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5 07:08:07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杜魯門•卡波特童年不幸,母親自殺後他由阿姨撫養長大,天生的「娘娘」口音和同性戀身份,讓他飽受冷眼和非議。但他天生記憶力超群,又能言善語,獲得幾次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後受到文壇的重視,《蒂凡尼的早餐》更讓他聲名雀起。他有一個同為作家的同居愛人,在社交界也如魚得水,生活得頗為愜意。直到有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堪薩斯州發生了一樁一家四口人慘遭滅門的血案,他突然意識到,這正是他想寫的題材。
憑藉自己的名聲和風趣談吐,卡波特的採訪進程很快就順利展開了。在與兩個被判處絞刑的罪犯中的佩里•史密斯談過之後,他發現這個人有著與自己十分相似的童年經歷,從而導致性格極其敏感易怒,就像卡波特對好友描述的那樣:我們像一個家庭裡的兩兄弟,他走後門出去,而我走了前門。在他看到了死者的慘狀之後,改變初衷,對事件不再是做一個報導,而是寫成一本書,書名為「冷血」。他請了律師,為已被判死刑的兩人申請上訴,並不斷對佩里•史密斯進行採訪,收集寫作素材。佩里•史密斯一方面出於對卡波特的感激,另一方面也寄希望於卡波特的書能為他減輕罪行,所以除了殺人那晚的細節外,其餘一切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卡波特一直隱瞞了書名為「冷血」,謊稱自己還沒有決定如何開始寫作,並照料佩里•史密斯,安慰他,給他帶去書籍,也帶去希望。
佩里•史密斯不斷上訴要求重審,致使行刑時間一再拖延,如果佩里•史密斯不被判處死刑,那麼卡波特的書就會胎死腹中。幾年過去了,卡波特收到佩里•史密斯的來信,請求他再幫忙找一位律師上訴,這次,卡波特拒絕了他。在行刑之前,經過卡波特的誘導,佩里•史密斯道出了殺人那晚的真相:他與同夥探聽得那家裡藏有一萬美金,於是前去搶劫,在全屋進行了搜索之後,發現自己被騙了,佩里•史密斯阻止了同伴褻瀆小姑娘的行為,準備把那家人安頓好了之後離開,可是,那位父親害怕和恐懼的眼神一下子就激怒了佩里•史密斯,他瘋狂殘忍地殺死了全家。
佩里•史密斯被行以絞刑,他要求卡波特作為朋友去現場觀看。影片結尾,卡波特在飛機上打開他送給佩里•史密斯的書,裡面有一張他的素描,嘴角下撇,神情冷酷。
影片到這裡是結束了。事實上,在佩里•史密斯死後不久,《冷血》出版並受到評論界和讀者的一致好評,而卡波特染上了酗酒症,從此再也沒能寫出一部有影響的作品,也不再提起《冷血》,不滿60歲他就酗酒而亡。
整部影片與電影海報一樣陰冷壓抑。佩里•史密斯與杜魯門•卡波特可以說是相知甚深,卡波特用一本書來描寫佩里•史密斯,而佩里•史密斯用一張素描來刻畫卡波特,他們知道相似的童年經歷給了他們相似的性格甚至命運,用「冷血」來形容這兩個人,實在再確切不過。不過電影裡這兩個人不那麼惹人厭惡,相反,還讓人同情。佩里•史密斯本來不打算殺人,他甚至幫那個小男孩在頭下墊了個枕頭,讓他一覺醒來就會被鄰居所救;卡波特對佩里•史密斯的悉心照料,也不完全是為了寫作,其中還是有溫情的成份在內。但是他們都被傷害過拒絕過,所以他們害怕別人再露出拒絕的神情,於是佩里•史密斯急於毀掉這個神情,卡波特不能停止對名利的追求,那讓他感到被人尊重。是什麼讓人冷血呢?我想,是一顆敏感、脆弱、孤獨的心。
卡波特的扮演者是好萊塢的常年配角,這是他第一次挑大樑做主角,憑藉精湛的表演橫掃各大頒獎禮最佳男主角,絕對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