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閒庭

2009-12-19 23:07:20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寫在《閃亮的風采》旁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閃亮的風采》這個片子我是一直在看的,從十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撿起。
然後這些年,看了很多遍。可能是在不同的國度里,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心情下,和不同的朋友一起,或者一個人。很難說明白,到底是什麼地方吸引了我,因為我自己也想不明白。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曾經想過要寫下一些相關的文字記錄心得,卻往往不能完成。這次也是這樣。有四五天了吧,重看了好幾次,也搜集了一些資料。寫了三個開始,但都不是我想要的,就像我不明白為什麼David的父親為什麼要一直冷酷殘忍的對待自己的愛子。

劇中有這麼一幕場景,David的父親坐在家裡老式留聲機旁靜靜的品味《拉赫馬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背後的陽光淡淡的透過窗簾輝映在他身上。就那麼低著頭安靜的品味,家人也都悄無聲息。這樣靜謐的畫面和溫情時刻,讓我想起的卻是納粹集中營、二戰、人皮燈罩、堆積如山的金牙齒,還有那紛紛揚揚如同雪花一樣飄落的焚化爐的灰燼……猶太民族經歷的血腥與苦難和千年以來的顛沛流離,在整個人類的興盛發展史上是一個最不理性的標記。很難想像為什麼一個民族擁有那麼多的財富和頂尖學者,卻遭遇了這麼多的挫折,更險遭種族滅絕的厄運!在二戰之後的時代大背景里,我不知道有多少倖存下來的猶太人是默默生存著的,他們對於生活生命的感悟是怎樣?我又想,一個如此鍾愛甚至崇敬《拉三》的人,是不是一個沒有良知和修養的莽夫?如果是有這樣的一個莽夫,他對自己的愛子有怎樣的仇恨,欲殘之而後快呢?很難講明白。

其實很難講明白是因為出發點錯了。他父親無疑是愛David,而且是最深沉最厚重的父愛。他有自己的人生經歷,有自己對社會、政治、國家的認識,有自己對生命、幸福的感悟,更有最深重的生存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根植於猶太民族的血脈裡邊並且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思考方式。他所信奉的理念堅持的原則,是他度過難關的依靠,自然是成功的經驗。他以這樣的理解教育自己的孩子,寄託的是對生命延續的渴望!這其中有堅強、理性的一面,也有強權和罔顧反抗的暴戾——這兩個詞用來形容這位老人其實是不公平的。無論是誰,經歷了二戰中的那段朝不保夕的,生命比牲畜還低賤的日子之後,還能活著已經是幸運,畢竟,能活著經歷那種陰影是多少人曾經期盼的啊,而期盼的人中絕大的多數早被同種的人類加工成了日用品。

在如此蒼涼的背景里書寫生命,還在創傷中的人們自然把所有繼承自歷史的經驗傳遞給了下一代,這也便造就了David不一樣的童年。和父輩比起來飽暖安穩的生活是他童年的基調,天賦和後天的教育則讓他過早的閃爍出奪目的光彩。他無疑有著特別的感受事物的方式,這種特殊的觸覺讓他能夠比其他人更快的抓住音樂的本質並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出來,同時在世俗的層面他又是遲鈍的:禮法、人情世故、正常的溝通統統不懂,他甚至欠缺正常社交所需具備的語言表達能力,上天好像是為了印證公平吧。

就是這樣的一個青年,在他專注熱愛的領域裡沉醉磨練感悟,憑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和大量的勤奮練習,達到了人類技巧的巔峰,成功挑戰了《拉三》。然後,在大眾的掌聲中以頹然倒下告別舞台謝幕。

