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沉默之海 [1949]--The Silence of the Sea [1949]

海的沉默/沉静如海/海之沉默

7.6 / 5,471人    87分鐘

導演: 尚皮耶梅爾維爾
編劇: 尚皮耶梅爾維爾
原著: Vercors
演員: Howard Vernon Jean-Marie Robain Ami Aaroe Georges Patri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灰馬鈴薯

2009-12-09 10:47:24

圍觀梅爾維爾——《海的沉默》


圍觀梅爾維爾——《海的沉默》
 
       1944年5月10日,二戰快要結束了,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在夜裡一場戰事中思考戰後自己該做什麼的問題,想到自己在巴黎時代常去的影戲院,想起兒時父親送給自己的16毫米攝影機,梅爾維爾覺得自己應當去拍電影,而且要有自己的攝影棚。
       戰後,為了進入電影業,梅爾維爾申請法國技師工會會員,他被拒絕了。他懶得攪合這種官僚體系,1946年建立了自己的製作公司,在法國電影系統外製作、發行自己的作品。在一部短片之後,他決定以討論一番剛剛過去的戰爭,於是著手改編一部關於二戰的小說《海的沉默》。劇組人手不足,巴黎市政府也未給劇組一些必要的外景拍攝許可,所以影片儘管只拍了27天,但是在一年的磕磕絆絆中完成的。最要命的是,梅爾維爾壓根並沒有得到小說作者維科斯的授權,維科斯找梅爾維爾會面,梅爾維爾接待他看電影片段,並說,如果你不喜歡這個電影,我就燒了底片。自然,維科斯非常喜歡這電影,我們也有幸看到這傑出的大師處女作。


■三個人的言語

       二戰,德均佔領法國,納粹軍官沃納·范·埃布雷奈克被指派據守一個小鎮,他被安排在當地一間民宅內入住,屋子裡住著一個老人和他的侄女。這軍官未三軍前是個音樂家,溫文爾雅,彬彬有禮,每日紳士一般向老人與女孩打招呼,到晚上,他走到客廳壁爐前烤火,並滔滔不絕向兩位主人談論各種話題,戰爭、藝術、理想,以及自己過往的生活。回樓上客房睡覺前,都畢恭畢敬微微鞠躬,說:「祝你們晚安。」
       老人與女孩給與的應答,只是無盡的,海一般的沉默。

□軍官:「我們將結為良緣!」
       
       在沃納據守小鎮的半年內,他每晚對老人、女孩所說的話,完全體現他這個矛盾體的糾結。
       他首先是一名藝術家,會自我陶醉般地便列舉起法國的文豪藝匠:「說起文學家,巴爾扎克、巴萊士、波德萊爾、博馬舍、波阿洛、布封……高乃依、笛卡爾、福樓拜……拉封丹、法朗士、哥蒂埃、雨果……多偉大的吸引!他們蜂擁而來,好像劇院門口的人群,不知道讓誰先進場為好。」隨後說起音樂家:「那就要算我們那兒的巴赫、亨德爾、貝多芬、華格納、莫扎特……」顯然,作為音樂家的沃納,對文藝有著滿心的愛,這也造就他談話中敏感、精緻、優雅的氣質。
       因著對藝術近乎神聖的愛,沃納成為一名怪異的理想主義者,他對納粹所掀起的戰爭有一種荒謬的論點:德軍對法國的入侵,至少有一樣好處,便是促進法德之間偉大之處的融合。他極堅定地自語:「戰爭會同時給德國和法國帶來一些偉大的東西,就像我父親認為太陽會再次在歐洲普照一樣。」甚至懷抱如此的幻想——「這是最後一次!我們以後不會再打仗了,我們將結為良緣!那將是世界上最好的婚禮。」
       這種建立在邪惡之上的純良理論,來自於沃納對法國的熱愛。他兒時受父親影響,對法國的浪漫充滿憧憬。在小屋的一天晚上,他來到爐火前取暖,向老人與女孩回憶起德國的冬天,並與法國的冬日相比較:「德國是頭強壯的牛,充滿力氣、虎虎生威,而法國有的是智慧、思想,敏感而又充滿詩意。」
       然而沃納終究是個軍人,他嚴肅而好笑的理想很快被敲碎。在駐紮小鎮期間,他曾去巴黎會見戰友與朋友,所有的人都斥責他的「融合」理論:「政治家不是做白日夢的!」他們堅持要毀滅這個國家,全面建立符合納粹的文化,一個軍官甚至自誇在自己管轄的區域內,全面禁止法國文學書籍的傳播。納粹要做的,是將征服的各個國家一切關切靈魂的東西扯出來、毀掉,將德意志的強權灌輸進去。沃納在巴黎聽到毒氣室等殺人設施興建的消息;從巴黎回到小鎮,他立即看到一張告示,告知因一位德國士兵被殺,為此殺掉了當地十幾名平民。面見這一切與自己浪漫想法悖逆的事端,他極其痛苦,甚至不再願意每晚與老人和女孩聊天。軍人必要對軍隊忠誠,所以當被派遣前線殺敵,他無奈地向老人與女孩道別:「我在過去六個月內說過的每一句話,這個房間裡的每一面牆所聽到的所有的一切,你們必須忘記。」這時候,他卸載藝術家的靈性,艱難回復到軍人的本來面目,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顯然,極端痛苦的選擇矗立在他面前,而他只能選擇歸順殘暴。

