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台)/春夏秋冬(港)

8 / 87,631人    103分鐘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演員: 伍永秀 徐在英 金永敏 金基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核桃

2009-12-08 06:39:19

關於春夏秋冬又一春的閒言碎語


       我覺得這部電影拍得不錯,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不知道有一些人是否是爛片看得過多的緣故,造成審美水平的急速下降。我想說一說這部電影成功的幾個原因,當然這部電影我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可能有的地方說的不對,請見諒。
    一、畫面語言的成功運用。
    這部電影很明顯有別於我們經常看的一些爛片,電影當中的對白極其有限,不是我們經常在螢幕上看到的滔滔不絕或者是長篇大論。《春夏秋冬又一春》當中的對白只有寥寥幾句,但是通過畫面語言的傳達卻可以傳遞出話語無法表達的意境。如果用通俗的話來說是會意。
    比如少僧要出門,於是在船上問患病的少女是否要同去,患病的少女沒有說話,此時鏡頭給患病少女一個特寫,患病少女嘴角有些微笑,並微微地點了點頭,於是少僧將船靠了岸,接上少女。再比如少僧趁著老和尚睡覺與少女偷情的一段,夜色當中兩目相對,沒有任何話語,少女微微敞開被子,少僧便悄悄地湊了過去。
    這種電影營造了一種不用多餘的對白,便可讓觀眾明白的意境。在電影的角度上來講導演在運用的是視覺語言而不是文學語言。的確,目前的中國電影產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將文學語言運用到電影當中,大段大段的對白,簡單明了的講述一個故事,如果不客氣的說觀眾是在聽電影而不是在看電影,於是一些「有經驗」的觀眾大可不必睜開眼睛,發生了什麼一聽便明。但是看這種電影的一個壞處就是使觀眾的審美水平急速下降。
    二、影片當中重要的三個遠望
    在這部電影當中有三個比較重要的部份,那就是有三個遠望的主觀鏡頭。這三個主觀鏡頭存在於「春」、「夏」、「冬」當中,三個鏡頭的內涵極為豐富。
    1、「春」:春當中小和尚爬到了山上巨大的佛像頭頂,在佛像上俯視湖面上的小寺廟。這時的小和尚年齡還尚小,內心充滿了純真,在他的內心當中似乎只有寺廟和寺廟當中的師傅,對於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2、「夏」:小和尚長大了,似乎已經成年,他又一次跑到小時候遠望的那個位置,佛像的頭頂。但是這一次他看到的是遠山以及山間小路上兩個人影向這邊走來。這個鏡頭似乎在表達小和尚已經長大了,似乎已經厭倦了小廟當中的生活,在遠望山外的世界。這個地方似乎是在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即與上一個遠望相呼應,同時又引出下面的故事。
    3、「冬」:小和尚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又回到寺廟當中,這一次他拖著一塊大石頭懷抱一尊佛像,拼命的向山頂走,歷盡了各種曲折,終於最後走上了山頂。這似乎是一種贖罪,似乎也印證了老和尚之前所說的話,「如果小魚因為石頭而死掉,在你今後的生命里,心中都會背負著這顆大石頭」。這次他走到了山頂,在山頂上打坐,此時他面前的畫面是小廟,但是這一次的遠望與「春」時候的遠望有差別,差別在於他在一個更高的山頂遠望,這一次看到了不止有小廟還有霧氣濛濛的山巒。此時導演的意圖在表明現在小和尚的境界已經昇華了,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他似乎什麼都懂了,內心又歸於純淨。
    二、鏡頭
    在這部電影當中大部份鏡頭都使用的是大景別的鏡頭,在這些鏡頭當中包含的資訊元素有很多,人在畫面當中顯得很渺小,這似乎與佛家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相吻合,是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雖然本片大部份鏡頭是大景別的全景,但是在許多地方也巧妙的使用了特寫鏡頭。特寫鏡頭的運用是在表現人物內心活動,通過特寫鏡頭的使用使一個人的內心活動不用通過話語就可躍然於螢幕之上。
    
    這部電影可圈可點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很多地方都值得後來者深深的分析、學習、借鑑,一下子我沒法講所有的都寫下來,僅當作拋磚引玉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