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卧虎藏龙/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

7.9 / 281,749人    120分鐘

導演: 李安
演員: 周潤發 章子怡 楊紫瓊 張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aking王小心

2009-12-14 22:08:22

李安:獨一無二的華人導演


 李安是我最喜歡的華人導演。從2000年的《臥虎藏龍》開始,我就一直喜歡和關注他的電影。在大學的圖書館裡陸續看到他之前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三部曲,後來又看了英文的《理智與情感》,到2005年《斷背山》時,我對他的喜歡和對他風格的確認就穩定了下來,並且一直持續到《色戒》和《Taking Woodstock》的現在。《臥虎藏龍》剛出來時,被很多觀眾所詬病,說不像武俠啦,又是拍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啦,如此等等。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有些人會拿李小龍或者李連杰的功夫片標準來評判《臥虎藏龍》,並說它不好,這在我看來,簡直就像在說《魔戒》作為愛情片不好看一樣,是個偽命題。同理,我也一直為湯唯因為出演《色戒》而背上「一脫成名」或「演漢奸」這樣的黑鍋而替她感到冤枉,因為《色戒》並不是一部意識形態的、或者諜戰的片子。

《臥虎藏龍》並不是一部武俠片;而正是從這部片子開始,我才感到李安的電影中有一些內在的穩定因素,是與生俱來的、與導演的性格息息相關的;我喜歡這種風格未定的導演,因為在每一部片子當中,你都不僅是看部電影而已,而是通過電影在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意圖,在與導演交談。李安的作品不多,通過這十來部電影,我覺得以下是造就他電影魅力的那些「穩定因素」:

1. 東方美學。李安的電影,在技術上,是東方的。想想看那些長鏡頭和最考驗導演美學功力的構圖——長鏡頭可能來自台灣導演的傳統,而那些安靜的,幾乎是靜止的畫面把電影這種「動」的東西的腳步放慢了,演員不能僅僅用動作和聲音一帶而過的表演,而必需要通過從頭到腳的全部身體來傳遞人物的感情。在李安的鏡頭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就是那些安靜的部份:

- 《斷背山》里,在懷俄明山的暮色中,Enis和Jack兩個人一個在山上的羊群中,一個在山下微光明滅的帳篷里四目相望,他們看不見對方,但情愫就像爐火中飄出的炊煙一樣暗暗生長;

- 《臥虎藏龍》里,純色如中國水墨畫的安徽民居間,玉嬌龍和秀蓮進行幾乎看不清的打鬥,刀影在水中映出波光連連;

- 《推手》中,Master Chu的推手手緩慢到近似慢鏡頭;

-《色戒》中,王佳芝在日本式的包房裡,倚著細碎格子的門框擺出舞台一般的姿勢給跪坐在地上的易先生唱《天涯歌女》;

這些最悄無聲息的情節,如畫畫一樣的構圖,就是李安電影中感情最充沛的時刻。在李安的攝影機下,它們或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一定是最動人的。在好萊塢的舞台上,許多西方導演忘記了動靜相長,用畫面和聲音充斥觀眾的腦海,比如他們的恐怖片;卻不知道適當的舒緩是觀眾思考的時候,也是導演最容易傳遞出感情的時刻。



2. 隱忍。其實隱忍也是東方的一部份,但不屬於影片的技巧,而是內容。我到最近才明白《臥虎藏龍》名字的由來,李安自己說(我把它翻譯成中文):「……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它就是你的血肉。你必須隱藏起你的感受。這本身就可成為藝術,隱喻和象徵,顏色和構圖的應用。總有方式可以讓你不說,但無論如何把它表達出來。對於一個被壓抑的社會來說,這是一個如此充滿感情的出口。它就是所有電影的靈魂,被壓抑的、充滿感情的希望。

這,就是『藏龍』。」

把壓抑的感情表現出來,這本身就是藝術。王佳芝是這樣,Enis是這樣,俞秀蓮是這樣,老朱也是這樣。當臨死的李慕白握著秀蓮的手,說自己浪費了一生,要用最後一口氣說出自己的愛,這樣他才能不再孤獨,也不會害怕死亡時,就是隱忍迸發的那一刻,也是整個電影點題的時刻:追求自己的本心。即使在西方的題材中,也充滿這種隱匿壓抑的情感,如果題材不是足夠感性,李安是不會想把它拍成電影的;他要的是一種靜止的張力,看不見的衝突,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回憶。



3. 人性。張藝謀也懂得東方美學,也懂得構圖和顏色,鞏俐躺在高粱地的鏡頭一樣美得驚心動魄,為什麼除了早期的幾部作品,張藝謀的電影都變成了笑話?因為沒有人性。很多人批評張藝謀不會講故事,其實「不會講故事」的更深含義是:「不懂故事」或者「沒有故事」。張藝謀適合拍《印象西湖》或者《印象小瀋陽》,但《英雄》和《埋伏》的台詞只能變成笑話。李安和張藝謀的最大區別是,他的內心是有故事的。在拍《推手》之前,他幾乎沒有一部像樣的作品問世,但他的pitch打動了《推手》的贊助方。他用了「Assemble」這樣的詞來形容李安的描述:他心裡早就有電影了;他只是需要外界的手法來「裝配」它而已。與李安合作過的大牌明星、音樂節、歌手有很多,他並不怯場,把這些人和設備駕馭得虎虎生風,甚至新生代的演員因為他的調教而成為大牌明星,因為他有內心的想法。

 這種想法,這種內心對電影的創造,是一個導演最有力的武器。這些東西,我認為,來自於他的成長和教育經歷。很長一段時間,他被認為是「非台灣」且「非西方」的;他的父母來自大陸,他生在台灣,在美國受高等教育;想在西方的白人社會中導演電影,沒有人會相信,所以他在《推手》之前的六年,沒有導演過一部電影。這些「outsider」的境遇和太多年的沉默給了他融於電影的性格和磨礪思想的時間,如果沒有這些,今天的李安不會如此從容和深刻。

正是這樣的「outsider」,才讓他有能力駕馭各種題材的電影:華人的,東方古典的,西方古典的;同性戀的,牛仔的,嬉皮的。幾乎沒有一個導演像他這樣,能在跨度如此之大的題材上取得成功,更令人動容的是,每一部作品中,都有相同的東西體現,即人性,對人的表達,對人的感情的表達。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東方題材,《臥虎藏龍》就會受到西方觀眾的喜歡,而《赤壁》就不行的原因之一。李安的電影是溫情脈脈的,不激烈,不暴力,卻有攝人心魄的力量,這是張藝謀用濃烈色彩也無法達到的。



還有很多因素促使李安的電影讓人著迷:比如音樂等等,但由於不是他獨有的特長,就不多說了。回到開頭的話,對這種風格統一的導演,我會一直關注且喜歡他的電影,因為不用提心弔膽,不用管「他今天又玩什麼么蛾子」,即使有那麼多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演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