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09-12-18 19:13:20

《死亡詩社》是大海淹沒了船與船長




     《死亡詩社》,這部片子很有意思,有人糾結,有人亢奮,是部能讓人煩擾的好片子。

    雖用「望遠鏡、放大鏡、透視鏡」把此片探照了一番,片中揪扯到一起的有關詩歌的枝枝瓣瓣依然未在我心中紮成浪漫的花束,但這並不影響我對《死亡詩社》的喜愛,也不減此片在我心中的分數。

    惠特曼的名字對我來說,比他的詩歌浪漫、好記、有親切感。我依稀記得羅素曾拿惠特曼與卡萊爾就本能與喜好做極端範例比較,卡萊爾是殺人魔腓特烈大帝這類人的擁躉,蔑視弱者與被壓迫者,常用極端的方式嘲弄「三萬個不幸的縫紉工。」;而惠特曼恰恰相反,他喜愛並尊重大多數人,是個超現實的樂觀主義者,當然也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民主鬥士。在儘可能客觀的情況下,羅素的天平是傾向惠特曼的。羅素在著作里提倡「增添本能的喜愛,減少本能的嫌惡」,從這點上看,《死亡詩社》在探討激情、浪漫、自由的過程中,它也把問題帶進了代溝、隔閡、本能的抵制與嫌惡中。

    很多人已用美妙的文字為《死亡詩社》修葺了一道道柵欄,那裡有浪漫,有自由,也有憤怒。至於我的個人感悟,可能與我自身缺乏浪漫有關,我只想避重就輕,僅拿一點邊角料當個手帕,擦拭下觀影后流下的酸苦的淚。

   人是複雜的,我們看《動物世界》,讀《生存法則》,解析人與人的情感奧秘,始終找不準人的心門向哪兒開。滿懷希望的時候迎來挫敗,想著吃虧是福的時候卻接連遭惡。看《死亡詩社》就有這種被欺負的感覺,並非真切地來自影片中的各色人物,可能那時我自己也迷失了方向,只覺生活是個大騙子,社會是個施展騙術的競技場。

   Keating用「船長」這個綽號很諷刺,彷彿在揶揄真實的生活。船長不是造物的神,船長不過是領航的舵手,像惠特曼一樣偉大的鐵達尼號都會沉沒於大海深處,別說一片小小的孤帆。想要心靈的自由與安全,只能等待大海這個大環境的脫胎換骨,而這期間,大海一定會吞噬掉無數個船長與水手。

   沒想過Keating是個「刀槍不入」的精神領袖,所以看到他撐著脆弱的肉身用溫和的靈魂掙扎於世間,我已覺欣慰,在夾縫中抱有希望並把這種希望帶給孩子們,他是個好老師。

   Neil結束生命的方式在意料之中,雖然是精彩的高潮,卻是自由之歌的尾聲。他啊還是個孩子,精神境界遠達不到Keating老師的隱忍與變通,是凡塵間的遺憾,但他的離去又寓意了寧死不屈的自由精神。對於一個願用生命換取自由的年輕人來說,惠特曼的自由精神與詩歌竟然那麼不堪一擊,終究是場悲劇。想想, Keating與Neil都是犧牲品,他們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定義這個詞,一個小心翼翼地活著,一個走投無路而死去。

   其實,我也不想隱藏膚淺的心得。在此片中,如果詩歌的另一個名字叫激情,我想我或許感受到了。看片的過程中,我一直被熱情似火的青春索引,心情也像石子打亂的湖面一刻也未平靜過。在此片中,如果詩歌還有一個名字叫死亡,或許我同樣感受到了。Todd在雪地裡狂奔的身影,那是我看到活著的人追逐死去的人,用身體與吶喊勾勒出的最具詩歌意蘊的陰陽兩界。

   用幾句直白的話拼湊一首詩,有點梨花體的「羞」感,不知道有沒有激情,但絕對通俗。

    一隻胳膊掰不過一條大腿

    很多 很多的胳膊

    就能掰得過

    一條 很大 很大的大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