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

卡廷惨案/爱在波兰战火时(台)/卡廷森林大屠杀

7 / 17,529人    122分鐘 | Germany:118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Argentina:118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

導演: 安德烈華依達
編劇: Andrzej Mularczyk Przemyslaw Nowakowski
演員: Artur Zmijewski 瑪雅奧斯塔夏絲嘉 安德烈切拉 妲努塔史丹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09-12-13 05:49:08

《卡廷慘案》:無語凝噎的史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芷寧寫於2008年3月3日)
    有媒體這樣評價《卡廷慘案》,「影片的最後二十分鐘描寫了屠殺波蘭俘虜的過程,這起歷史悲劇是值得人們謹記在心的深刻教訓。」最後這組揭示歷史真相的鏡頭確具有震撼及警醒的作用,其詳盡而真實、直接而坦白的畫面令人窒息——戰俘營裡的波蘭軍官被車載到卡廷森林,逐個從卡車裡給拉出來,由兩個蘇聯士兵架著,另一個士兵朝其後腦開槍,不是用毒氣殺人、也非機槍掃射,蘇軍顯得很有耐心,而是一個個的拉出來槍斃,之後將屍身丟進坑裡……
    當最後一個鏡頭完結,推土機將泥土推入坑穴時,影片結束了,不似慣例那樣緊接著出演職人員字幕,此時的螢幕上漆黑一片,伴隨著低沉而發人深省的音樂,讓觀眾浸在黑暗中去品嚐回味各自的觀影情緒。據悉,在華沙的一場比較早的試映會上,從螢幕由全黑轉為黑底白字字幕後的幾分鐘內,所有觀眾都靜靜地坐著,沒有一個人說話,也沒有一個人在位子上移動一下……
    每個民族都有其難以癒合的傷痛,波蘭亦如是,這個中歐國家曾遭遇過種種傷痕,動輒就被周圍鄰居們暌違盤算乃至瓜分殺戮。在屠殺事件發生近70年後,由2000年獲奧斯卡終身榮譽獎的波蘭導演安傑依·瓦依達用光影再現了那個血腥殘虐的史實,雖然瓦依達所用手法和切入角度看似細微,以四個波蘭軍人家庭期盼自家男人從戰俘營平安歸來、盼來的卻是慘無人道的屠殺以及慘案所造成的悲愴和巨大陰霾入手,從一個側面對那個隱秘的歷史事件進行了表述揭露,但效果卻是敏銳而撼動的,有波蘭媒體稱:「在波蘭電影史上,瓦依達的影片既開創也結束了卡廷森林慘案的章節。」
    或許影片所涉及內容會使很多人感到不好理解,一如《金融時報》所言:「人物角色的選擇對於波蘭人而言很容易理解,但對於波蘭以外的觀眾而言,歷史背景未知或者個人冒險意識如果加入到這樣的選擇中,或許會感到有些迷糊。」故而在觀影前,建議先了解一下史實(有興趣的人可參看文末的延伸閱讀)。
    影片伊始就向人們再現了波蘭在二戰初期的艱難處境——兩撥波蘭難民於橋上相逢,一方喊著:「我們後面是德國人!」,另一方回應:「蘇聯人從東邊打過來了!」——1939年9月1日德國人從西邊閃電般地佔領了波蘭,9月17日蘇聯軍隊從東邊攻入,數以萬計的波蘭人在自己的家園淪為無處可逃、無家可歸的難民。被德軍打敗的波蘭軍隊在向東撤退時遇到了來勢洶洶的蘇軍,只得繳械投降……繼而,這個出產過蕭邦、居里夫人的國家便如同砧板上的肉一般再度任人宰割,苦難中的波蘭人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更別提其他諸如勝利、獨立、尊嚴和自由這類奢侈品。
