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瑪珂德--I Remember

阿玛柯德/我记得/想当年(港)

7.8 / 46,937人    123分鐘

導演: 費里尼
編劇: 費里尼 托尼諾蓋拉
演員: Pupella Maggio Armando Brancia Magali Noe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mi

2009-11-24 01:05:18

童年排比句, 費叔叔講故事


"想當年, 我記得..." 如果用這個為句子開頭來作句的話, 不知道會有多少個排比句在後頭了, 因爲我們每個人的回憶何止一句"想當年, 我記得"這麽簡單呢? 可愛的費裏尼, 在他50多嵗時, 一定在某個迷糊的清晨, 被一聲聲海浪聲, 一遍遍鳥鳴聲而喚醒, 那種似曾相識又陌生的味道是多麽地甜蜜, 可是, 睜開眼, 發生石墻四壁, 呀... 我的童年原來是如此清晰, 心中的家鄉其實有很多可能性的....


費裏尼在他的一書中, 家鄉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出現, 而且每每讓我讀起來甚覺溫暖, 總能讓我想像到一個大小孩抓著自己多年不見的朋友一起秉燭夜談, 就是爲了說說自己心中的家鄉, 夢中的家鄉....


這片充滿著一種無法抵抗的魅力, 或許裏面所顯的任何人和事對於我來説是完全陌生, 可是, 我知道費裏尼心中那個無時無刻都牽掛的家鄉, 也是那個離鄉多年而不敢再起踏進一步的家鄉. 這是最後, 費裏尼對家鄉最後一次掙扎性地擁抱. 想碰觸但又怕破碎, 來此猛烈的再抽身而去, 力量之大所有記憶傾瀉而出, 也順帶著他在童年時一直沒實現或一直想遇見的事.... 難道我們不也曾有過這種感覺嗎? 時光飛逝, 某年某月某日, 看到某景某片某人, 心中湧現出對過去的幻想與思念.


例如:

一, 片中全鎮人乘小舟出海看"國王"號大油輪

事實上, 在費利尼的童年這一幕並沒出現, 只是他渴望有這事的發生, 所以用此片來圓了自己的夢, 也完了那些在家鄉看過這片後有關而發的同鄉人, 因爲他們全跟費裏尼那樣曾渴望有那麽的一天, 因此, 他們全墮入了, 墮入了這片的某個虛擬的角色中去.


二, 墨索裏尼時代的法西斯

在片的背景是法西斯年代, 費裏尼對這個政治問題處理得很風趣, 的卻, 他父親是個反法西斯之人, 在那個年代, 這種人永遠都處於危險邊緣, 鐘樓上那個播放著"國際歌"(蘇聯國)的留聲機, 在亂槍掃射中, 還是墜落了, 而問題是, 墜落不是重點, 而是彈林. 感覺上充滿著諷刺意味哦. 當然, 諷刺度最濃的應該就是小胖子在墨索裏尼花像中的那個幻想吧. 領導人或許要比上帝法力更大, 只要向他祈禱, 所有事都能實現. 這狀況, 在每個國家都曾出現過, 這是一種崇拜, 一種對政治的信仰, 也是人們的一段歷史. 同樣是法西斯問題, 貝托魯奇的就完全不同了. 這也表明, 同一問題, 用不同角度來看, 也會不同的精彩. 和不也是一樣嗎?


三, 綠衣妓女

這個角色很特別, 她永遠表露著對性慾的渴望及對男人的急切需求, 但當她坐在海灘上時, 又顯得如此地寧靜, 到底, 這個女人, 是否真的如同她本身的角色那麽卑微呢? 因爲她讓我聯想起小時候在街上遇到的那個善良瘋婆婆. 或許在其他人心目中, 這個角色又會喚起其他記憶.


其實還有很多片斷讓我聯想翩翩, 這不就是費裏尼的魅力嗎? 再一次為這片而感動, 雖然我們的童年可能是平淡的, 可能是顛簸的, 又可能是悲慘的, 但不管怎樣, 現在的我們還是屹立站在這個世界中一角. 童年種種往事, 過去種種白日夢, 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一消而散, 用一句話來形容: 型散神不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