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琴難了--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之恋/忧郁的星期天/忧郁星期天

7.8 / 8,458人    112分鐘 | Argentina:113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演員: 艾莉卡瑪洛茲珊 史蒂芬洛迪奧尼斯 Ben Becker 約希姆克羅爾 Andras Balint Geza Boros Rolf Beck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aidb

2009-11-28 17:25:05

蓋棺論定,那又怎麼樣?


從某種意義上說,二戰之於歐洲電影人,就像文革之於中國電影人。這種世紀性的龐大的社會事件,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他們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又預留了足夠的深度供人挖掘。好萊塢在二戰背景上的發揮,顯然和歐洲電影走的不是一條路,你可以說它不夠文藝,或者其他云云,總之美國人和歐洲人針對二戰不同的立場和印象決定了他們各自的敘事軌跡。按理說中國的八年抗戰也是二戰里舉足輕重的一塊,不過中國電影裡卻鮮有針對這一題材的嚴肅之作。作為影迷,我對這一時期題材的烙印式的印象就是一堆紅色戰爭片。說它們不是嚴肅之作並非不敬,或許我們可以說它們太過嚴肅,總之很難從中看出能真是震撼人心的東西。至於原因,就不是我所要說的了。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遺憾,其實完全沒必要,我們還有文革嘛。沒有文革,哪來《霸王別姬》這麼沉甸甸的作品呢,是吧?

《布達佩斯之戀》是一部很調皮的作品,它試圖說一些主流話語之外的東西,這就決定了它會讓一些人很惱火,同時也一定會讓另一些人很欣慰。我作為一個旁觀者,本沒有資格牴觸或者親近它,但我仍然很高興能看到這樣一部電影,同時也很高興看到人們對它的惱火和欣慰。殘酷戰爭期間的人性光輝總是為電影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影迷也大多喜歡看這種題材,畢竟大家都是人嘛,像《辛德勒的名單》和《盧安達飯店》這類片子贏得廣泛讚譽也算實至名歸。可是,人們在被戰爭裡的人性感動的時候,往往容易產生幻覺,甚至認為戰爭里到處都是閃閃發亮的人性,隨地充斥著憐憫和救贖。儘管這幻覺很美好,可終究是一廂情願,戰爭里實際上絕大多數是對人性的漠視和摧殘。那些大義凜然的善舉,是從漫天的殘忍中小心搜集起來的,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實情就是這樣,戰爭就是戰爭。《布達佩斯之戀》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三個男人對於伊洛娜的愛戀無疑都是真摯的,否則也不會衍生出其他的事情來。也恰恰是這真摯的愛,帶來了漢斯對另兩人真摯的恨,最終導致真實的悲劇。如果說三個人對於伊洛娜的愛是人性的真實流露,那麼漢斯的報復行徑無疑也是,誰能無視人性中的惡呢?畢竟大家都是人嘛。

影片的結構安排很精緻,劇情構建也嚴絲合縫。渾身藝術氣質的鋼琴家安德魯斯從一出現就深深吸引了伊洛娜,而他的《黑色星期天》也像一件晶瑩的玉器貫穿影片始終。餐館老闆薩博對於伊洛娜的愛寬容到難以想像。三個人之間的平靜幸福不由得讓人想起王小波早期作品裡出現過的天真純情的三個少男少女。你可能覺得這不太好,又說不出它哪不好,甚至覺得它挺美好,那麼,想不通的時候就相信感覺吧。德國人漢斯不幸地陷入單相思,這種思緒逐步扭曲他的人格最終導致罪惡。可這也只能怪漢斯心智不成熟,畢竟愛情不是件一廂情願的事。直到漢斯倒在親手拍攝的伊洛娜照片面前,同一天出生的伊洛娜平靜地迎來自己的八十歲,整個故事完美謝幕,通篇渾然一體。漢語裡有個詞叫「蓋棺論定」,意思是說棺材蓋子蓋上那一刻,對這個人一生的評價也就定型了。可是,看完《布達佩斯之戀》以後,我禁不住在想:蓋棺論定是論定了,至於論準沒論准就沒人知道了,因為唯一一個可能知道的人已經躺在裡面了。可以想像,二戰結束後,漢斯一定被擁戴成一個辛德勒一樣的人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甚至成為眾多猶太人的再生父母,一個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可誰又知道漢斯這幾十載的人生中,心裡經受著怎樣的煎熬?而當伊洛娜在電視機前看到諸如這類的報導時,又會是什麼心情呢?會不會在經歷無數次心碎、咒罵、歇斯底里以後,最終歸於平靜,坦然一笑呢?說到這裡,不由得想起一個古老的論調:任何一個時代最重要最真實的歷史永遠存在於活在當下的芸芸眾生,而活躍於報紙頭條的人們,不過是用來調劑生活的木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