□侄女:「再見。」
 
       老人的侄女年輕、美貌,從始至終對軍官只說過一句近乎無意義的話:「再見」。但這一句輕輕的「再見」,竟是整部影片喋喋不休的言語中,最具千鈞重力的。這句道別包藏著私愛、國恨、以及永遠沒可能在一起的絕望。
      沃納在小屋內的自語時,時常會將目光落在女孩身上,他深深為她著迷。女孩起初的冷漠是真冷漠,是一個國民對敵人所能釋放的最大寒意。而當沃納的聊天越發將一種男人的優雅與威嚴傾注在理想與藝術的話題中,女孩的心理逐漸發生了變化。這位紳士為了表達愛意,又不讓自己顯得蠻橫,在一個晚上向老人與女孩談起兒時聽到的法國童話《美女與野獸》,他以誠懇、堅定的語調複述故事中美女對野獸態度的變化,其間感情的凝重與婉轉,彷彿他融進去,化作「野獸」:「她開始不那麼在意它笨重的爪子了,她不再討厭它了,一直觸摸她,而她對它伸出了手……野獸立刻發生了變化,詛咒藉以禁錮他的野蠻皮毛撕裂了,他是一個英俊的騎士,他有著一顆純潔的心,富有感情而有教養,而且美女的每一個吻都讓他增添了更多優秀的品質。他們的結合帶來了無比的幸福。」
       女孩儘管仍舊不發一言,自顧織著毛線,但細微的緊張動作卻透漏了她細膩的心。之後的日子裡,沃納又回憶自己過去與一位美女的戀愛,這美女惡狠狠地將一隻蚊子的腿盡數拔下,並咒罵這「大自然的造物」叮了她的脖子,這叫沃納感到厭煩,於是與這美女分手。此時我們看見,小屋壁爐火焰跟前的女孩竟透漏一絲欣喜的神情,她已為這位軍官傾倒。梅爾維爾有強大的畫面操控力,即便我們未聽到女孩說一句話,也能確鑿肯定愛情的滋生。
       老人則在旁白中確認自己侄女在愛情中的震動,「他用最從容的,讚許的目光看著我的侄女,這目光即有笑意又有莊嚴。而且我能感覺到我侄女的靈魂,正在她自我構築的禁錮裡面掙扎,這可以從一些細節看出來,比如她輕微顫抖的手指。」老人的話中的「掙扎」提示了這份愛情最終痛苦的結局,當軍官最終不得違抗命令而要離別時,女孩再激動也不能自持,但她所能表達的愛意,又僅止望著軍官,彷彿呢喃自語地說:「再見」。這便是「海的沉靜」的意義。大海表面寧靜,然而永遠無法揣測海面下是如何豐富的暗潮與湍流。
       這部處女作隱忍且難以持續的愛情表達方式,被梅爾維爾保留下來,成為自己的習慣,在他之後的涼麵罪犯電影中亦多有體現。

□老人:「請進吧。」
 
       在三位主角中,老人的角色相當於整個故事的敘述者。影片開頭便是老人回憶沃納到來的過程,在沃納自言自語的間隙,老人也不斷提示觀眾,他與侄女對這個軍官的觀察與態度。比如一個雨夜,沃納沒有走正門而是從廚房門直接上樓去了客房,老人的旁白就敘述沃納的腳步聲,並說「無疑他不想渾身濕透地出現在我們面前,那樣有失體面。」旁白還深入老人與侄女採取沉默態度時內心所做的各種感想,比如最後軍官要來告別,敲了門卻不願逕自打開,等待主人的許可。老人不希望再對這個紳士太嚴苛,但又不願對堅持了半年的沉默做妥協,於是內心旁白在作鬥爭:「今晚我該怎麼做才不會有失尊嚴呢?」
       作為故事中的角色,他只對軍官也只說了一句話。即軍官要離去時,他終究了解到這個軍人內心巨大的矛盾,以及他美好願景的可貴,於是當沃納再次敲響客廳的門,老人說:「請進吧。」這句話最終顯示老人與侄女願意對沃納有所反饋,也打開了並不寬大的交流門徑。在軍官即將奔赴前線的時候,老人又以書本與沃納做了一次無聲對話,他將一本書放在沙發邊沿,沃納打開,翻到老人希望他看到的引言:「一個士兵違抗罪惡的命令,是好的。」
       沃納轉頭看老人,此時士兵來催他上路,他對士兵說:「好的,我馬上就來」,隨後便離去了。這最後一次交流的失敗,表示他們企圖建立的友誼在戰爭之下是完全脆弱的。這個老人的全知式旁白,一方面是原著小說改編的方式,此外便代表了影片導演梅爾維爾自己對戰爭的態度。