    德、蘇在各自的佔領區內為所欲為,納粹在精神上施暴,不許波蘭的大學自行制定教學和考試,並索性關閉了大學,把教授們統統送進集中營;蘇軍乾脆粗暴將紅白兩色的波蘭國旗一分為二,紅色的部份繼續懸掛,白色的用來擦鞋包腳,並開始逮捕波蘭軍官的妻小……
    發生在1940年春的卡廷慘案,是德國人於1943年發現的蘇軍暴行,因其在彼時戰場上的利用價值,德方予以了高度重視,組織了驗屍團對其進行了調查揭露,且舉行了一個別有用意的安葬儀式。戰後,這樁罪行被勝利方、身為同盟國三大巨頭之一的蘇聯轉嫁到納粹頭上,蘇方又重新打開坑穴,將可憐的遺體挖出,粗暴的剪開屍身上的殘破衣物進行檢查,並將中彈的頭顱集中在一起,宣稱這種腦後開槍的做法是納粹所為……
     戰後蘇聯控制下的波蘭,人們對這種竄改史實的做法相當憤懣,他們中有的甘冒被抓的危險直言不諱,有人因真相的煎熬而自殺,有人則掏出了復仇的手槍,更有人將史實刻在石碑上以駁斥謊言……如遇害波蘭將軍夫人的憤怒直言:「他們在說謊」,如「新軍隊」上校、原波蘭倖存少尉的自殺,如青年tadzio的慘死街頭,再如被害上尉Piotr的妹妹Agineska的被捕……
    Agineska準備為慘死的哥哥立一塊石碑,記錄其真實的被害時間,而非蘇方宣稱的1943年,即便得知神父因主持過當年德軍為卡廷墳場所做的安葬而被蘇軍逮捕,即便姐姐苦口婆心的勸阻,她依然堅持……相較於Agineska的不計後果,她的姐姐雖總以一個波蘭人對卡廷慘案的態度來判斷其是否忠於波蘭,但身為老師的她清晰地認識到他們這代人想要脫離蘇聯完全獨立是不可能的,於是她像大多數波蘭人一樣迫於形勢,選擇忍辱負重的活著。她對來遞交簡歷不肯將父親死於卡廷這欄文字改寫的tadzio說:「……(修改簡歷)不是背叛,是理智,現在百廢待興,像你這樣的年輕人都把自己往刑場上送,那麼誰來建設國家?」在她看來,與其像妹妹那樣進監獄,不如「多生幾個波蘭的孩子」。
    在講述歷史真相的同時,影片在精神層面上再現了波蘭軍人的氣節,雖未能使祖國免受蹂躪,然而他們可以被打敗,但不容被辱,他們也不會逃避,更不會屈服,他們代表著波蘭民族的魂。如片中安娜帶著女兒妮可找到了即將被押往蘇聯戰俘營的丈夫,然而丈夫卻拒絕脫下軍服喬裝改扮隨她逃跑,他要像個軍人那樣接受眼前被俘的事實。在戰俘營中,被俘軍官的最後一個平安夜,老將軍深沉地對部下說:「我們必須堅持下去,自由的波蘭離不開你們,我們目標就是要讓波蘭重現出現在歐洲的地圖上,一個真正富強自由的波蘭。」接著,他們唱起了讚美詩,為民族的未來祈禱。
    不同於婆婆收到了從集中營裡寄來的教授公公的骨灰,影片後段,安娜收到了善良人士送來的丈夫的遺物——日記本,通過它,向世人展示了那段不幸的史實。許是導演瓦依達的父親也是卡廷慘案受害者的緣故,影片的側重點放在了軍人家屬這邊,之前他曾考慮過「要製作一部關於自己的父親還是母親的電影?」最後,他決定以母親的視覺來再現這一切,「這是一部政治片,但是關於我母親的故事是心理上的。她坐在那裡等待,給紅十字會和倫敦寫信,總是在期待他能活著回來。」於是,4個等待中的家庭及其變故成了該片的核心主線。
    因影片細節部份的深層刻畫,使得很多人認為該片結構鬆散,易分散觀影注意力,其實各情節之間、各人物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關聯,且關注波及者的命運這一處理手法正是影片舉重若輕之處——將卡廷慘案這一沉重的歷史題材用普通人的感同身受來再現,更顯其悲壯殘酷的一面。
    影片整體風格肅穆,人物塑造飽滿,表現手法純屬,細節安排巧妙,從而使影片顯得流暢而通透。鏡頭中的克拉科夫充滿了悲情哀婉的美,結合片中人物的命運,對應卡廷墳場的人間慘景,令觀影感受一時間竟無語凝噎。

