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盜電台--The Boat That Rocked

海盗电台/出位乐人谷(港)/海盗电波

7.3 / 116,103人    135分鐘 | USA:117分鐘

導演: 理查寇蒂斯
編劇: 理查寇蒂斯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比爾奈伊 潔瑪雅特頓 肯尼斯布萊納 艾瑪湯普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能七九西

2009-12-15 04:04:41

自由本是件膚淺的事


昨晚回到宿舍就已經快過零點了,懶懶的,實在不怎麼想繼續看書,想著看部沒什麼營養的電影消磨下時間就早早洗洗睡了。 基於這樣的原因,才選擇下了很久的《海盜電台》,然後出其不意地心澎湃了一把。 「地下電台」是個歷史悠久的概念,即使在我們的教育中,地下電台也並不陌生。舉凡海內外,說起地下電台,總是與紅色政權、革命、民族解放這些概念聯繫在一起,同20世紀中葉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共沉浮。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一次去上海廣播電台,直播間大門口有荷槍警衛把守,甚為震驚,心想不就是播播新聞報紙摘要,990廣播,百靈鳥廣播麼,又不是市政府。大人們開玩笑說,如果要佔領一個國家,第一件事情就要先把電台給打下來……或許直至網際網路誕生之前,電波應該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最高效的媒體工具,畢竟不是誰家都買得起二十九寸大彩電,但是路邊攤一個調頻收音隨聲聽的價錢,比一份紐奧良烤翅都貴不了幾個子兒。或許故此,空中話語權的爭奪戰,成了所有戰爭中另一條至關重要的隱形戰線,地下電台象徵著徹底而絕對的自由,它可以橫越所有洋海高山,所有的鐵絲網和禁令,衝破一切阻隔,在空中穿梭傳遞著資訊,因此成為了最具革命性顛覆性的象徵符號。 風雨飄搖的革命年代過去之後,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地下電台也理應伴隨著烈士們的鮮血與傳說共同沉寂,走入博物館。但《海盜電台》告訴我們,即便是經濟昌盛國泰民安的和諧年代,即便是繁榮似錦的60年代英國,自由永遠不是一紙紅頭文件,一句合法的口號,或者一尊紀念碑那麼簡單。60年代的英國人,認為追求自由的需要從來不能停止,更不會伴隨著民族自由的實現而走到盡頭,還有其他甚至更多的自由需要被喚醒籲求,並用同樣的熱情與瘋狂去追尋,那不一定必須是高尚的,複雜的,形而上的,可以僅僅只是聽音樂的自由,聽搖滾樂的自由。 在當下自詡自由已經多如高速公路上的廢氣的和諧社會中,正是因為這個理由,才令螢幕前的觀眾心有慼慼然焉。當然影片鮮艷的色彩,誇張的服飾,經典的音樂,舒緩有致的節奏,輕鬆明快的調子,煽情的高潮,骨子裡的英倫浪漫喜劇范兒,還有那一群有愛又型格的老男人們……都可以是讓人愛上這部影片的理由,但總有那麼一些其他的,有足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才讓上述這些因素變得更可愛,才讓我們心甘情願地沉醉在劇情之中,跟著他們一起歡笑,一起屏息,一起默哀,一起流淚。對於並不屬於,也未曾見證經歷過故事所發生的年代的我們來說,海盜電台是一個我們承受不起的烏托邦,它代表的不過是一個最簡單最普世的夢想,無論我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追求個人自由的自由。或許有一天,當我們能夠實現這一點,並能夠尊重寬容每個人擁有同樣追尋自由的權利,才可以實現真正的天下大同吧。 海盜電台確實是膚淺的、商業化的、非搖滾精神的、討巧的、程式化的,甚至可以說是媚俗的,但這並不妨礙我給它打上五顆星。讓我們把搖滾精神留給音樂人,把文藝電影留給影評家們,把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的爭論留給哲學家們,把實現自由的範疇的討論留給倫理學家們……然而追尋自由,爭取自由,渴望自由的權利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因為自由本是件膚淺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