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死亡實驗 [2001]--Das Experiment

死亡实验/实验监狱/实验

7.7 / 96,133人    Canada:114分鐘 (DVD) | South Korea:109分鐘 (cut version) | Germany:120分鐘 (uncut version)


演員: 莫里茲布雷多 Christian Berkel Oliver Stokowski 沃坦威克莫林 Stephan Szasz Polat Dal Danny Richter (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vonne

2009-12-20 19:51:03

津巴多 & 史丹福監獄實驗


作者: 麥可·舍默
轉自: http://book.ifeng.com/section.php?book_id=2073&id=144015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我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菲利普·津巴多就是個傳奇人物了,而且打那以後他的聲望有增無減。他出生於紐約的南布朗克斯區,父母是沒什麼文化的西西里人。津巴多親眼目睹了人置身法律有名無實、猜忌無處不在的環境時會怎麼做。他早年在史丹福大學當教授,設計過一次實驗,觀察兩輛報廢汽車:一輛放在他度過童年時代的南布朗克斯區;另一輛放在加州帕羅奧多的高檔社區。在布朗克斯,研究小組還來不及裝好隱藏攝影機,人們就開始拆車了。短短一天之內,汽車遭到了23次破壞性攻擊,全在白天,肇事者均為恰好經過的成年人(只有一次例外)。而在帕羅奧多,汽車一直沒人動,直到津巴多放棄實驗,把車開回校園。此時三位鄰居打電話報了警,說附近有輛車被人偷了。如此巨大的差異,顯然並不是因為紐約人與加州人在特質上有什麼不同,而是因為布朗克斯與帕羅奧多的生活條件有異。異在何處呢?

這正是津巴多在史丹福監獄實驗中想要解答的問題。如今,這個實驗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和弗洛伊德的沙發、斯金納(B.F.Skinner)的箱子、斯坦利·米爾格蘭姆(StanleyMilgram)的從眾實驗不分高下,同屬奠基之作。只要上過基礎心理學課程,你一定聽到過菲利普·津巴多的大名。

史丹福監獄實驗的細節,現在已經廣為人知了。研究人員在心理學大樓的地下室草草拼湊出來一所監獄,把辦公室改建成了牢房。隨機選出的學生"囚犯",被"史丹福警察局"的警察在家裡逮捕,抓進巡邏車帶到監獄。"獄方"給他們噴殺虱劑,勒令其裸體站成一排,挨個分發土褐色的囚衣,塞進6×9英尺的狹窄囚房。警衛們領到了警棍、哨子、囚房鑰匙和閃亮的墨鏡。接下來的幾天,這些原本心理健康的美國學生,全都入了戲:不是變成了暴力、專制的警衛,就是變成了士氣低落、冷漠的囚犯。按原計劃,實驗要進行兩個星期。津巴多當時的女友(現在是他的夫人,兩人結婚已經30多年了),看到囚犯們在深夜如廁時遭到警衛虐打,頭蒙黑袋、腿銬腳鐐,連忙讓津巴多中止實驗,以免有人受到嚴重傷害。到了這時候,津巴多才意識到,自己也陷入了監獄長的角色不能自拔。"我叫停實驗,不是因為在監區看到的那些場面,"他在實驗的技術報告裡解釋說,"而是因為我驚恐地意識到,我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變成最殘忍的警衛,或是最軟弱的囚犯,對自己的無力充滿恨意:未得許可,我不能吃、不能睡,甚至不能去上廁所。"

我問津巴多,30年後,他怎樣看待這次經歷。"史丹福監獄實驗傳遞的資訊是:環境對人行為的影響力,比大多數人想像中要強大得多,可是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他說。"像我這樣的社會心理學家一直在努力糾正大多數人的觀點:惡只不過是個別人的特質--藏在他們的基因里、大腦里或者本質上--世界上有好蘋果,也有壞蘋果。"但的確是有壞蘋果吧?是的,當然有,津巴多承認,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惡,並不是少數壞蘋果犯下的,相反,而是普通人在特定的環境下做出的極端行徑。津巴多寧願不對人做先入為主的判斷。"怪罪個人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找出什麼樣的環境有可能激發出他們的惡行。與其說是壞蘋果裝進了好木桶,為什麼不假設是好蘋果裝進了壞木桶?"

我們如何才能判斷好壞蘋果與好壞木桶之間的差異呢?"在史丹福實驗展開之前,我們知道參加的學生都是些好蘋果,因為我們讓他們做了大量測試--性格測試、臨床檢查、調查他們的背景,等等。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正常。接著,我們隨機指定他們是警衛還是囚犯。這就是說,第一天的時候,他們都是好蘋果。可沒過幾天,警衛們就變成了虐待狂,囚犯們變得情緒不穩。"津巴多的壞木桶腐蝕了好蘋果。

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事件曝光後,津巴多和媒體很快將它與史丹福囚徒實驗聯繫起來。接受了幾次採訪之後,一家律師事務所找上了他。這家事務所要為上士伊凡·弗雷德里克(IvanFrederick)做辯護。上士是部隊的憲兵,在阿布格萊布監獄1A和1B層值夜班,而這兩層,正好是全伊拉克虐囚事件最嚴重的地方。津巴多並未否認弗雷德里克虐囚的事實(弗雷德里克對此供認不諱),但他知道,自己想要探究的是促使警衛們折磨、虐待、羞辱囚犯的深層環境原因。按津巴多的說法,弗雷德里克到伊拉克之前,是個地道的愛國青年,"經常去教堂,家門口每天都掛著美國國旗,一聽到國歌就熱淚盈眶地挺胸起立,信奉民主自由的美國價值觀,他三軍正是為了捍衛這些價值觀。"弗雷德里克被控虐囚後,津巴多安排了一位軍方的臨床心理醫生給他進行了全面的心理評測。評測指出,從各個方面來看,弗雷德里克都再平常不過了。他有著平均水平的智商和個性,"沒有虐待狂或病態傾向。"對津巴多來說,這些結果"有力地說明,軍隊和檢方主控人強加給他的'壞蘋果'特質論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根據自己在史丹福監獄實驗和阿布格萊布監獄的發現,津巴多提出了人、環境和制度的三要素說,以及這三者如何相互作用,驅使好人做惡事。這裡我們看到了惡的特質論(人)、惡的環境論(環境),以及津巴多在考察了阿布格萊布監獄事件之後新增的第三項要素--也即人與環境共存的背景(制度)。"看到有關阿布格萊布監獄的報導時,我很想知道,到底是誰創造了這種揚惡的環境,"他回憶說,"制度是更大的木桶:也就是確立此類環境的法律、經濟、歷史和政治勢力。大多數制度都有一層外殼,毫無透明度可言。"




------------------------------

大家有興趣可以再看看兩個針對這個實驗的紀錄片
豆瓣地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1540664/

原始紀錄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3MzY3OTU2.html

另一個版本的實驗回顧 http://www.56.com/u71/v_NzA2Mzc3NDg.html
 

面對人性的深不可測,只能說我們在電影和文學中所看到的真相永遠都是塗脂抹粉的產物,實驗也只是一個社會有限條件下的縮影
評論