■感情在哪裡
 
       作為處女作,[海的沉默]樹立了梅爾維爾在電影風格上的立場。他遵守的準則是「節制」。大體的方法,是緩慢移動的長鏡頭,鏡頭內動作的收斂,人物面對一切衝擊極少有感情外溢,敘事步態的不疾不徐。於是,[海的沉默]儘管從頭到尾未曾斷過老人的旁白與軍官的獨語,但在梅爾維爾這些技巧包裹下,不停歇的喋喋不休也同畫面一起,神奇地成為沉默的一部份。
       但節制僅在於梅爾維爾,他將情緒掀起波瀾的過程全部交給觀眾。我們每回看完梅爾維爾的電影,都會發現無法停止對故事的思索,無法控制情緒興起的漩渦。這一層情緒的激動,是因為梅爾維爾所有的故事都自始至終豎立著角色們永遠無法化解的最深沉、最苦難的矛盾。[海的沉默]中是敵人如何做朋友。梅爾維爾的犯罪片中,這矛盾則是罪犯的「道」,比如[獨行殺手]中的前言:「武士能忍受最不堪的孤獨。」[第二口氣]開頭是:「人出生的時候就註定只有一個永久的權利——選擇死亡。」[紅圈]開頭則引用佛家揭語:「儘管人們開始並不知道,但終究有一天他們會相遇,就算他們的人生際遇各異,他們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時,他們終究會在紅圈中會合。」(這紅圈也便是死亡。)於是不難理解,何以梅爾維爾那般不動聲色,我們卻仍為一個不愛說話的涼麵殺手激動,為一個納粹軍官激動,因我們知道他們必死、必然孤獨無助的底細,但讚賞他們對命運的抗爭,並毫不猶豫要同情他們境遇。成熟期的梅爾維爾,人物刻畫也基本遵循這種鬱鬱寡歡的精神孤島態度,不與世界、命運作妥協。
       梅爾維爾[海的沉默]中創造的這節制風格,不僅僅造就他日後諸多經典,也直接影響了新浪潮時期布列松、德萊葉等導演。

■梅爾維爾的二戰
 
      梅爾維爾的名聲,全在[紅圈]、[獨行殺手]這些冷靜硬朗的殺手、盜賊身上。但他三部背景設置於納粹德國佔領的法國之下的電影,是決不能小視的傑作。[海的沉默]是梅爾維爾的長篇處女作,但已彰顯梅爾維爾在戰爭問題上的思考深度,並且有能力以自己的風格將之闡述得條釐清晰、氣脈鎮定。
       1961年,梅爾維爾拍攝[神父萊昂莫林],講述德占法國一個小鎮中,信仰共產主義的女子與神父的一次思想、情感、信仰上的全面交鋒,是[海的沉默]文學敘事的再次施展。但[神父萊昂莫林]並非梅爾維爾的自我回歸。這影片是他意識到電影需要迎合大眾所做的一次努力,他找來讓-保羅·貝爾蒙多做明星的保證,雖然也有著喋喋不休的討論,但向商業靠攏,使之成為梅爾維爾作品風格與傾向的分水嶺。此後,梅爾維爾極少在電影中做任何關於意義的論爭,只以有票房保證的犯罪題材做自己冷峻風格的遊樂場,並發展出自己冷酷罪犯與精準犯罪場景的招牌風格。1969年的[影子軍隊],故事部份來自梅爾維爾二戰時期地下抵抗組織的經歷,這電影討論的對待出賣同志者態度話題,更觸及戰爭下人性深層的殘忍與暴虐,但形式上已完全不復濃厚文學氣息的戰爭意義討論,梅爾維爾更注重的,是以自己犯罪片的攫取吸引力的手法,來展示地下組織搜尋、處死出賣者的過程。


[海的沉默]Le silence de la Mer (1949)
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Jean-Pierre Melville
主演: 霍華德·沃儂 Howard Vernon 、妮科爾·斯黛芬 Nicole Stephane、讓-瑪麗·羅班Jean-Marie Robain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