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月圍城--Bodyguards And Assassins

十月围城/

6.8 / 6,936人    139分鐘

導演: 陳德森
編劇: 秦天南
演員: 甄子丹 黎明 謝霆鋒 梁家輝 胡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於寫意

2009-12-07 07:49:20

是你選擇的大愛,不能選擇的時代


很難得的是,比起上一期大熱的《建國大業》和《風聲》,《十月圍城》非常自然。而就在十月期的《明日風尚》專欄里,林奕華寫到香港電影由於欠缺「歷史」可講述的天然吃虧,很難找到題材與歷史語境營造出《建》與《風》的風骨。但是在我看來,那兩部電影都不太自然。不知林奕華是否覺得此片性感,按照他的說法,我覺得《十》非常性感。

人物太多來不及講述故事只能羅列的《建國大業》,對中國近代史知識稍微欠缺的觀眾很容易一頭霧水,恨不得一邊看電影一邊上搜尋引擎;氛圍十足演員張力也足夠但邏輯欠奉的《風聲》,雖然最後拔高主題處(周迅獨白)自有感染力量,可是畢竟是個架空的故事,又架得太高,落地後不太站得穩,免不了搖晃。不過更重要的是,我總覺得那兩部片子所謂的正義與立場,總逃不過「各為其主」的選擇,實在很難站在一方立場去指責另一方。而《十月圍城》中所追求的民主更純粹也更唯一,那是非此即彼的時刻,沒有第二種可能性。更適合周迅在《風聲》最後所說的: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十月圍城》有3段戲我很喜歡。

其一是謝霆鋒用車拉著王學圻穿過街道,鈴鐺響處是經過了周韻的照相店門前,小情人互相微笑;接住王學圻扔過來的錢幣是經過了乞丐黎明的街邊,這錢要給落魄公子買鴉片煙。只一段戲,便已盡情展露出動作的熟稔,我們便可知道這手勢是做慣了的,應是天天如此,才有王學圻與謝霆鋒不須交談已全然散發的默契,也已經有了足夠鋪墊,為下文王學圻為謝霆鋒上門向周韻提親、為落魄公子贖回家傳鐵扇請黎明出山做足交代。彼時風雨剛露端倪,但尚天清氣朗,伏筆已下,又不刻意。

身處歷史轉折點,大概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飾演重光少爺的王柏傑戲中所說:全中國都被(革命)捲了進去,難道我還能避開嗎?!但為了保護素未謀面、與自己整個命運都沒有關係的孫中山先生,再說是歷史需求,戲中的普通人也是感覺不到的,他們能感覺得到的,是自己親人的愛與痛,是為了至親的選擇,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以最普通的血肉之軀去完成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步步維艱的任務。

比如,任達華飾演的方天將軍被朝廷所冤,帶著300將士從天津一路逃命來到香港,等著一雪前恥的機會,終於等到能保護孫中山先生的任務,卻在前夕被清軍圍剿,當清兵從天而降時,他已心知不妙,先讓女兒李宇春保護梁家輝,但梁與李被打散後,他把女兒逼到牆角,一下把她打暈,兩三下用麻布把她包裹起來,一條麻繩捆綁,忽地拋下窗外,臨落地前先穩一下,隨後再輕扔,麻布輕聲墜地,小牌坊輕輕壓在上面,是最好的保護膜。不怕死不畏用鮮血洗染革命的堂堂大將軍,生死關頭也是只求能保住小女一條性命,希望她能毫髮無損。而被父親捨命呵護著的女兒,被埋藏在戲班子的牌坊下,安然昏迷著,雖然只是一個場景,見不到人,可是卻覺得是李宇春最動人的演出之一。大革命的背景下,仍然不忘這點倫常親情,是比任何大道理都更寶貴的動人筆墨。