 [延伸閱讀]
(史實背景)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發動閃擊戰,佔領了波蘭西部地區。9月17日,蘇聯從東部進入波蘭,佔領寇松線以東的全部波蘭領土,俘虜約25萬名波蘭軍隊官兵。蘇聯隨後將波蘭官兵分別關押在一些新建的戰俘營。其中的斯塔羅別利斯克、科澤利斯克和奧斯塔什科夫3個戰俘營,關押著包括9000名軍官在內的共約1.5萬名波蘭戰俘。
    1943年4月13日,攻入蘇聯境內的納粹德國軍方宣佈,在德軍佔領的蘇聯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地區發現被蘇聯軍方屠殺的波蘭軍人的萬人坑。4月15日,蘇聯發表公報,對此予以否認,宣稱這些波蘭戰俘在德軍入侵蘇聯之後落入德軍手中,是被德軍所殺害的。此後,德國和蘇聯均先後組織調查團前往卡廷進行實地調查,並相互指責。戰後,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在審訊納粹德國戰犯時也迴避了棘手的卡廷事件,從而使之成為一樁未了的歷史迷案。
    此後,波蘭方面和國際社會針對蘇聯政府的說法多次提出懷疑並展開激烈爭論,但蘇聯政府始終堅持其立場。直至1990年4月13日,在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蘇之際,蘇聯才正式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
    據披露,卡廷事件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蘇聯認為波蘭戰俘是一個大包袱(蘇聯正在緊張的備戰中,不願再為戰俘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時,波蘭戰俘隨時可能反抗蘇軍的監禁),遂決定先處理掉波蘭戰俘中的軍官(認為殺了軍官後,士兵就好管理)。
    1940年3月5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內務部長)貝利亞專門就對2萬餘名以波蘭軍官為主的戰俘和犯人實施槍決一事寫出報告上交史達林和聯共(布)中央審批,隨即獲得批准。
    1940年4月初,處決波蘭戰俘的行動正式開始。一部份被俘的波蘭軍官被從上述三個戰俘營帶上汽車,秘密運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員站在波蘭戰俘身後,用手槍對著他們的後腦開槍。掩埋之後,在上面鋪上了厚厚一層土。不久,第二批戰俘又被運到該地被同樣處理。直至同年5月中旬,蘇聯方面在卡廷森林共處決波蘭戰俘4421人。他們被分別埋入8個大坑,上面鋪滿松樹和白燁樹,其中不乏波蘭軍方高層。
    除卡廷森林外,蘇聯方面還在斯塔羅別利斯克戰俘營槍決了3820人,奧斯塔什科夫集中營槍決了6311人,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的其他戰俘營和監獄槍決了7305人。加上卡廷森林槍決的4421人,共計21857人,其中包括約1.5萬名波蘭官兵俘虜。

(被俘波蘭軍官狀況)
    在被害前,蘇聯冶金部門徵用這批被俘的波蘭軍官從事重體力勞動。為了爭取權益,也為了抗議戰俘營裡糟糕的生活狀況,被俘軍官要求蘇軍履行「日內瓦條約」,並要求得到條約所述的戰俘待遇,甚至為此舉行了「罷工」。
    另外,他們還質疑蘇軍拘押他們的合法性:請蘇聯政府向我們說明我們是否是戰俘?如果是戰俘,那麼我們要求根據各國公認的對待戰俘的準則對我們。如果我們是被捕者。那請向我們說明,我們究竟因為什麼罪行遭到拘捕?請釋放那些與戰爭毫無關係的老人和病人回家。請讓我們有和家人通信的權利(摘自《波蘭戰俘要求確定的地位和遵照公認的國際準則對待戰俘的聲明》)。
  在他們的所有要求中,有一條最為打動人心:「請不要給我們放映侮辱我們民族感情或者我們祖國榮譽的影片。儘管我們是戰俘或者被拘留者,但我們畢竟還是軍人!始終佩戴著軍銜的軍人!」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7350553_d.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