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復仇 [港]--Vengeance [2009]

复仇/暗标/復仇

6.5 / 6,802人    108分鐘

導演: 杜琪峰
編劇: 韋家輝
演員: 強尼哈雷狄 黃秋生 任達華 葉璇 林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五色全味

2009-12-14 10:02:27

殺手也想有個家。


誰也不會忘記,10年前的《槍火》里,阿鬼在做理髮師,阿MIKE在做泊車仔,阿肥閒來無事在玩兒跳舞機……每個金盆洗手故事的背後,都是主人公希望涅槃重生的簡單夙願。

10年後,阿鬼由保鏢做了殺手,依舊還是逃不掉江湖的腥風血雨,只不過心中尚且有個他牽絆的「家"。

《復仇》不是」復仇「電影,未關乎仇殺,只關乎家園。鬼佬因為失去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女兒,女婿和外甥而誓要復仇;阿鬼因為念及馮先生弒殺鬼佬全家而捨命助其復仇;黃日華吳廷燁殺人組最浪漫的一刻便是他們的家庭溫馨日,而後便盡皆慘死;多仔婆身邊的一堆子女以及多仔婆與阿鬼的關係,表面雖並非親人,本質上卻是一個家庭;馮粹帆死前和阿鬼說的一句話是「兄弟,你好」,不是那種患難朋友的感覺,而是家庭裡的兄長式情誼……

鬼佬復仇成功後,卻只有和所有孩子坐在飯桌前,才浮現出久違的笑容。在敘事者心中,「家園」比「復仇」重要,當一個人連記憶都喪失時,他還會記得什麼呢?他只有在收穫家庭的感覺時方能獲得喜悅。

但江湖電影總會有身不由己的一刻。所以《槍火》最後一刻必需要為阿信的逃脫秘布暗局;《放逐》的家園概念(孩子和何超儀的逃脫)成全於全體成員的陣亡;直到《復仇》也並不例外,阿鬼又一次捨生取義,用英雄主義的犧牲證明了其的所指——家園價值的毋庸置疑。

《復仇》的身不由己,問題不在於記憶,而在於職責。對於必需要做的事情,即便記不住,也必須舍盡萬般去記得。點明主旨的林家棟對白:"如果鬼佬有得揀,你估佢會唔會選擇唔記得」立馬被阿鬼反駁:「佢唔記得啫,我記得。」記不記得不是問題,而是在於要不要去做。這就是最原始的「忠孝難兩全」的價值困局,更何況主人公的仇恨是與「家園喪失」鉤掛的,便又一次驗證了杜琪峯電影不得不為的無奈景況。

相比游乃海在有關兄弟情的小細節上妙思不斷,做師傅的韋家輝則更關注一些傳統的價值觀,例如《復仇》一片中反覆出現的「無後為大」式觀念——殺手殺人不要緊,最關鍵不能殺了孩子;以及上文所提主人公的「職責」感,對一些行為有「義務」和「大任」的傳統價值感。

比較而言,韋家輝因為少了一些游乃海所擅長的「兄弟」情懷,所以總是很難在杜琪峯電影中表現出杜琪峯所相當痴迷那種「兄弟」關係。其實很明顯,韋家輝自《一個字頭誕生》開始,電影故事中的男人幫都總是有著隔膜,可以嬉笑怒罵,但分明不能達到那種和諧共存;所以《復仇》作為概念上的《槍火》三部曲的終結篇,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這個系列一直的內在核心:便是講述男人間的友誼和信任。阿鬼幫鬼佬復仇,並不是因為「友誼」,而是因為一種傳統的「家園」價值觀,片中不斷取而代之的「家園」概念無法撐起全片的影像風格:阿鬼與肥樂,阿柱三人的關係遠未達到前作的那種融洽默契,所以分明是以殺手團隊作為基本人物架構的電影,「團隊」感卻只變成了雞肋,無法展開,只空留下形式感,未免讓人遺憾。

很明顯的是,一旦韋家輝掌握了劇本,那杜琪峯就很可能變成一個服務者。杜琪峯之所以敬畏韋家輝,因為韋家輝強大的劇本概唸經常大過杜琪峯的敘事語言;而不像游乃海,歐健兒,葉天成這樣銀河創作組的成員,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杜琪峯完成他自己的意念。

這是一種本質上的不同。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杜韋合作的電影中,除了《神探》與《大隻佬》外,便鮮有標籤鮮明的「杜琪峯作品」,

而上述兩部電影,韋家輝也才是真正的幕後操盤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