又如,重光王柏傑抽中生死簽,成為孫中山的替身。十七歲的少爺,未經任何世事,只有一腔熱血。他在道理上不怕死,可是當他代替孫中山先生上路前,一臉冷汗,不停發抖,他很害怕。一路上他在車裡聽聞無盡廝殺,他臉上有淚心中有怕,但也是強忍著巨大的恐懼,努力走完這一小時死亡之路。當他與梁家輝與清兵將領胡軍生死相對,雙方此時都已無人馬,胡軍一身精湛武藝,梁家輝是個見血暈的書生,王柏傑坐在車裡,舉起梁之前塞給他的手槍,那是他的最後一著。可是人力車是倒退著下樓梯,梁家輝抵擋不住車的滑勢,面對胡軍怒髮衝冠的勝利在望又不免畏懼,一下子沒抓住,人力車便自行快速下降,全景是無依無靠的人力車像敖德薩階梯大屠殺階梯上的嬰兒車一樣一級一級下滑,胡軍則是興奮地慢鏡頭往前追跑,車裡的王柏傑也就是個嬰兒,手無護己之力,車子在顛簸中手槍滑落掉在地上,他一臉密汗驚慌無法隱藏,最後車子撞上石柱,側翻倒地,鏡頭對準王柏傑轟然翻身,這一路倒退他受盡折磨,從有希望開槍到摔槍、到無法控制車子速度、車子翻身後已知劫數難逃的痛苦與害怕,演繹得十分到位,又很真實。這幾秒鐘的心路歷程,如同電視上提及過的某次空難,飛機在一分鐘內從天上翻騰著倒插入水,飛機上的人們除了機長是沒有人有肩膀安全帶的,跨在腰間的安全帶不足以把他們固定在位置上,他們只能一路翻騰著等待死亡的來臨。由於死前經歷了太恐怖的折磨,法庭判處航空公司賠償巨額賠償金,航空公司因此破產。王柏傑飾演的重光少爺,從階梯上一路顛簸後退的心情,大概也跟飛機翻插入水差不多,胡軍追到翻車面前,用竹子一下、一下、又一下、慢鏡頭可有聲音、描述著他插死車內王柏傑的過程。鏡頭同樣沒有帶到王柏傑,可是那一刻能讓所有人心頭都如被竹插,與他一起承受著這可怕的大限將至。

那兩場戲我很喜歡,大概因為方紅與重光本身都是弱者,十六七歲的孩子,本在父親保護之下一邊慪氣一邊天真地生活著,弱者去做自己力所不達的事情時,是很容易讓人感動的。他們成功的機會很少,在失去父親羽翼保護的時候,以雛鷹之翅迎向黑暗的未知,戰勝了心底強烈的恐懼與人與生俱來的害怕退縮,是戰勝了讓人窒息的緊張才能站在暴風雨的面前。不怕死的高大全人物鋼鐵般的意志能讓人肅然起敬,但在害怕中仍努力迎戰的人們,更能引起惻隱之心也更能感同身受。

巴特爾飾演的少林僧人王復明也很有特色,他巨人般的意志和難以言說的親切感為劇情增色不少,他苦戰不死,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霧靄中時,的確是有一股讓人意志沸騰英雄重現的味道,這一身影,有超出其所應有的意義。黎明最後的打鬥場面衣衫飄然,別有一番美感。這部戲提及了各種感情,謝霆鋒與周韻的小情人之愛,范冰冰與甄子丹有恩有愛的壓抑過往,黎明對李嘉欣的苦戀不得,王學圻對梁家輝的友情之重,對愛子的保護心切,梁家輝寧舍「人生而平等」論也不捨重光送死的矛盾,每個人都有自己軟肋,在情義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做出了最艱難的選擇。編劇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人物的生命悉數展現,淋漓盡致。

這部戲很自然,因為它不強求,不強求每個人生來就是英雄,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有過去有傷痛有不能面對的過往與惴惴不知的未來,當他們面對歷史洪流時做出了同一個選擇,但每個人在進行任務時又各自有著要保護的人,與要面對的心魔。理之維繫又情之所至。

在大片轟炸中,明星頻繁露臉似乎變成了單一又唯一的賣座保證,但《十月圍城》回歸電影本質:講故事、講一個好看又動人的故事,一個虛構簡單又有血有肉的故事。它遵從了電影的原則:有終極目標,於是前面有伏筆有構建,中間有衝突有高潮點,並輕重緩急,前後各有情節點,邁向最終的高潮落幕。它非常嚴謹地遵從了技法,又恰如其分地運用了演員,你能跟隨劇情進展一直揪心,落幕後又久久不能緩和心跳。它是一部很嚴謹的電影,但不忘記人之常情,寥寥幾筆已洞察世情。

大概我對阮世生有份出手的電影,都不太有抵抗能力。美中不足的是,這部電影的字幕……居然出現了三處錯別字。製作已經這麼花成本了,為什麼不能在字幕校對上下點功夫,不需要多仔細就能看出不同:何「得」何能、跟「縱」……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香港也許由於先天不足,可供講述的歷史實在有限,在商業大片的夾縫中難求生存,但只要給它一個背景,他們敘述故事的能力,實在不比其他地方差。英雄氣概不難營造,而英雄(普通人進化而成的英雄)心底的那點溫情——「什麼大愛什麼時代我弄不明白,失去了你的悲哀長埋我胸懷」——則不是人人都能挖掘得到。誰都想與心愛敬愛的人平安白頭到老,所以捨生取義才令人敬佩,所以《十月圍城》中個個不是英雄,又個個都是英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