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紅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

红色小提琴/红提琴/

7.7 / 29,109人    130分鐘 | France:140分鐘

導演: 佛朗科斯吉哈德
編劇: Don McKellar and 佛朗科斯吉哈德
演員: 卡勒洛謝奇 Irene Grazioli Anita Laurenzi Tommaso Puntell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博倫

2009-12-15 00:18:47

但為君故 至死不渝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故事的最開始是一個生命的誕生。正如塔羅牌占卜者的預言,這是一場漫長的冒險的起點。我已經記不清預示命運的那幾張牌的內容,那麼就讓我按照記憶中的感受隨意曲解吧。

刨除掉誕生和輪迴的重生,故事的第一站是個天才橫溢的孤兒。雖然不是琴的第一個擁有者,卻讓琴第一次為他而綻放。從男孩在爵士面前拉響的第一弓起,紅色小提琴終於開始他肆意攫取靈魂的序幕。是的,攫取靈魂,無論是演奏者或是聽眾。對於背身過去欣賞琴聲的爵士而言,打動他的想必不會是中世紀義大利精美的制琴工藝,也不會是男孩尚嫌生澀的演奏技巧,又或是孤兒院裡世代相傳的美妙旋律。正如當時的那個畫面,紅色小提琴的第一次登場猶如滿幕陰霾下的巍峨群山,靜謐而蓄勢待發,彷彿能隱約感受到雲層背後燦爛的陽光即將撕開烏雲的阻擋,直射人心。於是爵士動心了,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別人會誤以為他就是男孩背後的太陽,讓平凡無奇的石頭變成光芒奪目的鑽石,毫無疑問比法蘭西王室為他的演奏動容更值得誇耀,也更有價值。於是最後一搏的樂師和只想每頓飯都有起士的孤兒湊成了一對。節拍器啪嗒跳躍的節奏,卻是小提琴蠶食男孩生命的腳步。電影中第一個讓我銘記的細節就是男孩最後拉完一遍琴後長噓一口氣,留下節拍器兀自啪嗒啪嗒地響著,彷彿已經戰勝了生命中一切的障礙,將所有的東西都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只要他手中還有他的琴。要知道,我們其實可以輕易地擺脫生活,只要我們願意放棄生命。此刻的小提琴像是貪得無厭的魔鬼,吸食男孩的所有靈魂。站在那裡演奏的已經不過是個軀殼,靈魂早已纏繞在每一根琴弦上飛舞,自由、絢爛,亦不是鑽石明珠美玉這般俗物可以比擬。即使夜深入靜,當一切復歸平靜,緊緊摟著小提琴才能入睡的男孩,相信依然在夢鄉中將他的靈魂百分之百地浸入在琴中。祭品的下場不用多說,可喜的是這畢竟是個皆大歡喜的歸宿,在最接近頂點的時候墜落也算得上是光芒奪目。當爵士把手伸向男孩墓地的時候,這就是另一項交易了,這樣的靈魂,紅色小提琴也不屑接受。

將紅色小提琴比作母親孕育的生命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比喻。嬰兒在母體內的無限索取,得到的是從一個受精卵細胞成長為萬物之靈的奇蹟,而以純粹得只剩下音樂的靈魂為養分,紅色小提琴又會是怎樣的造化神奇。所以如果這段旅程用一張牌來預示,我想應該是「孕育」。 幾個世紀的埋沒,並沒有讓紅色小提琴幪上一絲灰塵,以致於即使隔著整片田野,還是能讓魔鬼循聲而來,一併到來還有魔鬼所帶來的「誘惑」,一段新的旅程,一次註定要付出代價的選擇。

音樂對於一位作曲家可能意味著一切,但對於一個天才作曲家來說,可能就只是他的玩物而已。誰都不想淪為玩物,可是誘惑擺在眼前,卻總有痴人甘之如飴。才華對於女人和小提琴來說都是致命的吸引力,你以為你是他才華的根源,你以為他離了你就失去了全世界。其實,相思抵不過吉普賽女郎的肉體,中世紀義大利的名琴一樣可以被仿造的以假亂真,他的真心不過是利用與征服。魔鬼的誘惑就是讓你明知他的邪惡也同樣無法拒絕,就像先知般的浮士德一樣無法拒絕魔鬼帶來的美好,然而你註定為此付出代價,浮士德最後得到了天父的救贖,紅色小提琴的「救贖」卻來得晚了些。

失去象徵身份地位的琴頭,這代價是承受得起的。可是從此就被當作一件簡單的物品,價值只是米粒大的紅寶石時,這份悲哀就不得不讓人嘆息了。漂洋過海,輾轉反覆,命運的車輪總是接受著冥冥之中的指引。小提琴還是回到了真正愛音樂的人手中,即使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紅色小提琴。他只是一把琴,與在那個時代被毀滅的無數琴一樣,他只是樂器,卻是讓人值得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的樂器。張艾嘉是個好演員,可以看得出她多麼努力得想要詮釋音樂對於她的意義。可是不是真正以音樂為生命的人是無法將這種感覺詮釋得淋漓盡致的,就像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恐怖年代的我們,只有用些無力的詞句來描述。人心惶惶,帶著鐐銬舞蹈,於無聲處的吶喊,所有讓我們彷彿感同身受的衝擊其實都抵不過那個年代某次大會上一個凌厲的眼神。

故事講到這裡,創造生命的母親已經是大腹便便,一切即將劃上終點,當然也是一個起點。生命的終結是終點,也是起點,這道理我們總是難以接受,可是反過來說好像倒是順理成章。那麼根據簡單邏輯的逆反命題公理,是不是連帶著前者也該被我們接受呢?所以最後一張牌不是出生也不是終止而應該是「輪迴」。

黑人鑑定師的角色是極其討巧的,看得出來是導演為了照顧到觀眾的情緒而有意安排,故事難免有些牽強。一堆從中國運來的殘骸,居然在裡面一眼看到了傳說中的紅色小提琴,然後順利瞞過所有對手,又有一個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幫兇」,然後又用了那麼白痴的方法掉包,一點都沒有傳統盜寶電影中精密的設計,猶如科幻的高科技器材,然後即將被人贓俱獲,千鈞一髮,矇混過關。可是大家喜歡的就是這個,喜歡他的執著,喜歡他的掙扎,喜歡他對女兒打電話時的那份輕描淡寫,彷彿讓拍賣場上所有人為之瘋狂的稀世珍寶也抵不過寶貝女兒的一個微笑。終於紅色小提琴圓滿了,一切回到了最初的軌道,一個嶄新的生命從這一刻誕生。紅色小提琴從來不該被當作什麼寶物,他只是一位父親送給孩子的禮物,他所存在的所有意義只是為了那個微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