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7,524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52

2009-12-11 22:24:20

m&m



上中學的時候,同學之間傳閱比較頻繁的雜誌多是《女友》、《知音》之類。那個時期的小孩課餘閑暇也沒什麼樂子,資訊網路當時也很匱乏。懷春的少男少女們對雜誌下方來自五湖四海的交友資訊特感興趣。那一條條各式各樣的自我介紹交友宣言挑逗著一個個蠢蠢欲動的心。我也不例外。千挑百選相中一個來自南方某省份的筆友,興沖沖的到郵局寄信給人家,接下來每天徘徊在校門口的傳達室。等信來的日子是徬徨又期待的,猜測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愛好,過著怎樣的生活。終於等來了筆友的來信,滿懷激動,一張薄薄的信紙頓時變得溫暖而沉重。信件在幾個要好的同學間傳來傳去,夾雜著逗笑和新鮮。這是我生命中第一個筆友,也是到目前為止的唯一的一個。因為書信來往就這一次,可以說是無疾而終。當時的此情此景已經淡忘了,只記得那時的我很淘氣很愛捉弄人因為我的署名叫做:冷冰冰。
前段時間看電影《瑪麗和馬克斯》,勾起我少時找筆友的往事。這是一部粘土動畫片,它不見得人見人愛,但它絕對是一部優秀的影片。這部電影打動我的是兩位主人公單純而又深刻的情感,伴有感動,笑料及關於人性的思考。之所以認同電影拍攝的好,是因為在瑪麗和馬克斯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影片中8歲的小女孩瑪麗孤獨又抑鬱,胖乎乎的她自卑又敏感,她有一個怪誕的父親和酗酒的母親,所謂的家庭教育乏善可陳,就像她媽媽所說的,超市裡的食物用品都是借用一下。偶然的機會,她寫信給遠在大洋彼岸的44歲的馬克斯,馬克斯是一個自閉寡居的猶太老男人。在彼此長達二十年作為筆友的通信過程中,他們有著相似的愛好,收集卡通玩偶,分享各自喜好的小零食。瑪麗也一次次的提出一些滑稽好奇的話題引起馬克斯糾結與煩躁。在日復一日的信件來往及人生起伏中,善良的瑪麗開始著手研究朋友馬克斯的病情及治療方案,並因為著書立說一舉成名。然而,脆弱的馬克斯經受不起輿論的喧鬧,理解不了朋友的好意。他敏感,多疑,猜忌,封閉。甚至和瑪麗斷絕了一切往來。瑪麗傷心苦惱的度日如年,也開始重複她媽媽酗酒的惡習。瑪麗的丈夫離開了瑪麗,去尋找那個他一直有往來的筆友,也帶走了瑪麗短暫的婚姻幸福。逐漸的,馬克斯釋然了,在一封封的信件和自我剖析中,他敞開心扉明白人是不完美的,世界也是不完美的。多年後,當瑪麗拖著行李背著孩子來到紐約看望自己親愛的朋友馬克斯時,馬克斯卻已經離他而去。留下的只有馬克斯仰脖看著的,來自瑪麗二十年來的的滿屋頂書信。
電影最耐人尋味、意味雋永的一幕是劇中最後一個場景,馬克斯家裡貼滿屋頂並熨平的那些來自瑪麗二十來的書信。兩個異性異國筆友真實,真摯,真誠的友誼感人至深,一封封信件是兩人友誼的橋樑,兩人開誠佈公坦誠交流,對方就像一面鏡子直視到自己本身的不足,二十年間彼此相互鼓勵、對照剖析並逐漸成長。這樣的情誼珍貴又深厚。片中很細膩的刻畫了小瑪麗成長的煩惱,瑪麗和馬克斯生活的細節以及對於人生的困惑和人性的思考。這樣的影片深刻又入心。相比而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懦弱中堅強,在市儈中善良,在自私中寬容,在失敗中成長。不屑於周圍的真實,卻眷戀別處的誘惑。因為自我保護,常常拒絕他人。滿口說缺乏安全感,沒有知心人,卻往往驚喜於一場意外的邂逅,樂衷於一次期待的會面。兩人之間,昨日還相見恨晚,今日卻擢發難數。其實,回過頭來,靜下心去,想想經歷的美好,彼此的不易,各自包容一些,退讓一步,多好。實際上是,你我都一樣,孤獨又脆弱,為何不相互取暖雙手相握。
瑪麗和馬克斯的故事,就像m&m巧克力豆,甜美順滑又細膩。我欣賞瑪麗和馬克斯真實的自我,也堅信書寫的快樂和文字的溫度,更珍惜身邊每一個真誠的朋友。不管我們是筆友,網友還是博友。因為,有生之年有緣相逢,我很感謝你,碰巧來過我的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