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關鍵時刻--The Four Feathers

四根羽毛/关键时刻/再战豪情

6.5 / 30,301人    132分鐘 | Canada:12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演員: 希斯萊傑 魏斯班特利 凱特哈德森 吉蒙翰蘇 麥可辛 露西戈登 尼克侯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09-12-12 01:37:01

《四根羽毛》的匠氣、份量與偏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芷寧寫於2007年7月17日)
    上天會帶走一些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以此來告誡你已經得到了太多。總是這樣勸慰遇到挫折的自己和身邊的朋友,而此話的原版是「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這句話也常出現在一些影片中,如《不可抗拒》,如《四根羽毛》。
    幾年前由印裔導演謝加·凱普爾執導的《四根羽毛》因其明顯的向獎項靠攏的表現手法,及揣摩著奧斯卡的脈搏而刻意打造視聽元素的匠氣做法,讓本人一時間以為又遇到了另一位做夢都想沖奧的大片導演張,於是只粗略地掃了幾眼,便打算將光碟束之高閣。不過,很快又改變了主意。
    《四根羽毛》改編自英國文豪A·E·W·馬森於1902年出版的同名戰爭小說,原著講述了一個有關勇氣、忠誠、榮譽和救贖的故事,背景橫跨歐非大陸,涵蓋了多種文化、道德傳統、思想意識以及多重的矛盾與碰撞,同時又兼具了友誼和愛情的左右為難,彷彿一部氣勢磅礴的集大成者。在本人的觀念里,這種里程碑式的巨著很難在電影的長度內展現出其全部的精髓,選取任何一段都不夠具有權威的說服力,稍有疏忽或缺失就會引發口誅筆伐,吃力不討好,除非你太有野心,而且它已被五次改編為電影,何況那種動輒花費億萬美金三年時間勞民傷財的做法和明顯的企圖心,令人不敢認同。
    一日,和朋友聊到希思·萊傑在《斷背山》前後的螢幕作為時,朋友表示這位澳洲陽光少年早在2002年的《四根羽毛》中就已褪去了他曾經稚嫩的酸奶氣息。於是,便翻出那張光碟來看。當看到哈瑞(希思·萊傑飾演)在荒漠中飢餓到刀割駱駝的皮肉喝血以保命及做俘虜苦役時的忍辱乞食,突然發現這個帥哥並不僅僅是化了個蓬頭垢面、鬚髮覆臉的裝,做茹毛飲血、喪失尊嚴狀,而是真的戲走心了。特別是其中的一場戲,當他從土著阿布(傑曼·翰蘇飾演)手裡接過食物時,飢不擇食地撕咬了一口,而後心情複雜的說出了一段台詞:「……我沒有活下去的理由,我依然恐懼。」阿布曾說過:「你們英國人走起路來都很驕傲」,而此時的哈瑞已經懂得不再自傲了,他將驕傲和尊嚴踏至深淵,而後從中獲得了重生。
    1898年,大英帝國對蘇丹的戰爭正酣。貴族青年哈瑞是英軍中一名年輕有為的軍官,他俊美開朗,戰功卓著,有一位將軍父親,三個軍中死黨,還有一位美麗的未婚妻艾瑟妮(凱特·哈德森飾演)……看來,他實在已經得到了太多。
    在出戰蘇丹前,哈瑞突然臨陣脫逃,並質疑女王出兵的理由,堅決從軍中退役。於是,他被榮譽至上的人類社會唾棄了,父親、好友、未婚妻均不能原諒他,他收到了代表懦夫象徵的四根羽毛,唯有朋友之一的傑克(威斯·本特利飾演)始終相信他,信任的重點或許是同樣深愛著艾瑟妮的傑克希望所愛的人得到幸福。
    為了洗刷恥辱、自我救贖,哈瑞悄悄來到了沙漠綿延的蘇丹,他選擇了一條坎坷曲折的路來駁回那四根羽毛所帶來的千斤重量和心靈煎熬,他的蘇丹之行,遠比軍隊裡的朋友們走的更艱苦:幾近邂逅死神的他來到了英軍陣前,在英軍軍隊裡充當最卑微的雜役、苦力、搬運工,打算默默地守護著朋友們;偷偷潛入危險的敵方,獲取情報,並派土著朋友阿布前去送信;危機時刻救助失明了的傑克,無意間發現了艾瑟妮寫給傑克的信件……當他得知另一個朋友被俘時,便主動去了戰俘營,打算協助朋友逃離。在戰俘營裡,肉體上的苦難和精神上的折磨,終使哈瑞不再像個驕傲的英國貴族……最後,在阿布的幫助下,哈瑞和朋友以假死逃出了苦海。
    阿布是個神奇的人,他曾是奴隸,當過英國傭兵,會說流利的英語,他彷彿保護神般及時現身伴在困境中的哈瑞身邊,阿布的話通常簡短而有力,他告訴恐慌中的哈瑞:「恐懼永遠存在。」當哈瑞和朋友即將返回英國,詢問阿布的打算時,彷彿上帝使者的阿布說:「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一刻他令我想起了影片《綠里奇蹟》中的黑大個子。
    如果說阿布是哈瑞的守護神,那麼哈瑞便是傑克的守護神。失明讓傑克變得更為果決,他早就知道:「這場戰爭造就不了英雄」,而苦難似乎能成就英雄,一如通過苦難的歷程來註解「勇氣、忠誠、榮譽和救贖」的哈瑞。
    看完該片後,很久都不想寫點什麼,總覺得該片有諸多不盡之處,或對精要挖掘不夠,或對附帶過份著墨,或妄圖吞下太多東西而消化不良。對這樣一部片子,說它好,有點違心,說它一無是處,又有點虧心。執導過宮闈鬥爭片的謝加·凱普爾這次似乎空有一腔美好的願望,而且這個願望還有點大了,他妄圖全取這部名著中所有的思想內涵和歷史積澱,就如同一個入了金山的貪婪孩子,完全不考慮自身的攜帶能力而只顧著去拿,結果東拉西落的,導演的這種「貪婪」終令該片難逃偏頗之嫌。
    或許導演想憑藉這部電影得到很多,反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因為「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0863207_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