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陰天的太陽

2009-12-10 06:15:37

死並不是終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直認為死亡就是一種虛無,人的出生、死亡就是從這個虛無過渡到另一個虛無,在看周國平的《一個父親的札記》後,這種感覺就一直根深蒂固得紮根內心了,看了《入殮師》後,這種觀點改變了,正如劇中那個老看門人所說:「死亡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人死了要背負的東西太多,這是生者給死者最後的寄望,死者就那麼安靜得躺在那裡,塵世的過往已然與他們無關,平靜得接受洗禮、沐浴,最後再在烈火中上路。

        電影中出現好幾幕親人送別死者的場面,印象最深的是一男兒身卻為女兒妝的人上路後,他父親趕出來對小林大悟說,他終於又重新看到了他兒子熟悉的笑容。為什麼人總是要在某些東西消亡後再幡然悔悟,再痛心疾首,再去發現原來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也很本真,也很純粹,只是自己沒有察覺而現在卻無法挽回?也許死真的是一扇門,溝通生者和死者的門,在這裡,生者讀懂死者~~~死,給生者提供了這麼一個平台,在這裡,愛和溫情得到了永生。影片中有個老者入殮的場景,幾個親人親吻著老人的面部,幾個唇印鮮紅鮮紅的,老人可以走得安詳了,他是帶著親人的牽掛和祝福離開的,不需要太多言語,這就夠了。很遺憾奶奶走的時候我不在,總是在想像如果我在的話會怎麼與奶奶告別,現在知道了,我也終究會打開那扇門,奶奶就站在門的那頭,相遇只是時間的問題。

        生命在它伊始的時候就是一種無奈,你無權選擇自己的出身,你也無權選擇死亡,除非我真的舉目無親走投無路,或許我會選擇死亡,因為那時候的我已經不需要背負什麼,我就只是我了。現在不行,一個人的問世牽扯了太多,也需要承擔太多,我們不是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著的。以前也經常思考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反正都要死,正如片中的鮭魚一樣,在努力激流勇進產卵後,浮屍而退。人也如這樣,需要不斷得去體驗,不斷得去發現,只是這種體驗和發現的背後總有人在關注,在牽掛,無所謂病痛,無所謂死亡,那一切就那麼一直站立著。影片傳遞的可能也就是這樣一種情愫,對生的留戀,對死的敬意,就如小林大悟在田野里不斷飛揚的大提琴聲,悠揚綿遠,和著微風輕輕得飄動,帶著對生命的低吟淺唱,以及對死亡的迴轉吟唱,慢慢飄遠。

        影片的最後是最感人的,小林大悟從父親緊攥的手中滑落的那塊小石子找回了他曾經認為丟失的東西,在那一瞬間,失與得變得不那麼界限分明,也不那麼重要了,有些東西你要想得到,就必須學會放棄另一些。影片似乎一直在強調,死亡並不是那麼得可怕,它只是一種傳承和延續,是一種釋懷,一如小林大悟眼中漸漸明晰的父親的影像,原來,他一直在那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