David真正的幸福人生其實是從遠離人群開始。生理上的病態掩蓋了他健康的心靈和豐富的情感,給了他機會了解社會的各個層面,經歷物質上的困頓饑饉,經歷人情冷暖。沒有了掌聲鮮花環繞,沒有了尊敬愛戴的眼神,沒有了親情和友情,他在不同的環境裡生存,在一家一家收容者之間流浪,仰仗別人的憐憫生活,甚至連彈琴的自由也沒有。然後,上帝做了一件經常做的事情,他關上了一扇門又打開一扇窗——David在一個雨夜偶遇的朋友提供了他住處和演奏的地方,從此他可以隨時有食物,隨時彈鋼琴,有了很多的觀眾和愛慕者聚集在周圍。這些人不嘲笑他顛倒囉嗦的語言怪誕的舉止,為他的才華真誠的鼓掌。而他終於也可以只是為了對音樂的熱愛而自由彈奏,不是為了比賽或是達成什麼目標,純粹是享受音樂享受生命。這個時期的David已經沒有了俗世的一切名利枷鎖的束縛,他的心靈回到了最原始純真的狀態,剩下的只有最純粹簡單的情緒,還有音樂,或者說還有愛。在自我的世界裡他是自由的君王。

影片的後半段是典型的好萊塢式劇情,David遇到了愛他懂他的人並喜結連理,然後復出演奏獲得成功,從此過上了快樂幸福的生活。皆大歡喜。

對於這樣的結尾我是沒有意見的,或者覺得無所謂。從常理來說David應該在哪個療養院之類的地方窮困潦倒得病而死,終生不得重見天日什麼的。真的沒有關係。我始終能夠記得和被感動的是這樣一些瞬間:他穿著風衣在公園裡邊瘋跑,一直一直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跑著像個孩子;他全身赤裸只穿一件敞開的風衣在蹦床上跳著,聽著音樂,微閉眼睛張開雙臂好像在飛翔;他獨自一人在海邊赤裸裸的衝浪……還有那個瞬間他唯一的一次勇敢的抬起頭用正常的語氣怯懦但堅定的看著自己的愛人說:嫁給我。這些鏡頭在向人們重複的表達著表達了無數次的理念:堅持自由、平等、純真的赤子之心,堅持愛、相信美好。在震撼人心的音樂傑作襯托之下(《降A大調英雄波蘭舞曲》、《野蜂飛舞》、《拉三》、《熱情》、《鍾》、《匈牙利狂想曲2》、華麗的花腔女高音),這樣的理念融合了音樂的力量深人人心。

細細品味,影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按著既定的「自我」模式在走著。從表象上評價,有固執傲慢的父親,膽小沉默的母親,善良正義的餐館女服務生,孤單而充滿神性的基督徒,歷盡滄桑寬容慈愛的女星象師,當然還有純真偏執自閉的天才男主角。這些形象鮮明的人物聚合在一個環境裡邊,因為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時點切入故事,讓劇情沿著導演期望的軌跡發展,直到影片結尾夫妻兩人站在David父親的墓前。妻子問:what do you feel? 這個問題引發的討論很有趣也很寫實:
     沒什麼。
     什麼都沒有嗎?
     也許是我的錯。也許是因為我。
     你不能總是這樣責怪自己
     恩…對的,是不能責怪自己,對啊…不能責怪爸爸因為他已經不在了
     但是你在。
     哈哈,是啊我在。生活在繼續,不是嗎?……不能放棄。
     ……
分離多年的父子以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達成了和解,彷彿彼此心有慼慼。其實他們分開過嗎?他們彼此從未停止過思念。他們是相互憎恨嗎?即便有了也早就淡了。沒有什麼仇恨不滿能跑的過時間,更何況是父子之間。

佛曰: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句話並非解說善惡,其實是在講:一念執著,一念解脫。有煩惱是為苦,才以得解脫為樂。當我們明白命運和緣份的既定,不在執著於自我感受和所謂原則,那麼多個其他的「自我」才能映在心間,才能漸漸明白:那麼些的「別人」,那麼些的情孽牽連利益紛爭,皆有因果。

如何?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_^



——這篇文字不是影評,就當做看片小記留下一點點感悟,給有共同喜歡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