斯
演員: Nathan Parker (Ⅲ) 山姆洛克威爾 凱文史貝西 Dominique McElligott 凱亞絲柯黛蘭莉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陸支羽

2009-11-23 04:32:29

《月球》:人性,非人性


導演:鄧肯·瓊斯
主演:山姆·洛克威爾,卡雅·斯考達里奧,馬特·貝瑞 等

《月球》的出現昭示了兩個事實:一者,為複製人的「被利用」尋到了一個極富開創性的豁口,且而避開了人類耳目,不至於引起全球化的恐慌;再者,無限制地複製人,並將其置其於荒蕪之境,至終將糟蹋的勢必是全人類本應向善的心智。——陸支羽

這個時代,不再有純粹的硬科幻,而註定是「軟硬兼施」的「化合物式」科幻,《月球》的出現亦被給予了這樣的界定:借「硬科幻」之殼,實寫「軟科幻」之核;甚而刺探入「人性」與「非人性」的內裡去判定一個時代的人道主義。《月球》的出現亦註定是有價值的,同《第九區》反其道而行打開「外星人入侵」的窠臼一樣,《月球》亦成就為另一部反「複製人入侵」的科幻佳作。換而言之,《第九區》中的外星人已從曾經的「異星球怪獸」演變成了「地球的難民」;而《月球》中的複製人亦從曾經的「民宅入侵者」演變成了「月能公司的活體機器」。
《月球》的開片恍如一部紀錄式的環保電影:城市,工廠,道路,人群,簡潔有力地引出一個時代的能源危機。而月能的開發,瞬間締造了一片匿藏於「沙漠中的綠洲」。以此作為故事的背景底板,同樣形成了一種呼應式的對比:一邊是「搶灘能源時代」的全人類的群集,一邊則是月能輸送者Sam的寂寞與孤獨。兩相之下,生命的狂歡與寂寞兀自撐起一架永不平衡的天枰,只因「真理永遠掌握在多數人手中」。殊不知,這樣的「真理」也會有不靠譜的時候;就像一些人的命運生來就被安排,而另一些人則同樣被動地接受著那些看似「人道」的表象。
作為一部科幻片,《月球》中沒有任何高密度的科技元素,而那個協助Sam完工的智能機器人Gerty亦不過是非高端的「破銅爛鐵」,一者該責難於月能公司的長期不更新,再者它生來就該經受千萬個Sam的寂寞式發洩。
《月球》中的「人性」與「非人性」是一個昭彰於世的對立面,就像月球上的冷暖,一半灼熱,一半寒仄。從月能公司的角度而言,他們的所謂「人性」定然是出離於人道之外的「自以為是」,他們誤以為原版的Sam存活於地球便是極大的「人性」,而殊不知複製人也有難以自抑的孤獨與悲哀。從人類角度而言,這其間的「是」與「非」亦是至為矛盾的,N號Sam回歸地球之後的那一次廣播,批駁了月能公司的「非人性化」作為,卻兀自阻斷了開發月能的後續力。於是,曾經一度令月能公司引以為傲的「複製人工作計劃」被切斷了,原以為滴水不漏,卻意外疏落了一個環節,致使整條鏈子被打散。可悲的是,一樁醜聞的「被揭露」,卻牽引出一個時代「能源驅動力」背後的人性暗瘡,這於所有人而言,都充斥著末日危機般的恐懼。而一個人的寂寞比之於一群人的幸福,則勢必要孱弱得多;更何況,其所需支付的代價,不過是一批非原版的複製人罷了。世人唯一不曾洞悉的是,被啟動後的複製人同樣擁有著獨屬於人類的愛與恨;而一段記憶亦被無數次地珍藏進他們的內心,即便是最高端的技術,都無力抹去那人性化的光輝,一如Sam對Gerty說的,人是不能被啟動的。
細想來,這個時代的驅動力何嘗不是建立於「非人性」的橫截面之上?當外星人沉淪為大蝦和難民,殭屍異變為嗜血的寵物,當複製人墮落為工作的機器,這個世界還剩下什麼是值得尊重的呢?一旦遁入「後科幻時代」的恐慌,人類自身亦同樣難逃被外物鄙視的宿命;而更為可悲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異族互斥、利益衝突,充斥著無節制的血腥和暴力,又何嘗不是一種態勢卑劣的自我貶損呢?無論「人性」與「非人性」,註定都匿藏著可悲的一面;虛妄的是,這層「可悲」從來都背離於真相之外,而是藉由外在的「面具」來偽飾其虛弱的內裡。
我以為,《月球》的出現昭示了兩個事實:一者,為複製人的「被利用」尋到了一個極富開創性的豁口,且而避開了人類耳目,不至於引起全球化的恐慌;再者,無限制地複製人,並將其置其於荒蕪之境,至終將糟蹋的勢必是全人類本應向善的心智。而孤獨,從來都不是人類所專屬的權利,而是整個世界所共有的孤獨,更何況複製人亦從來都不是「非複製人」的附庸品。

PS:本片榮獲2009年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最佳英國影片獎、2009年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